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低压电网配网规划、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内容摘要:
T( 100μ T)作为工频磁场的评价标准。 与 环境 的协调 城网供电设施的建设应与城市的建设特点相适应,与市容环境相协调,并注意水土保持。 ( 1) 市区内的电力设施的设计应尽量节约空间、控制用地,采用紧凑型设备。 市中心区的变 、配 电站可考虑采用占空间较小的全户内型,并考虑与其它周围建设物混合建设,或建设地下变 、配电 站。 ( 2)在保护地区、重点景观环境周围,所建变 、配 电站和线路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 3)在新建供电设施时,应注意采用新技术,以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绿化带以及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 4)应对电力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油、废气等排放物进行有效的处理。 5 配电网规划 原则 配电网规划是地区总体规划和地区电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各项发展规划相互配合、同步实施,落实规划中所确定的线路走廊和地下通道、开关站、配电室及 环网单元 等供电设施用地。 江苏现有配电网 主要 包括 20千伏和 10千伏及以下 电压等级电网。 配电网规划发展的目标是与 110 千伏高压配电网、 220千伏和 500 千伏输电网协调发展,满足江苏经济发展对电力供应的需求,在确保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资产利用效率。 公用架空线路现阶段仍是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其作用。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发展电缆网络,电缆通道的建设宜与地区规划建设同步实施。 城市繁华地区架空线路的入地改造应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入地电缆工程应与市政道路等建设同步实施,应本着谁主张、谁出资的原则, 入地后的供电规模和供电功能不低于原设计水平,并考虑远期的发展。 配电网规划应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协调发展、标准统一,有明确的分期规划目标。 应充分考虑市中心区、市区、城镇及 农村等不同区域的负荷特点和供电可靠性要求,合理选择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规范化网架结构, 实施后达到以下水平: ( 1)具有充足的供电能力,能满足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负荷增长的需求,有利于电力市场的开拓和供售电量的增长。 ( 2)配电网与上级输电网相协调,各级变电容量相协调,有功和无功容量相协调,二次规划与一次规划相协调, 各电压等级短路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 ( 3)网架结构可靠合理、分层分区清晰,有大致明确供电范围, 运行灵活 , 有较强的负荷转移能力和适应性,具备一定的抵御各类事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配电网设计、建设和改造应 满足规范化、 标准化 设计要求,坚持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技术先进、减少维护的原则,实施后达到以下水平: ( 1)设备选型适合国情,规范统一、优良可靠、技术经济指标合理,体现标准化及典型化。 ( 2)规范施工工艺,消除配电网薄弱环节,与社会环境相协调。 ( 3)积极稳妥采用成熟新技术、新设备、新工 艺、新材料,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不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产品,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各地区应结合实际,开展差异化设计,以应对严重自然灾 害和恶劣运行环境的影响。 ( 1)对主干铁路和高等级公路等重要设施的跨越应采用独立耐张段; ( 2)逐步提高城市配电网电缆应用的比重,城市配电网的重要线路宜采用电缆; ( 3)通过覆冰地区的重要线路应采取防冰措施; ( 4)沿海、盐雾地区应采用耐腐蚀导、地线,土壤腐蚀严重地区应采用铜质材料接地网;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应与配电网发展 水平 相适应, 并 根据配电网实际需求统 筹规划、分步实施,力求 安全可靠、 经济实用。 分布 式 电源接入配电网应符合 Q/GDW 15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的 有关规定。 ( 1) 分布式电源规划应纳入地区配电网规划,分布式电源需要与地区配电网并网运行时,应进行电力平衡、安全稳定、运行控制及电能质量等设计论证。 ( 2) 分布式电源应与地区配电网应相适应,分布式电源容量不宜超过接入线路安全容量的 10%~ 30%,否则应采用专线接入。 接入点的短路容量不应超过接入点的断路器遮断容量,接入点的短路比(指接入点短路电流与分布式电源机组的额定电流之比)不宜低于 10。 ( 3) 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应装设专用的并、解列装置和开关。 解列装置应具备电压和频率保护。 分布式电源故障时应 立即与电网解列,在电网正常运行后方可重新同期并网。 要 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分区推进中低压配电网的优化规划和建设。 注重 20千伏 供电电压的推广应用 与 10千伏 现有电网的协调发展。 10 千伏电网 ( 1) 10 千伏电网是经过几十年努力,建设发展起来的“传统型”主力配电网。 