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内容摘要:

设计要求,误差不超过 10″ , 用钢尺检查放出建筑物的边长,误差不得超过 1/2020。 主体工程的测设 轴线标高:该楼主体在上升作业中,为了控制建筑的垂直角度,应在几大角点内侧距相邻纵轴线 500mm 处设置基准点(即埋设垂直上升控制桩,同水准基点标志石),以基准点作为上升投点的依据。 标准层上各基准点,由各角外测控制点 ,按角标法测设。 基准点测设后,严格进行测角,量边等检查,以满足规范要求。 11 11 沉降观测:根据施工规范要求,为严格控制工程仓体和各子项各部位标高和观测的建筑物的沉降,项目部应在主体工程施工前,在各单仓外围设置不少于 12 个观测点,子项根据情况在 4 角设置;主体施工过程中,分阶段进行沉降观测。 工程完工后,移交业主继续进行观测,第一年 3~ 5 次,第二年不少 2 次,以后每年一次,至沉降稳定。 用于沉降观测的水准基点,应单独组成四等附合路线或闭合线路环,起闭于一个固定水准点上(场内高程控制桩)。 其它事项:基础施工中,对于发生的凡 涉及到有关工程质量、安全的一切意外事故,要求施工各级负责人必须即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以便共同解决一切质量、安全隐患,将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中,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施工准备组织措施 施工准备是施工过程得以有序进行的基础工作,为切实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首要的就是对施工各阶段准备工作做具体安排。 一、施工场地 序号 准备项目 工作内容 1 会审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全部土建、水电施工图 2 编制施工图预算,施工计划 详见施工组织设计 3 提出各项加工申请书 砼、三材、预制构件,钢筋制作等 4 进度 计划和技术交底 任务期限及措施下达工种班组 5 四通一平 甲方现场提供水、电、通讯场地平整 6 施工放线 定桩、土方开挖平面标高等控制网 7 现场临时设施 作业棚,保管库房办公等 8 材料进场 全部施工材料分阶段 9 机械设备计划 按全部施工机械、设备 10 劳动力 按进度分别进场 12 12 平整场地,按施工平面布置现场和搭设临时设施,修建施工现场的临时便道接通施工用水,架设施工用电线路,均按平面布置架设,敷设到位。 二、施工用电设计 a) 施工现场用电量计算 施工现场用电大体上分为施工机械用电(即电动 机、电焊机和塔吊等)和照明用电两大类。 主要施工用电见下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用电量 ( KW) 1 塔式起重机 QTZ4012 台 48 2=96 2 砼搅拌机 J350 台 5= 3 交流电焊机 XB2300 台 5= 4 振捣器 H2650 套 8= 5 钢筋切断机 GJ401 台 2= 6 钢筋弯曲机 GJ745 台 2= 说明: 其它机械可在上表机械等未同时全部使用时 作业,故用电量略去不计。 且因两塔吊同时作业及施工现场的布置情况,总路分两路计算: 线路计算 第一路计算: 动力用电所需容量估算: Σ P1= Σ P2= K1= = = 施工机械和动力设备总需容量根据公式: P22c o s =)(==动动动PPkP   13 13 晚间照明电量按 10% P 动计算,则工地用电量为: P= P 动 +P 动 10%= += 配电导线计算:按导线的允许电流选择三相五线制低压线路上的电流。 计算如下: I 线= 1000P/( U 线 cosQ) = 1000 ( 380 ) = 第二路计算: 动力用电所需容量估算: Σ P1= Σ P2= K1= = = 施工机械和动力设备总需容量根据公式: P22c o s =)(==动动动PPkP   晚间照明电量按 10% P 动计算,则工地用电量为: P= P 动 +P 动 10%= += 配电导线计算:按导线的允许电流选择三相五线制低压线路上的电流。 计算如下: I 线= 1000P/( U 线 cosQ) = 1000 ( 380 ) = 选用 BV 型(橡皮绝缘铜线),第一路导线截面 70mm2 ,其允许电流265A;第二路导线截面 70mm2,其允许电流 265A,可以满足要求,同时经电压损失复核计算,导线截面满足要求;按导线的机械强度复核也满足要求。 