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冲击锥灌注桩施工技术方案内容摘要:

栏。 ( 4)硬化砂石场地道路,保证雨季正常施工,在场地重要地段悬挂标志牌。 ( 5)开挖泥浆坑,做好泥浆循 环路径,落实泥土外运方法及倾倒场地。 ( 6)落实搅拌站,并提出材料计划。 施工机械准备 ( 1)组织设备进厂,合理配置设备资源。 ( 2)施工设备进场,及时向监理报验。 ( 3)对计划进场的所有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保养,采购已损的备件,配备专门的检修维护人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及完好率。 ( 4)做好设备的安装、调试,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学习。 现场材料准备 ( 1)搭建水泥库,采购开工使用的合格水泥。 ( 2)碾压硬化砂石料堆放场地, 按计划采购进场合格的砂石料。 ( 3)修建钢材场地,按计划申 请准备施工用的合格钢材。 ( 4)向监理报验进场材料。 施工 主要 材料计划 (见下表 ) 施工设备 计划 本次施工投入的主要设备有:冲击钻机 6 台、挖掘机 1 台、装载机 1 台、泥浆运输车 2 台、注浆泵 4 台、俫卡全站仪 1 台、泥浆泵、电焊机及其它设备。 详见《 施工机械设备表 》 17 5 施工方案 实施及验收标准 根据设计要求,本次桩基施工方案采取冲击钻机成孔、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施工方案。 本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桩位放线-→桩机就位-→钻机调平-→成孔-→清孔-→下钢筋笼-→下导管-→ 混凝土灌注-→留取试块-→桩体养护-→桩体后压浆施工。 施工前, 施工方案与质量保证措 施经上报甲方和监理审查批准后实施。 施工流程图如下图: 施工流程图如下图 18 测量依据 依据《桩 基平面 布置 定位 图 》、《工程测量规范》 及甲方提供的测量控制点 , 选 派 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测量人员上岗施测。 测放方法 为确保本工程的施工测量质量,在每 个施工区按照建(构)筑物轴线测放 数 个控制点 (具体根据施工图确定)。 桩位 测放 时 用长 500mm、 Φ18 的钢钎打成深 300mm 的钎孔灌白灰粉定位。 测放 完成后,首先由项目 总工 组三通一平 设备进场 测量放线 基坑开挖 冲击成孔 钢筋笼安装 桩身砼灌注 混凝土养护 桩体后压浆 桩头清理 混凝土搅拌站 制作砼试块 制作钢筋笼 钢筋笼验收 19 织质检组、技术组、测量组逐点复核检查,复核无误后填写桩位测放报审表 , 请监理单位 检查验收。 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生点位偏移, 使用全站仪 利用现场的控制点, 采用 极坐标 法对 每个桩位点随时复核校准。 质量标准和检 查 方法 轴线偏差 ≤5mm ,经纬仪及钢尺检查。 桩位偏差 ≤10mm ,经纬仪及钢尺检查。 本次机械成孔可采用①国产的全电动 GZ15 冲击 钻机 成孔。 锤重 吨。 ②国产的全电动 CZ22 冲击 钻机 成 孔。 锤重 吨。 成孔 工艺 成孔前根据需要埋设护筒,其直径应大于孔径 1020cm,高度 —,埋设位置偏差小于 10mm,并保证护筒竖向垂直度,以避免孔口坍塌。 钻进时利用水平调平系统 调整钻机水平及钻杆垂直度,以防止孔斜。 钻进回次进尺宜控制在 50~ 60cm,到达设计孔深后清除孔底沉渣。 冲击钻进过程采用泥浆护壁。 钻进过程中要控制泥浆参数,泥浆比重、粘度和含砂率,既要满足成孔过程护壁的要求,又要满足泥浆有足够的悬浮时间,以便浇注混凝土,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 50mm( 100mm)。 成孔顺序 每个施工区(承台)内的 成孔顺序采用间隔跳打的方法, 以便各工序有足够的工作面, 相邻桩孔的开孔时间控制在桩砼灌注完 24小时以后进行。 成孔质量 控制 标准 ( 1)桩 位允许偏差: ≤ 10mm; ( 2) 孔径允许偏差: 177。 且 ≤ 177。 50mm; ( 3) 孔深允许偏差: 不小于设计深度;。 ( 4) 垂直度允许偏差: ≤1% ; ( 5) 孔底沉渣厚度: ≤ 50mm( 100mm)。 20 钢筋笼制作 ( 1)在制作钢筋笼前,所有规格钢材必须由国营大型钢厂生产的应有出厂合格证和供应商 资质,按规定抽样进行材质复验并进行焊接试验,合格后及时清除钢筋表面污垢和锈蚀,并将主筋调直。 ( 2)钢筋笼制作要求 : 主筋( HRB33 II 级) 14Ф 20; 14Ф 28 螺旋箍筋( HPB23 I 级):距桩顶 范围内Ф 10@ 100, 10@ 200;加劲箍筋( HRB23 I 级)Ф 16@ 2020。 钢筋笼直径为 ?900mm。 ( 3)钢筋笼的制作必须持特种操作证上岗,主筋 采用场外水平放置,视设计分 段制作 , 接头均采用双面搭接焊连接。 各段采用 单 面搭接焊孔口连接,焊缝长度 双面焊 ≥5d ,单面焊 ≥ 10d。 主筋如需接长,必须采用双面焊接,按 50%错开,接头相距不少于 800mm。 加劲箍采用双面搭接电弧焊,焊缝长度 ≥5d ,加劲箍接在主筋外侧。 螺旋筋采用梅花点状电弧焊。 