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区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河街路段 嵩山三路 鹤山路至蓝鳌路路段 嵩山三路高压管 青威路至鹤山路路段 二、 项目 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的自然条件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即墨市城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城区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明。 由于濒临黄海,又兼有海洋性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 ℃ 最冷月平均气温 ℃ 最热月平均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 ℃ 极端最高气温 ℃ 相对湿度: 最冷月平均 64% 最热月平均 85% 年平均降雨量 776MM 一日最大降雨量 一小时暴雨量 大气压: 年平均 冬季平均 夏季平均 风速: 冬季平均 夏季平均 全年平均 30 年一遇最大风速 城区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主导风向: 冬季 NNW 夏季 SSW 全年 SSE 冻结深度 50CM 气候特点:多雾。 全年有雾 53 天,主要出现在 4~ 7月。 即墨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680毫米,降雨量年度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9三个月,多年平均气温为 176。 左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毫米。 项目建设的地质条件 该项目位于即墨市城区。 工程场地在大地构造上位于苏北—胶南断块内,属华北地震区。 对工程场地有影响的主要活动构造带有郯庐断裂带和南黄海构造带,它们对区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其中郯庐断裂带强震活动对工程场地地震危害性有较大影响,该地震带具有强度大、频次低、复发周期长的特点。 南黄海构造带内的地震活动强度低于郯庐断 裂带,其地震活动对工程场地也有一定的地震危险性贡献。 近场区内发育有沧口断裂、劈石口断裂、王哥庄 —山东头断裂、即墨 —唐家庄断裂、七级 —马山断裂、大留庄 —店集等断裂。 其中沧口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具有发生中强震的活动构造条件。 七级 —马山断裂部分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劈城区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石口断裂、王哥庄 —山东头断裂、即墨 —唐家庄断裂为中晚更新活动断裂,大留庄 —店集等断裂为早更新世活动断裂。 该项目场地以平原为主要地貌特征,地形平坦开阔,不存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质条件。 该项目用地第四系分布广泛,土地结构简单,覆 盖层厚度较大,基层以白垩纪的砂岩为主,工程场地不存在发生沙土液化的土层。 根据野外地质考察、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地球物理勘察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工程场地内不存在对工程场地稳定性具有影响的断裂结构。 项目建设的 外部配套条件 项目外部配套条件良好,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能满足该工程需求。 项目建设区域交通便利,已有完善的供电设施,项目用电可就近接入。 项目符合城镇规划,建设规模合理、方案可行,建设资金来源有保证。 项目拟建区域概况 即墨市位于 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地处东经 120176。 07′121176。 23′,北纬 36176。 18′ 36176。 37′,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因临墨水河而得名。 目前全市共有 18 个镇、 5个街道办事处、 1个经济开发区、 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1个省级高新区,目前即墨市人口已超过 110城区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万。 即墨市拥有 1780 平方公里肥沃土地, 183 公里蜿蜒曲折的海岸线, 2517 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 近年来即墨市先后跨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针织名城行列,被誉为文化古邑、品牌之城、商贸之都、旅游胜地。 城 市化水平达到 %,城市供水、供气、供热能力继续加强,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化步伐加快。 2020年即墨市国民经济稳中求进。 全市共有各类学校 264 处。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百强县第 19 位。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该项目的建设能完善即墨市给水管网,项目区内群众对本次工程建设的呼声很高,即墨市委、市政府和即墨市自来水公司都给予了高度关注。 城区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第 五 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 建设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根据即墨市给水现状及以往类似工程建设的经验,确定工程建设 总体目标和建设方案。 为完善即墨市给水管网,需要实施城区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建设工程。 二 、建设 内容 建设条件 即墨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680 毫米,降雨量年度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9三个月,多年平均气温为 度左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项目建设地点交通条件较好。 建设地点都已通电,工程施工用电可就近接出。 建设方案 给水管网设计方案 给水管道主要布置于人行道或绿化带下,管沟土石方开挖主要采取 立方米挖掘机, 机械开挖 ,人工清理的方法,回填采用 机械回填砂灌水压实。 管道接口采用 TS 接口与柔性胶城区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圈接口,管道施工结束后做管道压力试验。 水源地工程流程设计 地表水 反应池 活性炭滤池 ↓ 沉淀池 ↓ 渗渠 → 生物接触氧化池 → 集水池 → 取水泵站 → 滤池 → 清水池 → 二级泵站 → 输水管道 → 供水管网 → 用户 流程说明:从水库提水,在管道上通过混合器加絮凝剂,HTJS/Y200 型一体化设备对原水进行絮凝、沉淀、过滤后,水自流到清水池,并在此输水管道上投加消 毒剂。 当一体化净水设备水头损失到一定程度时,对净水设备进行反冲洗。 从清水池通过二次加压供给用户。 系统组成:一级提水、净水系统(综合净水设备)、二级提水、变频供水系统、反冲洗系统、消毒系统、配电及数据采集系统、电视监控系统、投影仪及电动幕布、水池水位检测及有线传输、厂内管路及阀门等。 一体化净水设备采用全自动控制方式,即清水池水位自动监测、过滤层水头损失自动监测,适时自动反冲洗、自动定时排泥。 城区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净水器采用综合净水机,旋流混凝、上流式斜管沉淀、砂快滤池。 加药系统由机械隔膜计量泵、药箱、混凝剂溶解设备及相应的 电器控制组成,额定加药量 400升 /时。 反冲洗水泵选用 QS1608,扬程 8 米、流量 160 立方米 /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