10 千伏电网进一步发展和建设的重点是 : a)在电力负荷发展的饱和区,如老城区、建成区、成熟的商住区、旅游观光区等 ,一般情况下其电力负荷年均增长率不超过 3%,通过优化调整和改造挖潜的措施,提高 10 千伏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满足电力负荷增长的需求; b)在电力负荷发展的稀疏地区,如纯农业区、边远地区、生态保护区、旅游风景区等,一般情况下其电力负荷年增长率不超过 3%,在现有 10 千伏配电网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 10千伏配电网工程建设,满足电力负荷增长的需求; c)在规划的电力负荷的高密度区,即 20 千伏一类推广区,原则上不发展 10 千伏公用配电网;在规划的电力负荷的较高密度区,即 20 千伏二类推广区,适度发展 10 千伏公用配电网 ,做好 20千伏公用配电网和 10千伏公用配电网的衔接和划分工作;在规划的电力负荷的一般密度区,即 20 千伏三类推广区,继续合理、经济、可靠地发展 10 千伏公用配电网,同时做好 大型点用户,即大容量电力用户的 20 千伏专线配电工作。 ( 2) 在 10 千伏电网成熟区域内 出现 8000 千伏安 及以上大用户时 , 在技术经济比较可行的前提下,采取新增或更换主变方式增加 20 千伏供电能力,对符合条件的大用户采用 20千伏供电。 ( 3)用户申请用电总容量(含增容后)在 30MVA 以上的,应采用更高电压等级供电。 ( 4) 对具有谐波影响的客户,其在供 电系统中的谐波电压和在供电电源点注入的谐波电流允许限值宜符合《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4549)的要求。 对波动负荷客户所产生的电压变动和闪变在供电电源点的限值应符合《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2326)的要求。 对 有波动负荷可能引起电网电压波动和电压闪变 的客户, 宜 由系统变电所新建线路 供电。 20 千伏电网 ( 1) 20 千伏专供区 应 选择 在国家级、省级 开发区等新兴的负荷密集区域,规划的电力负荷密度要达到 万 千瓦 /平方公里以上 ,区域内远景负荷水平应达到 开发 1座及以上 110/20千伏变电站的条件。 ( 2) 20 千伏专供区应 采取以新布点为主的模式推广 20 千伏供电 , 不 再 发展 10 千伏公用配电网。 每座变电站与其相邻的变电站具备不少于 2 回的 20 千伏联络线路,实现区内可靠 供电。 ( 3) 推广 20 千伏供电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电网企业与电力客户双赢,推广 20 千伏供电应与优质服务相结合,不能因推广20 千伏供电影响新用户的接入和老用户的增容,不能因推广20 千伏供电降低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 4) 20 千伏专供区,如果电网暂无法满足用户 20 千伏供电时,用户应按 20 千伏建设,供电公司加装自耦变由 10 千伏升压至 20 千伏供电。 ( 5) 20 千伏专供区现有 10 千伏、 35 千伏供电用户应结合增容或改造,逐步改为 20 千伏或更高电压等级供电。 ( 6) 电压序列 20 千伏专供区采用 220/110/20/ 千伏电压序列。 对规划负荷密度达到 5 万 千瓦 /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区,可采用220/20/ 千伏电压序列。 ( 7) 若一个供电区域同时存在 20 千伏和 10 千伏供电, 20千伏和 10 千伏配电设备应设识别标记(色标、判别标帜等)区分。 ( 8) 20 千伏供电的客户侧推广 原则 a) 20 千伏专供区 ,要加大 20 千伏公用电网的投资和建设力度 ,方便 较小容量的 电力客户就近接入。 b) 对于 20 千伏专供区, 160 千伏安及以下的用户采用 千伏三相四线制供电, 160 千伏安~ 3 万千伏安的 用户以 20 千伏供电 ,报装容量高于 3 万千伏安以上者宜采用更高电压等级供电。 c) 对于 20/10 千伏 同时供电地区 , 原则上 160 千伏安 ~8000 千伏安 的用户以 10 千伏供电, 8000 千伏安 ~ 3万千伏安的用户以 20 千伏供电 ,报装容量高于 3 万千伏安以上者宜采用更高电压等级供电 ; 对原 10 千伏供电的客户应结合其设备更新改造升压为 20千伏供电。 中压线路负荷控制原则 10 千伏电网 负荷控制 ( 1) 10 千伏 单回 线路 允许装接容量按以下原则:单一用户线路最终容量 8000kVA,多用户线路最终容量 12020kVA。 当线路装机超过允许容量应新出线路。 ( 2) 10 千伏 用户申请容量在 3000kVA 及以下时,可接入现有公用线路, 3000kVA 以上时应从电 源 变电站新 出 线路。 ( 3) 10 千伏 配电所、环网柜每路出线的接入容量不宜超过 3000 kVA。 10 千伏 电缆分支箱不宜接在主干环网上,接入总容量不应超过 2020kVA。 每座电缆分支箱可接入 2~ 4 回,每回接入容量不应超过 500kVA。 ( 4) 用户申请容量在 8000kVA~ 16000kVA 时,宜采用多回路供电 或 20 千伏电压等级供电。 ( 5) 10 千伏 配电所、环网 单元 每路出线所带配电变压器 不应超过 5 台,且总容量不宜超过 4000kVA。 ( 6)用户申请增容后单回路总用电容量为 3000kVA 及以下时,可由原供电线路供电。 当原有架空、电缆线路载流导体长期允许电流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供电线路进行改建或调整负荷后供电。 ( 7) 用户申请增容后单回路总用电容量为 3000kVA 以上时,宜从系统变电站新建线路或多回路供电。 20 千伏 电网 负荷控制 ( 1) 20 千伏 单回 线路允许装接容量按以下原则:单一用户线路最终容量 16000kVA,多用户线路最终容量 24000kVA。 当线路装机超过允许容量应新出线路。 ( 2) 20 千伏 用户申请容量在 8000kVA 以上时应从电 源 变电站新 出 线路 ; 8000kVA 以下时,可 采用调整线路负荷,以架空 T 接或从配电所、环网柜以电缆方式就近接入。 ( 3) 用户申请容量在 4000kVA~ 6000kVA 之间,且满足接入条件的情况下,可优先从配电所、环网柜接入。 ( 4) 用户申请容量在 16000kVA~ 30000kVA 时,宜采 用多回路供电。 ( 5) 20 千伏 配电所、环网柜每路出线所带配电变压器不应超过 5 台,且总容量不宜超过 4000kVA。 ( 6)用户申请增容后单回路总用电容量为 6000kVA 及以下时,可由原供电线路供电。 