钢筋笼安装 ( 1) 钢筋笼制作完成后, 经 专职质检员 复检, 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安装 ; 21 ( 2)钢筋笼在制作、搬运和吊装时防止变形,起吊采用三点和四点起吊; ( 3) 为保证钢筋笼主筋保护层厚度, 确保钢筋笼位于桩孔中央, 钢筋笼外侧每隔 45m 加一组导正 轮、导正轮规格φ 100 50 mm,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就位后立即固定; ( 4) 钢筋笼安放完成后,质检员填写 “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 ” 由监理工程师验收签字,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钢筋笼制作 、 安装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 1)钢筋笼 制作允许偏差: 主筋间距允许误差: 177。 10mm 用钢尺测量 ; 螺旋箍筋间距允许误差: 177。 20mm 用钢尺测量 ; 钢筋笼直径允许误差: 177。 10mm 用钢尺测量 ; 钢筋笼长度允许误差: 177。 50mm 用钢尺测量 ; 钢筋笼保护层允许误差: 177。 10mm 用钢尺测量。 钢筋笼三点起吊示意图 22 ( 2)钢筋笼 安装允许偏差 : 钢筋笼 安装 横向偏差:≦ 20mm,调整定位; 钢筋笼 安装 纵向偏差:≦ 50mm, 调整定位; 钢筋 安装 标高 允许偏差 : 177。 50mm,用水准仪测量 ; 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 50mm,用焊接在主筋上的导正 轮 控制。 、运输及灌注 本次混凝土采用甲方指定搅拌站搅拌制作。 搅拌站设施及设备 砂、石料堆放场地应硬化以保证砂、石料质量;并应保证装载机 1 台、混凝土罐车 5 台及供料车辆若干。 砼原材料控制 ( 1)砂子:派专人对每批进场砂都进行抽样送质检站检查。 进场砂应符合“普通砼用砂的质量标准 及检验方法” GB/T146842020 的要求 ,凡颗粒级配,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超标者一律退货,不准进场; ( 2)石子:派专人对每批进场石子进行抽样并送质检站检查。 级配必须符合 GB/T146852020 建筑用卵石,碎石标准。 为避免过大的骨料进入搅拌机在横皮带与斜皮带的交叉处增加过滤网,且含泥量严格控制在标准的 23 范围内,凡超过者不得进场,通知退货; ( 3)粉煤灰:采用Ⅱ级粉煤灰,其技术指标必须符合 GBJ1461990 粉煤灰应用技术规范中Ⅱ级粉煤灰的标准要求; ( 4)水泥:每批进场水泥均进行安定性、强度等物理性能 的检验。 其性能必须符合 GB1751999 国家标准的规定。 混凝土配合比 控制 ( 1)砼配合比控制是判断混凝土产品强度质量的重要环节,砼配合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过试配,再进行调整后确定。 严格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砼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 JGJ552020进行配合比设计。 ( 2) 开工前确定水泥品牌,砂石料 生产厂家 ,水泥、砂、石料均在现场 见证 取样 , 由具 有 专业资质的 法定 试验 单位 进行的材质试验及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桩身砼为 C30。 ( 3)细骨料选用中粗砂,粗骨料采用未风化或新鲜碎 石,粒径 2040 mm,最大粒径不大于 40mm,根据实际情况稍作调整,砂、石含泥量小于 3%。 混凝土搅拌过程应严格按配 合 比通知单计量,搅拌时间不小于 90s。 ( 4)混凝土灌注采用水下灌注法,混凝土的制作应满足水下灌注混凝土的要求,应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混凝土的坍落度 1822cm。 灌注过程必须随机进行混凝土坍落度试验,当不满足要求时,该批(罐)混凝土必须退回,重新搅拌,合格后方可继续灌注。 混凝土生产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1) 混凝土生产时,整个生产过程应利用微机控制。 保证其工艺先进,计量 准确,搅拌效率高,微机自动补偿系统所控制的计量误差远远低于国家允许的控制范围; ( 2)指定信誉度高,有稳定货源的原材料供应商,提前做好原材料的储备工作,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质量,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不 24 合格严禁进场,保证使用与配合比试验相一致的原材料; ( 3)加强场内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稳定拌合物坍落度,安排专人对生产系统的砂、石含水率进行检测,并及时调整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坍落度变化,保证出机坍落度正常,并监控生产系统的前台操作,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出站前严格按照 GB14902 的相关规定进行检验,且应根据 实际情况加大检验力度,以保证混凝土出站前的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