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笔记何克抗内容摘要:

特定条件下,能离开人的活动独立起作用。 四、 几种新型教学媒体 ★★ (一) 多媒体 , 超媒体 ( 多媒体 +超文本 Htypertex) 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 人们很少对多媒体和超媒体进行区别。 (二) 虚拟现实 (VR,Vitual Reality) 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可以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 也可以将它看做一种媒体。 虚拟现实参与者可以自己控制体验的进程和顺序 ,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环节而略过其他部分。 (三) 流媒体 (Streaming Media) 流媒体技术使得多媒体文件在网络上,在既无下载等待要求又不占用客户端硬盘空间的情况下保证实时播放。 最大特点是允许播放器即使反应而不用等待整个文件下载。 流媒体技术在促进教育电视发展和推动现代远程加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 几种常用学习媒体教学特性比较 ★ 并不存在一种万能的超级媒体,各类媒体有不同的教学特性,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发挥其长处。 “没有一项研究证明某一种媒体永远优于另一种媒体,也不存在能解决一切教育难题的媒体。 ” 六、 学习媒体的选择依据 ★★★ (一) 学习者的特征 —— 年龄、兴趣、动机、认知风格和认知技能等。 (二) 根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性质;采用的学习方法 (三) 客观条件 —— 媒体的易获性、适用性;经济能力,师生技能等。 (四) 媒体自身的特点。 第三节 媒体资源因特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 一、 因特网学习资源环境 因特网硬件资源:各种硬件设备 因特网人力资源:网上教育教学机构的所有人员 因特网软件资源:教育信息资源占一小部分 二、 因特网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概述 (了解即可) 三、 因特网教育资源的分类 ★ (一) 按教育信息资源的存在形态分: 在线数据库; 新闻 组与电子公告牌; 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电子新闻和信息服务; 电子书; 教育网站。 (二)按因特网教育信息资源发布者身份分: 政府教育机构信息;企业集团的教育类信息;科研院校的教育科研信息;信息服务机构的教育信息;个人主页。 四、 因特网上教育资源的特点 形式的多样性;获取的便捷性;共享性;时效性;交互性; 10 内容的丰富性。 五、 因特网上教育信息的组织管理方式 (一) Inter一次信息 的组织与管理 经过加工、组织入网的信息 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超媒体方式;主页方式。 (二) 二次信息 ———— 一次文献经过替换、重组、综合 、加工以后 搜索引擎方式:一次检索便是超文本信息 指示数据库:存贮的是有关网上一次信息的地址以及相关的信息的描述。 主题树方式 六、 因特网上教育资源的获取 (一) 搜索方法 利用已有的网上检索工具 权威站点推荐 印刷媒体介绍 (二) 基本策略 (略) 第四节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参考《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一、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概述 ★ 2020年 5月,公布了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规范: 从资源的技术开发方面,提出了最低的技术要求; 从方便用户使用方面,对属性的数据类型及编写类型进行规范 从管理者角度,提出了对资源管理系统以及远程教学支持平台所应具备功能的要求。 二、 网络教育系统体系结构 ★ 网络教育系统建设包括四个层次: 教学资源库建设;网络课程库建设;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通用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开发。 其中前两个是重点和核心;后两个属于工具层次 所有教学资源的建设应围绕 课程 这个核心来组织。 三、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 各类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 题库( Item Bank) 多媒体素材:文本、图形、音频、动画、视频类素材 网络课件库 案例库( Case) (二) 网络课程 的建设规范 按 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三) 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要求 (四) 网络教学支撑系统功能要求 复习建议:本章我认为只有部分重点,如学习资源、学习媒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而如第三、第四节则属于了解性的知识,这些并不是说不需要看,而是需要知道的,有些知识也需要理解,会运用。 第四章 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节 学习过程 一、 学习的涵义 ★ (一) 广义的学习 人类以经验的获得去适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环境的过程。 (二) 狭义的学习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三) 各派学习理论对学习 的界定 行为主义 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认知主义 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建构主义 指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建 11 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二、 学习目标的分类 ★★★ (一) Bloom 等人教学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目标:知道(记忆);领会(转换、解释、推断);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目标: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的组织;价值的个性化。 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知觉;准备状态;引导的反应;机械联系;复杂的反应;创作。 (二)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 事实、名称、原则、 概括 智力技能: 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问题解决 ) 认知策略:与一般的智力技能有区别。 外部世界 vs 内部世界 动作技能 态度 (三) 两者比较 同: 都把学习目标分为三类:认知、态度、动作技能。 认知领域所涉及的范围一致,都把智力技能分为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 另外两个领域的观点也一致 不同:认知领域内部各个亚类的划分标准和目的不同 测量学 vs 同时考虑每类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条件机器相互间的层次关系。 三、 学习过程模型 (一)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过程模式 认为学习的过程类似于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学习者 通过大脑输入一系列的信息,然后经大脑存储、转换、加工和输出,实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每一个学习行动都可被分解成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期望);领会阶段(注意);习得阶段(编码);保持阶段(记忆); 回忆阶段(提取);概括阶段(迁移);操作阶段(反应);反馈阶段(强化)。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绝大部分都是采用此模型来指导其操作的流程。 缺陷:对如何通过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考虑得少; 对于某些心理能力研究不够; 难以在非结构化的学科中应用。 (二) 人类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式 人类学习的生 成过程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以及认知策略对当前环境中的感觉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获得选择性信息并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建构该信息的意义。 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经验的过程。 倾向进入短时记忆 形成动机和注意 与长时记忆联系“语义编码” 检验刚建立的联系 失败 —— 返回 成功 —— 意义理解 短时 —— 长时记忆“同化” 此模式对于帮助我们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对网络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 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 ★★ (一) 身心发展状况 (二) 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 认知结构:广义 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 狭义 个体 关于特殊知识领域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 特性: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 (三) 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 cognitive strategies: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12 元认知策略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一个人如何形成关系自己学习的元认知。 分为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ies 是对学习时间,学习环境,自己努力程度的控制,寻求他人支持的管理。 (四) 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的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动成分, (心理性层面 ) 生 理 性 倾 向 成 分 , 社 会 性 倾 向 成 分。 社会性层面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 具体型和抽象型(采用概念水平的高低) 冲动型和沉思型(反应的速度) (五) 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从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划分) 认知内驱力 ,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六) 外部环境(主要是学校环境)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 教学过程的涵义及其要素 ★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 程;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表现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双边活动。 要素: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媒体。 二、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一) 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是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进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设计;用反馈信息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 (二) 实施阶段 主要是组织一系列教学策略,使准备阶段的设计工作得以贯彻。 以 Vclass 网上教学系统为例: 教师角色发生改变,教师的主要教学活动有: 教学答疑;作业管理;主持异步讨论;发布课程资源;个别学习辅导;考试管理;主持同步讨论;发布公告信息;修订课程内容;做教学笔 记。 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与上面相对应) 学习答疑;做作业;参与异步讨论;检索成资源;查看辅导信息;参加考试;参与同步讨论;浏览公告信息;查看课程信息;学习课程内容;做学习笔记。 (三) 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过去:考察学习者的行为,不了解学习机制的前提下就盲目进行测量和评价。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还要注意对学习者构建知识时所采用的策略、方法加以评定。 在以“学”为中心思想指导下:着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 三、 教学的组织形式 ★ (一) 涵义 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是教学系统 的各个要素以一定的教学程序连接起来,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 (二) 形式 集体授课 优点:有一定的规模效益 缺点: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很少有机会和教师交流,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 多媒体网络教室和虚拟教室的出现为其增添了新的活力。 小组协作学习 优点:分层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交 13 流机会,兼二者优点。 个别化教学 对学生进行最适当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组织形式。 四、 教学规律 ★ (一) 教学过程简约规律 —— 揭示教学过程中认知主体和客体的特点为主 认知主体的认知活 动具有指向性、特殊性 认知客体是概括化了的知识体系,主要以书本知识的形式体现出来。 (二) 以教材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规律 教学中的发展要以教材为主要中介。 教材也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才能使这蕴含了巨大教育作用的物质中介转化为精神的力量去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 教与学相互促进的规律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五、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Tactics) 教学策略是指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行动方案,包括内容的组织、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择、学习的管理等方面。 教学 方法是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的总体考虑。 区别:策略 —— 宏观 方法 —— 微观 共同:都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关系密切;都是有关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方法。 六、 教学结构 ★★ (一) 涵义:指在 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 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 教学活动进程 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 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的具体体现。 教学结构的性质:依附性 稳定性 动态性 系统性 层次性 (二) 三种典型的教学结构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特点:教师方面;学生方面;教学媒体方面;教材方面。 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 缺点: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