当原有架空、电缆线路载流导体 长期允许电流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供电线路进行改建或调整负荷后供电。 ( 7) 用户申请增容后单回路总用电容量为 6000kVA 以上时,宜从 电源 变电站新建线路或多回路供电。 6 中压配电网 一般技术原则 ( 1)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贸中心以及大中型住宅区等负荷集中并对用电可靠性要求很高 的区域,网络结构应对所有配电设施满足 N1 安全准则,并为重要负荷 (用户) 提供可靠的双电源或多电源,检修不引起非检修段的停电,所有线段的故障可隔离,非故障段可短时恢复送电。 ( 2) 一般工商业负荷区、一般住宅区等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区域,主干网络应满足 N1 安全准则,主干线段故障可隔离,非故障段可短时恢复送电,支线故障可隔离,并具备提供双电源条件。 ( 3) 郊区对供电可靠性一般要求的区域,网络结构应满足检修不引起线路全停,故障可分段隔离。 10 千伏 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和运行应满足 Q/GDW 15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DL/T 5220《 10千伏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GB 50217《电力工 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053《 10 千伏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等导则、规程、规范的要求 , 不一致 及 特殊 的要求以本导则为准。 配电网应有较强的适应性,主干线截面应按远期规划一次选定 , 并优先采用大截面导线,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 宜发展公用架空线路、公用电缆线路,控制专用架空线路、专用电缆线路,以充分利用路径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 规划电缆化区域 原则上不再发展架空线路及由架空线路接引用户,避免重复入地改造。 市中心区、市区的繁华地段、交通繁忙道路路边电杆应采用非预应力电杆。 10 千伏 架空和电缆线路应深入低压负荷中心。江苏省中低压电网配网规划、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
相关推荐
按 ctrl+X 键删除后可以恢复 按退格键可删除光标左边的字符,按 delete键可删除光标右边的字符 选中一些文字后,按delete 键和按ctrl+X 键效 果相同 选中一些文字后,按 delete 键或退格键都可以删除选中的文字 9 下列关于行高操作的操作中,错误的叙述是() 执行“格式 单元格”菜单命令,可以改变行高 使用鼠标操作可以改变行高 执行“格式 行 行高”菜单命令
编号可查询到该仪器设备的数量及存放情况。 操作方法 :点击【实验室】或【专用教室】→【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查询】 , 在仪器查询栏中输入仪器设备的名称或编号后 ,点击【查询】即可查询出所需信息 ,点击【分 类账】即可显示相应仪器设备的分类明细账。 仪器设备目录 通过仪器设目录可查询到各类仪器设备的具体数量及价值。 操作方法 :点击【实验室】或【专用教室】→【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目录】
金投入; 负责受理联盟外企、事业单位加入联盟的申请,对其资格进行初步审查。 联盟 秘书长 联盟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 一名,实行秘书长负责制。 秘书长及副秘书长 由常务副理事长和各副理 事长单位选派。 秘书长 向理事长和 技术委员会主任负责, 工作人员薪酬由各理事单位自行负责。 第 四 章 、联盟理事 的权利和义务 联盟吸纳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从事 医疗器械 技术、产品及设备研发、制造
有限公司 张元春 乔 波 94 苏州市平江 区行政中心工程 苏州一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周雪根 魏其庆 95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街公共绿地及地下车库项目 苏州一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郭云道 凌 江 96 苏州火车站站前北广场地下空间(二期)工程; 苏州火车站公交换乘综合楼工程 苏州一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罗惠生 施炜翌 97 苏州火车站站前北广场地下空间(一期)工程; 苏州综合客运枢纽汽车客运站工程
到单反相机中,创造了新型的傻瓜相机。 A.(是)B.(否)答案:A根据熊彼特对创新的理解,由一种材料替换另一种原材料不属于创新的范畴。 A.(是)B.(否)答案:B2011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8600亿元,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到4900亿元。 A.(是)B.(否)答案:A十八大中把创新只作为动词使用。 A.(是)B.(否)答案:B知识创新体系应该覆盖着技术创新体系
并应该避免或反对冒险,而员工们将循规蹈距地完成工作。 3 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当生理需求 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 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 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当社求需求成为主要的激励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