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型建材的论文新型建筑材料的论文建筑新材料国家建没支柱产业内容摘要:
标煤,同时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 因此,发展机关报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关系到建材工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居住和 工作场扬要求也不断提高。 许多国家的经验证实,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建筑业的进步不令要求建筑物的质量、功 能要完善,而且要求其美观且无害人体健康等。 这就要求发展多功能和高效的新型建材及制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 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可以显著改善建筑物的功能,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提高抗震能力,便于机械化施工和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同等情况下可以降低建筑造价。 天津、成都等城市的实践证实,在同等条件下,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近 10,减轻建筑自重 40以上,有效提高抗震能力。 按目前年竣工城镇住宅 亿平方米的 10 采用新材料计,每年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约 2020 万平方米,综合造价可降低约 4- 7。 此外,发展新型建材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也有显著效果,以 八五 期间为例,仅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就累计节约生产能耗和建筑采暖能耗 2200 多万吨标煤,减少毁田约 15万亩,利用工业废渣 9500 万吨,减少三氧化碳排放量 2300 万吨。 作为与建筑业关联性最强, 70 的产品应用于建筑业的建材工业来说,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纳入到建筑设计、施工规程规范中,以推广应用新型那样工促进新型建材的发展。 推广应用新型建材不仅社会效益可观,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如建筑上应用新型保温材料节能一项的费用,就远大于用新型建材顶替粘土实心砖所增加的 费用。 因此,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是社会进步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 三、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展望 按照建材工业 由大变强,靠新出强 跨世纪发展战略的要求,发展新型建材将着重在新字上做文章,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产值 九五 期间以 20- 25 左右的速度发展,到2020 年产值接近 1300 亿元。 其中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产值 800- 900 亿元,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 20。 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 70 年代水平,骨干企业达到国际 80年代初水平,先进企业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 . 部分新型建材产品 2020 年及 2020 年猜测 ( 1)防水密封材料。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新型防水卷材产量达到 8300 万平方米,市场占有率达到 20,全国城镇永久性建筑采用新型防水材料达到 60。 到 2020 年,全国新型防水卷材产量将达到 亿平方米,市场占有率达到 50,城镇永久性建筑采用新型防水材料将达到 80。 ( 2)保温隔热材料。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保温材料需求量为,岩(矿)棉 40 万吨,玻璃棉 5 万吨,膨胀珍珠岩 30万吨,硅酸铝纤维 4 万吨。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保温材料需求量为:岩(矿)棉 60 万吨,玻璃棉 10 万吨,膨胀珍珠岩 40 万吨 ,硅酸铝纤维8 万吨。 ( 3)矿棉吸声板。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矿棉吸声板需求量为2020- 2500 万平方米。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矿棉吸声板需求量为4000- 5000 万平方米,产品品种、质量和数量不但可以满足国 内市场需要,而且将有部分产品出口。 ( 4)装饰石膏板。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装饰石膏板需求量为700 万平方米。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装饰石膏板需求量为 1400万平方米。 石膏板 2020 年需求量约 8000 万平方米左右。 ( 5)建筑涂料。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建筑涂料需求量为 100 万吨,中、高档建筑涂料将占较 大比例。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建筑涂料需求量将达到 160 万吨。 ( 6)塑料异型材和门窗。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塑料异型材需求量为 20 万吨,可组成 1000 万平方米塑料门窗。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塑料异型需求量为 50- 60 万吨,可组成塑料门窗 2500-3000 万平方米。 ( 7)塑料地板。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塑料地板需求量为 8000万平方米。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塑料地板需求量将达到 - 2亿平方米。 