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发展学期总结范本内容摘要:

作。 除朝 阳发电厂子弟学校已经停办不移交外 ,凌源向东化工厂、北票二道沟金矿 的经费补助金额已经国家财政部审核批复;对鞍钢集团公司朝阳县瓦房子锰矿移交企业离退休教师身份进行了认定和经费补助测算工作。 三是努力扩大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范围。 第一, 打破企业类型与所有制界限,将符合条件的各类企业纳入财政支持范围,重点突出对改制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支持。 当年共 为企业争取 技改贴息资金 11,334万元,比上年增加 10,581万元,比“九五”末年增加 10,976万元;“十五”期间全市共投入技改贴息资金 13,106 万元,年均增长 %。 第二 , 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 市本级当年用财力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注入资金 560万元,超过年初市政府下达的400万元注资任务 160万元。 当年市本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注资规模达到了 5,560万元,共为 10户中小企业完成信用担保贷款 14,650万元,解决了这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第三, 继续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工作。 2020 年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共注入小额贷款担保资金 1,075 万元,比上年增加 661 万元,增长 160%, 当年全市共办理小额担保贷款 828笔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2,,完成省政府下 达我市任务 2,100万元的 %, 使 1,33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担保中心成立以来,累计支持下岗失业人员 2,008人。 (二)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政策,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认真研究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财政政策。 近几年,国家和省市为了支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政策。 财政部门认真研究和贯彻落实这些优惠政策,并将其享受到最大化。 在省财政兑现 20202020年度共享税税收增量返还、综合绩效以奖代补资金和招商引资大项目奖励等政策中,我市均获得重奖,这极大地激发 了县乡政府发展经济和努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积极性。 二是努力增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投入。 多年来,市财政不断增加对各县(市)区的投入,千方百计研究解决各县(市)区在发展经济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020 年市以上财政部门共向各县(市)区投入一般性转移支付、体制补助及奖励、社会保障补助、农业及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 168,510 万元,比“九五”末年增加 128,529万元,增长 ;“十五”期间共投入 585,476万元,年均增长 %。 其中,市本级 2020年共投入 9,836万元,比“九五”末年增加 7,999 万元, 增长 倍;“十五”期间共投入24,270 万元,年均增长 %,由此 拉动 和推进了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 2020 年五个县 (市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63,636万元,比上年增加 17,498万元,增长 %;比“九五”末年增加 43,133万元,增长。 其中建平、北票、凌源 3 个县 (市 )在上年超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创历史新高,朝阳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也超过了亿元。 三是切实加强县乡财政管理。 通过建立“乡财县管乡用”等内容的公共财政体制,彻底根治了县乡公教人员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的问题;同时注重“ 统而不死”,保护和促进了乡镇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当年全市乡镇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30,236万元,比上年增加 13,356万元,增长 79%;比“九五”末年增加 16,949万元,增长。 (三)积极实施项目支撑战略,努力争取金融组织等对我市的支持。 一是积极支持实施项目支撑战略。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以发展凝聚力量,以项目谋划发展”的项目支撑战略,在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给市财政局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的同时,努力为市政府实施项目支撑战略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确保了我市凌钢二期工程、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顺利启动。 全年共支持新上投资 1,000万元以上项目 242个, 6个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支持项目也进展良好。 二是积极主动偿债以此牢固建立举债信誉。 当年省政府下达给我市偿还债务任务为 2,181万元,我市实际偿还 3,799万元,超过任务 1,618万元,牢固建立了举债信誉。 三是积极争取金融组织支持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当年共 争取 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 15,500 万元,主要用于我市棚户区改造; 争取 外国政府贷款 万元,用于我市疾病防控体系建设; 争取 世界银行贷款 50万元, 用于 北票市华龙空心砖有限公司制砖生产线项目,这 是我市用政府外债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项目。 四是积极开展域外招商引资工作。 当年市政府下达给市财政局域外招商引资任务 420万元,实际完成 ,超过任务。 (四)认真落实财政政策,积极支持各项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 一是支持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 当年全市用于教育事业方面的预算内支出(包括专户支出省列支的 12,430万元)88,317万元, 全市共新建学校 18所,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校 198所,撤并初中 7所、小学 132所;进一步整合 了 教育资源,将龙城高中顺利移交给市教育局管理;对市区内的 21 所中 小学完成了旱厕改水厕。 二是支持科技事业发展。 当年全市财政共安排科技事业发展专项资金5,112万元, 主要用于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的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以加华电子为中心的科技创业园区建设及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支持文化与广播事业发展。 当年共筹集文化、广播事业专项资金 230万元,主要扶持了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和广播电视传输设备更新建设;筹集资金 1,850万元(国债资金 1,050万元,省国土资源局资金 800万元)新建 朝阳地质公园。 四是支持体育事业发展。 努力筹集 980万元资金,新建了朝阳市体育馆和体育运动学校。 五是 大力支持其他社会事业发展。 当年投入 576 万元资金用于发展我市农村基层计划生育事业,在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均给予了大力支持。 (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编制了“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规划。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财政亲民观、绩效观、法治观、经济观的要求,经过充分调查与论证,较好地完成了《朝阳市“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理财原则、工作目标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十一五”时期全市地方财政预期目标是: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18%,一般预算 支出年均增长 %。 