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骨干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条件的改善,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数控技术专业的吸引力不断提高。 ( 3)社会影响力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邀请教授专家来校向本专业的学生作学术报告,浓化学术氛围。 选派教师到常州、宁波、北京等地的兄弟院校参观学习,加强学术交流。 鼓励青年教师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继续深造,提升专业水平;到机械加工生产一线锻炼提高,打造“双师”队伍。 ( 4)学生就业率:我们一直比较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坚持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共同根据生产一线的岗位需求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 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 5)社会对学生认可度: 学院 多年来向 安徽淮海实业公司 、安徽山河矿业公司、徐工集团输送了大批优秀的 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由于这些学生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快成为本单位的业务骨干、技术能手,部分优秀的学生已担任中层领导职务,在本职工作中作出了优异成绩,受到所在单位的好评。 四、 项目建设具体内容和措施 6 数控技术骨干专业的建设思路是: 深入企业现场调研, 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和实施:编写完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初稿,加以论证;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确定课程体系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按照课程标准,开发 、编写符合学生认知和职业成长规律,符合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并以工作项目完成为引导,工作过程知识与技能知识为主线,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校本教材;根据课程不同阶段教学项目和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针对性强的多种教学方法; 建立以职业岗位技能为主的考核标准,以数控加工为载体建立技能考核模块,按照安装、操作、维修岗位生产实际所需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进行考核; 针对不同课程、不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制定相应的课程 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 “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 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 大力推行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适应数控技术先进水平和安全生产的需要, 形成 “ 校企一体、双证、零距离”的工学结合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原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通过“了解岗位要求,掌握岗位规范,熟练岗位技能,打造岗位能力”为主线组织教学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 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管理制度 ( 1) 管理基础 数控技术专业建立了较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完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人员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 成绩显著。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认真教育,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学生到课率达到 95%,教学秩序良好,学生综合素质较高。 ( 2) 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创新顶岗实习管理 规范日常教学管理,加大课堂教学的管理力度,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加强对教师教学的检查;二是组织教师观摩教学,开展评教评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共建共管顶岗实习。 根据 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要求,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长效管理机制、质量监控机制和考核机制,形成长期稳定的工学结合关系。 课程与教材建设 ( 1)修订完善课 程教学大纲; ( 2)完善课程体系结构: 坚持“ 突出技能 追求卓越 ”的办学理念,建立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院教师组成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开发小组,按照职业岗位标准共同制定 7 课程开发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大纲。 构建以优质核心课程为主体,以适应数控技术岗位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要求的课程体系。 将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取证的内容作为课程融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并将取证与课程考核接轨,建立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 实现“双证书或多证书”毕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 3)完善多媒体教 学课件制作 ( 4)强化实训教学:将有条件的 核心课程设在实验实训室、生产车间,实行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教学为一体的教学,通过教、学、做,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 CAI 课件进行教学,将与机械生产联系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