届时,各种塑料地板(包括弹性卷材地板、半硬质塑料地板、柔性卷材地板)和各种功能地板)抗静电、防腐 蚀、防火、保健)的品种、档次将有显著的提高,可基本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 8)塑料管道。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塑料管道需求量为 40 万吨(其中 33万吨为排水管、 7 万吨为给水管),塑料管材与管件不配套问题基本可解决。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塑料管道需求量将达到 100 万吨,其品种包括塑料给水管、电线导管、冷热水管、燃气管等。 ( 9)壁纸、墙布。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壁纸、墙布的需求量为- 3 亿平方米。 胶印壁纸、全天然壁布、水墨印崦及其他功能的壁纸将进一步发展,可基本满足高级宾馆、饭店的需要。 预计到 2020 年,全 国壁纸壁布需求量将达到 4 亿平方米以上,并有部分出口。 ( 10)化纤地毯。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化纤地毯需求量为 1200万平方米,预计到 2020 年,全国化纤地毯需求量将达到 5000-8000 万平方米,品种基本可配套,可满足不同要求的建筑物对抗静电、阴燃、防毒、防沾污、耐磨等功能的要求。 十五 期间新型建材行业发展重点 新型建材将成为中国第十个五个计划期间( 2020- 2020 年重点发展行业。 新型墙体材料占墙材总量的比例将由 九五 末期的 28 增长至35。 重点是建设上档次、不水平、规模的主导产品生产线。 空心砖重点发展利用废渣的掺加量、高空洞率、高保温性能、高强度的承重多孔砖、外墙饰面的清水墙砖;混凝土砌块重点发展双排孔或多排孔的保温承重砌块、外墙饰面砌块,重点发展机械化(挤压式)生产的轻质多孔条板、外墙复合保温或带饰面的装配式板材,并配合建设部门推广应用轻钢结构体系,发展各种装配式条板。 积极推广 UPVC 塑料管及其它新型塑料管。 全国新建住宅室内排水管 80、穿线管 90。 外墙雨水管 50采用塑料管,基本淘汰铸铁 管,约需各种管材管件 16 万吨左右;室内上水管和供暖管分别有 30 和 20 采用柔性塑料管;城市供水管道 50;村镇 供水管道80 采用塑料管,下水管道 15 使用塑料管,共需 UPVC 管道 20万吨左右。 新型防水材料重点发展 SRS、 APP、 APO 改性沥青油毡,工程应用量将达到防水材料市场的 55 以上,用量约 7000 万平方米,逐步淘汰纸胎油毡防水材料。 高分子防水卷材工程应用量将达到20,用量约 5000 万平方米,防水涂料工程应用量达 7,年用量约 6 万吨,特种机关报型防水材料应用量将占防水材料应用量的80 以上。 新型保温材料产量将达到 70- 80 万吨(不包括膨胀珍珠岩)。 重点是加强各咱保温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使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在建筑中应用量 占当年应用量比例达到 35。 建筑装饰材料重点发展丙烯酸类乳胶、高档发内外墙涂料、复合仿木地板等一些适销对路产品,朝着功能化、高档化、无化害化方向发展,做到新奇、美观、实用、方便,使装饰装修材料产值达到 2020 亿元,其工程产值约 4000 亿元。 四、对策与建议 确定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的主导产品,加强结构调整的导向工作 新型墙体材料以节能、节地、利废和改善建筑功能为目的,大力发展各种轻质板材和砼砌块,开发承重复合墙体材料。 防水材料 重点发展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和硅酮、聚氨酯密封材料;保温材料重点发展 建筑用矿物棉、玻璃棉制品;装饰装修材料重点发展丙烯酸类乳胶内外墙涂料、复合仿木地板等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门窗重点发展塑料门窗,并注重解决好款式新奇、功能各异的设计和高档五金件的开发配套;上下水管道重点发展 UPVC 塑料管材件,并解决好管材与管件的配套问题。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建筑、石油化工、电子、汽车等支柱产业所需的各类玻璃钢和制品,以及农渔业等行业所需的玻璃钢渔船、风力发电叶片等产品,不断提高集约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加大科研开发的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类型,以新型墙体材料为 重点,瞄准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 重点围绕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降低能耗并大量使用总收入弃物作原料;尽量采用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尽量做到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利人体健康;加强多功能、社会效益好的产品开发。 力争在下世纪 30 年代从总体上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同时代水平,在 2020 年部分有条件的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 近期应加强中高档外墙涂料的研制和开发,注重承重的复合墙体材料、保温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研究,促进厨房卫生间 产品的系列化、配套化开发,另外还应加强功能建材和绿色建材的研究和开发,优化产品结构。 加强产品在工程技术应用的研究,加快新型建材及制品的应用步伐 建材主管部门和建筑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合作,尽快制定、落实新型建材纳入建筑应用于的规程和治理办法,切实解决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过程中科研、生产、建筑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问题;研究适合新型建材及制品应用的设计规程和施工工艺;编制、修订有关新型建材及制品的市府、生产、施工规范、规程及施工通用图集;颁布比较成熟的机关报型建材及制品设计、应用、推广产品目录,部分产品可 考虑实行生产许可证等。 力争在工作到一定程度时以几个部门联合下文的方式予以法定化。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一批新。有关新型建材的论文新型建筑材料的论文建筑新材料国家建没支柱产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