根据用电量要求,总配电箱应安装 100A 动力表 2 只, 40A 照明表 2 只、 100A漏电断路器、 100A 保险 3 只、 50A 保险 2 只、 100A 三相闸刀、 40A 两相闸刀各 1只,各种机械设备必须保证“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电保护”,主线采用截面为 35mm2的塑料铜芯线,中线采用 25mm2 的铜芯线,现场动力电缆采用 4 4mm2 铜芯电缆,现场照明主线采用 4mm2 的 3 铝芯护套线、支线采用 2 的护套线, 14 14 确保安全用电。 b) 施工现场临时电源设施:根据上述施工用电计算结果,供电电源可根据就近的供电设施引入,详图见施工平面图。 投标人结合当地电网供电电能不足或不稳定等因素,为确保施工现场按需用电,除引入供电设施外,还将在现场采用自行发电以补充临时所需。 三、施工用水设计 工程现场用水分为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两部分。 a) 施工用水 Q1:以施工现浇砼量 为最大施工用水量,按公式计算:   36008 21N1Q1K1q K= 式中 : K1—— 未预见的施工用水系数,取 K2—— 施工用水不均衡系数取 Q1—— 以 350L 砼搅拌机 8 小时内搅拌 30m3砼计算应用水量 N1—— 每 m3耗水量按 2200L/m3 得: q1= 60 2200 36008  = ( L/S) b) 生活用水 Q2:现场施工高峰期人数以 400 人计算,每人每天生活用水 30L算: q2= Q1N1 ( 8 3600) = 400 30 ( 8 3600) = ( L/S) 由施工平面布置图确定: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分开 供应,其供水管径分别为: 1q41d=== 2q42d=== 为了便于施工,方便职工生活,施工现场用水管网按施工总平面图敷设,施工现场供水管采用电动抽水泵供给,主管采用 Dg80 钢管铺设至现场和搅拌机站,生 15 15 活用水分管采用 Dg20 镀锌钢管安装至工地食堂、盥洗台及厕所供水位置,给水配件、闸伐、水咀等按需配置 , 主要施工、生活用水从就近供水管网接入,部分用水在场内排洪沟提取,最大限度保证施工、生活用水的需要。 16 16 基础及主体施工方案 基础施工方案 本工程项目 3仓地基采用在独立基础柱下打挤密碎石桩,桩深至卵石层。 桩径 800mm,三角形布 置,桩间距 1000mm。 各子项工程基础主要有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两类。 根据现场条件和工程特点,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施工日期和现场作业工天,着重保证挤密碎石桩施工质量,地基回填压实系数,确保工程质量,将采用如下主要方式施工: 一、基础的测设 按直角坐标法用经纬仪投点定线,钢尺量距的方法建立该工程的矩线控制网,符合精度要求后,沿矩形网各边量出各轴线控制桩位置,并打入木桩,钉上小钉,作为依据,根据基础平面图安置两架经纬仪,安置在相应的轴线控制桩上,高出各柱、桩的位置,并用白灰标出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角度及距离误差分别控 制在 10″和 1/2020 以内。 当土方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在基坑四周离设计标高 ~ 处设置水平桩,在桩上向下引测出设计开挖深度。 二、基础挤密桩施工 a) 施工要求: 根据施工部署及打桩设备配备情况,本工程基础施工采用流水作业方式,即两台打桩设备同在一个区域作业,以保证下道工序以最快速度插入。 两台打桩机作业顺序如下图 1: 桩孔布置:根据设计要求,桩孔布置间距 米,呈等边三角形布置,如图 2所示: b) 施工工艺 在开挖基坑时,先预留 200~ 300mm 的土层,然后在坑内进行桩的施工,基础施工前再将已搅动 的土层挖去。 17 17 第一台打桩机打桩路线第二台打桩机打桩路线打桩机打桩路线 图按照设计要求 , 本工程地基采用碎石桩,处理深度至卵石层,其桩径为 800mm,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间距为 1000mm,挤密范围为基础每边放宽 5 米,桩孔内填碎石粒径不大于 50mm(一般为 ~ 30mm 为宜),且含泥量不大于 5%。 并符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k= 180Kpa。 