二、切实加强各项财政收入征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增加政府财力 为给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各级财政部门与税务机关密切配合,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强地方财政收入征管。 同时,还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积极向上级争取各项财政补助资金,努力增加政府财力。 2020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任务为 90,000 万元,当年完成 109,350 万元,为预算的%,超收 19,350万元;比上年增长 %,增加 29,821万元;增幅首次跃居全省第 一位,这在朝阳财政史上是首创性的突破;按可比口径比“九五”末年增加 71,421万元,增长。 (一)切实加强各项税收征管,努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一是努力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加大对钢铁、能源等重点企业所得税的检查力度,适时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纳税情况进行监控;落实好资源税税额调整政策,加强对铁矿、钼矿等企业税收管理,努力增加资源税收入。 二是整顿规范税收秩序,大力清理欠税。 在防止收“过头税”的同时,严厉打击偷税骗税行为,确保各项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协同税务部门全面开展税源调查和纳税评估工作,严格 依法计征,应收尽收;大力清理陈欠,严格控制新欠。 三是不断完善各项税收征管措施。 通过完善“以票控税”措施,不断强化税源监控和收入情况分析,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四是强化税种管理,提高税收工作水平。 加强货物运转营业税的网络化管理,应用了运输税收代征软件;市财政局与市地税局联合下发文件,对朝阳境内高速公路建设中形成的地方税收管辖权进行了明确,使高速公路税收征管体制更趋合理。 2020 年全市地区税收收入实现 278,497 万元,比上年增加 61,750万元,增长 %;比“九五”末年增加 166,558 万元,增长 倍;在全省排序也由历史上长期居于第 13 位上升到第 12位, GDP创税率位居全省前列。 (二)制定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征管。 在与税务部门配合抓好税收收入征管工作的同时,财政部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非税收入征管。 一是 科学制定年度非税收入征收计划。 在认真审核并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的情况下,制定了《关于对市本级非税收入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的意见》(朝政办发[ 2020] 24 号),对不同的非税收入事项采取不同的“超额累进”核定方法,编制了 2020 年非税收入计划及年末调整意见,保证了非税收入计划执行的刚性。 二是严格控 制减免 ,加大审批管理力度。 认真执行《朝阳市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的程序进行减免,做到应收尽收。 同时,采取法律手段清缴陈欠,如对天富有限公司欠缴的近 5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采取行政处罚手段进行追缴。 三是加强对票据的审验和管理,堵塞收入漏洞。 采取审验票据收入登记制度与收入额度申报制度相结合的办法 ,监督非税收入征收行为;通过对票据的验旧换新和年检工作 ,及时查处纠正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征收过程中的违纪行为。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而有大量收费项目取消和收费标准降低的情况 下, 2020 年市本级当年非税收入完成 31,428万元,比上年增加 5,392万元,增长 21%;比“九五”末年增加 15,497万元,增长 97%。 市本级非税收入形成的政府财力 5,840万元,比上年增加 1,020万元,增长 21%,超过市政府确定的考核目标 16个百分点;比“九五”末年增加 4,333 万元,增长;“十五”期间,财政部门通过加强管理,市本级非税收入共形成财力 18,663万元,年均增长 32%。 (三)主动反映我市有关情况,积极向上级争取各项财政补助资金。 针对全市经济总量小,财政状况仍十分困难的实际情况 ,财政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向上级反映我市的有关情况,不断加强同上级的联系,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对我市的支持。 按可比口径计算当年共争取上级各项财政性资金 274,522万元,比上年增加 56,225万元,增长 %;超过市政府年初下达的考核指标 26,225万元;比“九五”末年增加 206,042万元,翻了两番(增长 3倍)。 “十五”期间共争取各项财政性资金 940,477万元,年均增长 32%。 当年争取的资金主要有: 一是 共争取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 92,320万元,比上年增加 12,072万元,增长 15%,其中工 资性转移支付资金 10,120 万元; 二是 争取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补助资金、贴息资金及以奖代补资金、招商引资大项目奖励资金 20,835 万元; 三是 争取各项社会保障资金 58,211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加 4,314万元,增长 8%; 四是 争取财政支农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28,532万元,比上年增加 3,405万元,增长 14%;比“九五”末年增加 11,537万元,增长 %; 五是 争取教育专项资金 12,566万元,比上年增加 ,增长 43%;六是 争取经济建设方面资金 45,959万元,比上年增加 26,993万元,增 长 ; 七是 争取退耕还林补助资金 18,116万元; 八是 争取各类企业技术改造及财政贴息资金 12,694万元。 三、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民生与法定(重点)支出,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财政亲民观”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全市财政工作坚持依法理财,进一步强化支出预算的约束性,通过运用预算分配、加强财务管理等手段,控制和压缩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等一般性财政支出;进一步加强支出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通过不断完善和规范控制支出的政策措施严格审核和控制追加预算,节约支出。 同时,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保证法定 (重点) 和政权运转支出并注重向弱势群体倾斜,向“三农” 倾斜,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了理财为民,理财为公。 当年财政总支出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直接支出达到 ,占当年全市财政总支出的 %,比上年增加 ,增长 %;比“九五”末年增加 ,增长。 受益人口达 320万人。 其他法定(重点)支出也都比上年和“九五”末年大幅度增长,达到了规定的增长比例。 有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法 定(重点)支出情况是: (一)确保当年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正常发放, 努力解决历史拖欠 公教人员的标准工资。 在发放当年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方面,当年 工资性支出 达到 ,比上年增加 ,增长 6%;比“九五”末年增加 ,增长 %;全市财政供养人员人均工资水平比“九五”末年增长了 %,全市 万名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 在兑付历史拖欠公教人员标准工资方面,对“八五”、“九五”期间遗留的拖欠县乡公教人员 标准工资,在 2020和 2020年用两年时间以省市财政筹资为主全部予 以兑付,给长达十年涉及 48600人的标准工资拖欠问题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当年共支付低保、优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再就业、困难户冬季取暖等各类社保资金 73,674万元,比上年增加 10,581万元,增长 %;比“九五”末年增加 41,106万元,增长 倍;当年全市保障人数达,在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做到了保障标准也明显提高。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