浅析轿车涂装2c1b工艺的应用价值内容摘要:

表面喷涂 晾干 面漆烘干中间烘干 晾干 内表面喷涂中涂内表面喷涂 中涂外表面喷涂 晾干 中涂烘干内表面喷涂 外表面喷涂 晾干 面漆烘干中间烘干 晾干 内表面喷涂原中涂线改造后的面漆线 4 上图表明, 2C1B 相对 3C1B 减少了中涂喷漆室,相对 3C2B 工艺减少了中涂喷漆室、中涂烘干室以及面漆前打磨等工艺过程。 2C1B 工艺诠释 中涂 层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涂层。 如果 取消中涂 层 后,紫外线会 透过面漆层(底色漆+清 漆)照射到电泳底漆层,会 使传统电泳漆产生光氧化分解和粉化,造成电泳与面漆的结合力降低, 最终 导致面漆层 龟裂和剥 离。 新型 2C1B 工艺 采用双组份水性 底 色漆( EcoConcept) 替代中涂,使用的 面漆 底色漆和传统的底色漆相比有所不同, 具有抗紫外光功能。 可防止紫外线对电泳 产生 影响。 因此,在保证面漆漆膜的特性外,具备完全替代中涂层的各种功能。 2C1B 工艺与传统水性漆工艺漆膜比较 漆膜厚度直接影响干膜的光泽度和附着力以及施工质量。 过薄达不到各项工艺指标;过厚浪费材料并产生流挂;厚度不均会影响整个外观效果。 下表为 2C1B 工艺采用不同颜色的漆,经过 4800h 短期耐候实验后的统计数据。 不同膜厚状态下不同颜色的漆膜性能比较 序号 颜色 膜厚( μ m) 崩裂性 光泽试验 附着力 ESTA Spraymate OK 初始 最终 1 Reflexsilber 89 45 OK 89 80 0 1517 57 OK 89 84 5 2 Black Magic 89 45 OK 85 81 5 1517 57 OK 82 78 5 3 Ozeanicgr252。 n 89 45 OK 82 73 4 1517 57 OK 82 80 5 4 Schwarz Uni 1214 OK 84 75 5 1820 OK 85 77 5 传统无中涂效果 新型 2C1B 效果 UV Light UV Light 5 注:附着力 0 为最差, 5 为最好。 2C1B 工艺与传统水性漆工艺各涂层厚度比较如下: 从上述比较表明:两种工艺的电泳漆膜厚度一致;面漆涂层略有差异,主要在金属底色漆涂层。 在 ESTA 站,传统水性漆工艺膜厚为 7μ m, 2C1B 工艺膜厚 为 15μ m;在,传统水性漆工艺膜厚为 7μ m, 2C1B 工艺膜厚为 6μ m。 因此,比较金属底色漆总厚度, 2C1B 工艺大于传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