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年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学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色。 鼓励学历提高。 根据教师队伍现状,制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提高的中、远期发展规划与培养目标, 积极鼓励 和支持 教师通过 自考、函授 、电大、网络 教育等 途径提高 学历 层次。 力争到 2020 年,幼儿园、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分别提高到 90%、 80%以上。 深化继续教育。 继续 组织 开展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农村校长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全面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考核、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 训,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和教育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扎实开展青年教师 “ 12345” 培优活动,即每学期上一堂校级及以上公开课、每月写两篇读书笔记、每周记三篇教后记、每学年做好四个一(参与一个课题研究、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一篇优秀教学案例、一篇优秀论文)、掌握五项基本功(普通话、三笔字、说课评课、命题技术、多媒体操作),为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开展结对帮扶。 每一位教师一进校,就要选择一名或由学校指定一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 践,力争让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二年常规过关,三年业务合格,五年成为教学骨干。 学校对带得快的“师傅”、成长快的“师徒”,分别给予奖励。 开展课题研究。 在教学研究中培训教师。 中心学校坚持以各校(园)教研组为依托,以教研活动为重点,开展进修学校支持项目—— “关注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时效”的校本教研活动。 一 个优秀教师必须能准确把握 学科课程标准 ,吃透教材,教法灵活,上好每一节课,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天职。 我们 针对部分教师不善于研究、总结的现状,学校 继续 充分发挥教导处的导向作用,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和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极大地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为了改变过去教师只教不研的状况,尽快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各 校(园)将继续 坚持每周、每科都开展 “ 一研、一课、一讨论 ” 教研活动,定时间、定人选、定听课的 对象 ,有检查、有评比,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另外, 中心学校 每学期还举办一次以评优质课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比武活动,要求人人参加,逐级评选,对在教学比武活动中涌现出的教学新秀,进行重点培养。 抓好异地培训。 中心学校 继续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 的方式,坚持每学期请一名专家来校讲学, 对全体教师进行新理念 、 新课标、新教材、新 教法培训一次,丰富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 每年选派 1020 名教师到异地学习培训,再让 参加 培训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 再 培训。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项目资源中的“名师讲堂”、“专家讲座”进行教师培训。 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培训, 争取到 2020 年 之前 要有 80%以上的教师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整合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 加强自我培训。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让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自身素质的提高,把培训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树立终身学习的 意识,把学习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源动力,要求教师个人制定出《年度自培计划》和《三年自培规划》,使学校教师群体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 (三)建设骨干梯队,推 进 “名师 培养 工程” 建设 骨干梯队。 在学校的创新与发展中,思路是魂,名师是根。 骨干教师梯队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教学改革的先锋,骨干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推进速度,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中心学校将在普遍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上,对基础较好的教师适当增加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要求, 力争至2020 年,全 校 60%的专任教师参加 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 5%的专任教师被确认为各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出 12 名市级以上的知名教师 ,培养 10 名市级以上的知名班主任, 而且 有一批农村校长成为骨干校长,有 5 名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校长(园长)。 构建名师队伍。 中心学校将不断 通过开展赛教活动推出教学能手,不断发掘“教坛新秀”,使骨干教师成为“三种能手”(整合信息开发教材的能手,高效教学的能手,课程研究的能手),举办教学能手大赛,树立典型,培养评选出新一批骨干教师,在骨干教师队伍中举办“名师讲坛”,推出名师。 在全体教师中掀起学习名师,争做名师的良好风尚,逐步 构建名师队伍。 让学校因名师而出名,以名师创名校。 各校 (园) 要 继续 充分利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名教师 、名班主任 的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名师带徒、教学观摩、送教、讲学等活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示范辐射作用,引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 ) 转变任用机制 ,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岗位动态管理体系。 按照《 南安市人事 管理文件汇编》中岗位职责、考核评价办法,从德、能、勤、绩等方面真正对受聘人员进行全方位考评。 在选人用人方式上积极推行竞争上岗,通过岗位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逐步形成导向、激励、约束和合理配置的流动机制,真正体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在最适宜的位置发挥最大效益。 完善评价机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