根据其实际情况,采用成孔法成孔、成孔顺序按先外排后里排,同排内应间隔1~ 2 孔,以免因振动挤压造成相邻孔产生缩孔或坍孔。 成孔后立刻检查,桩孔填料夯实,夯击次数一般不少于 8 次。 三、独立基础施工 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按常规支模法 支设。 桩孔布置示意图图 18 18 钢筋:按设计图及规范要求施工,绑扎顺序:独立基础→基础柱→基础 DJL。 为保证上下层钢筋位置准确及保护层厚度,采用临时钢凳固定,或用短钢管作支撑间距 250m。 混凝土:浇筑时须分层进行,层厚不大于 30cm,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下,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注意降低水化热,在满足强度的情况下控制水泥用量,防止混凝土开裂。 混凝土养护采用浇水养护。 土方回填:根据现场堪察情况,本工程场地回填深度在 0~ 不等,土方回填量大,且基本为买土回填。 为保证回填压实质量,本工程采用流水施工方法两次按规范回填 ,独立基础和基础柱施工完毕后进行第一次回填,基础施工至177。 时进行第二次回填;回填土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并达到设计要求。 夯压机械选用激振夯,交接处填成阶梯形,每层互相搭接。 主体施工方案 一、主体测设 根据结构施工图和基础露出的标高引测点重点作好排架的中线投点,抄平,弹中心线等测设工作,在主体上升过程中为了控制排架柱的垂直度,在标高 处排架柱内埋设钢筋上升控制桩,作为上升投点依据。 在 以上主体上升作业中,为了控制建筑的垂直度应在底层四大角点内侧距 相邻纵轴线 50cm 处设置基准点(即埋设垂直上升控制桩,同水准基点标志石),以基准点作为上升投点的依据。 标准层上各基准点,由各角外测控制点,按角标法测设。 基准点测设后,严格进行测角、量边检查,以满足规范要求。 二、模板工程 本工程主体结构为排架结构,梁、柱等构件截面大、现浇量大,竖向高度高,施工时需要多层脚手架及工作平台、需大量周转材料。 同时因柱有三种截面,支模难度大,根据主体结构特点,本方案模板选择如下: 矩形排架柱:因本工程只有三种规格的柱,用木材制定型木模板。 800 400柱配备 20 套模板, 500 350 柱配备 12 套模板,门柱 490 300 配备 8 套模板。 19 19 子项工程和仓门处的现浇板采用定型钢模板及木模板配合支设。 “卧梁”采用钢木组合模板支设。 屋架采用定型木模板,全现场浇施工。 共配备 9 套定型模板。 为保证施工质量,模板制作,安装将按如下施工。 a) 模板制作、安装: 制作木模板采用Ⅱ或Ⅲ等松木、杉木,且应符合《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承重结构选材标准。 木模贴混凝土面必须平整,接头应整齐,并相互错开,较窄的木模应拼在中间,且接缝严密,不漏浆。 模板必须按规范要求保证几何尺寸,垂度于 轴线、标高等,并保证其稳固性。 b) 模板支撑体系:支撑系统钢模采用钢管支撑和木立杆支撑。 柱模支撑应严格按方案进行,各柱之间必须整体固定,独立基础和柱顶分别用水平杆接通固牢,且按规定加设剪刀撑和斜撑。 排架支撑要满足刚度要求。 支承架的立杆、横丁、剪刀撑及对拉螺栓,抱箍等间距应严格按本方案中有关图例执行,施工中不得任意加大间距。 支承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得因受施工作业振动而产生位移、变形。 c) 预埋件、预留洞、预留筋保护层施工 预埋件、预留洞、预留筋及保护层必须按设计要求准确埋设,安装必须牢 固,不得遗漏、错埋。 预埋件必须保持与混凝土面平整一致,不易固牢的埋件可点焊在钢筋上或加筋点焊牢固。 未尽事宜详见《【恒智天成】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第三分册“模板工程篇”第四章第五节相关条款内容执行。 d) 支模拆模注意事项 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支设独立梁模应设临时工作台,不得站在柱模上操作或在梁底模上行走。 20 20 侧模应在砼强度能保证情况下,构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时方可拆模。 拆模后的钢木均清理、修整、涂涮隔离剂,堆码整齐,待 下一次周转使用。 拆除模板应经施工技术负责人同意。 操作时应按施工顺序进行,严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