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中桥组团保障性住房项目一期工程二标段(b-h户型、地下车库)施工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的泥砂定期进行清理,污水经澄清后排入附近排水沟内。 施工临时用水、用电从甲方指定地点接入,各种管线穿硬质 PVC管后埋地敷设,埋深≥ 200mm,以免被车辆压坏。 ( 3)办公区域规划 办公区临时设施本着既方便生产管理又工作和因陋就简、勤俭节约的原则来确定,依次设立现场办公室、业主监理室、现场会议室、值班休息室及卫生间。 给水 ( 1)从建设单位指定位置接入水源,管径 DN75,并做水表井; ( 2)围绕施工现场敷设管径 DN75的消防环线,设室外消火栓,配 25米水龙带 , 19毫米水枪。 消火栓设昼夜明显标志,消火栓周围 3米范围内不得堆放其它物品; ( 3)从环线引支管,枝状分布。 分供办公区、大门冲洗用水; ( 4)沿主体结构设管径 DN65的生产消防竖管。 施工临时用电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布置施工临时用电的线路走向、配电箱的位置及照明灯具的位置。 电源电缆引下根据现场用电负荷确定电缆截面。 现场布置,均按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本工程临时用电均从甲方提供的变压器引出,并进入本施工现场的红线内,在红线内设总配电箱室,从甲方提供电源位置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线引入总配电箱室。 施工现场 内配电方式 采用 TNS系统,并在总配电箱室处做重复接地一组,接地电阻小于 4Ω。 据体布置详施工平面布置图:(附后) 第七章 各分部分项的主要施工方法 施工测量 ( 1)测量依据 本工程的定位图和施工图; 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基准点);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20); ( 2)测设要求 量距所用钢尺必须采用有专业资质生产厂家出产的合格产品,钢尺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测和校验。 现场测量应固定人员。 采用钢尺测距时应采用三次读数后取中数的读数方法。 所有量距尽量保证在同 一水平面上进行,如不能保证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所测到的数据应进行高差调整。 ( 3)测量方法 本工程测量方案分为四个部分: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垂直度控制、沉降观测、结构施工测量、装修施工测量。 平面控制 a、用经纬仪放出建筑物的主要轴线点,并引出作好引桩,引桩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内埋φ 20圆钢作标识。 b、用经纬仪和 50m 钢尺进行检查改正,直至满足施工要求,用混凝土对引桩进行保护,并做好醒目标记。 c、绘制详细的控制轴网图。 d、基础施工完毕后,在177。 e、轴线控制 用经纬仪向上传递,控制点设置在建筑物外侧,平面分别位于建筑物四周处,逐层向上传递。 高程控制 a、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基本传递高程点,用 DS1水准仪往返测量,测设合格后,用红色油漆标记三角符号并在旁边注明建筑标高,以红三角符号的上顶线为标高基准,在同一区域、同一平面内红三角符号不得小于三个,间距分布均匀并在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用红三角符号需设在同一水平高度,其误差控制在177。 5mm 内则认为合格,在各层标高施测时,应后视其中的两个三角符号下顶线以作校核。 b、177。 用首层红三角符号上顶线为标高基准,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引测,并在投测层标记红三角符号,复检校核合格后,方可在该层施测。 c、在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应重新引测相应的结构标高,以保证拟建建筑物的质量要求。 d、标高测量误差:177。 20mm;竖向高度测量误差:177。 20mm; e、高程基准点的测设: ①对场内设置的水准点,每月应定时联检一次,以作相互校核。 仪器采用 DS2 精密水准仪,精度按二等水准技术指标执行。 ②对检测后的数据进行核算,核算成果须进行分析,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f、控制点的保护: 控制桩按测量规 程规定的标准进行埋设,一般埋设在有坚固土层的地方,桩顶周围砌筑 20cm 高的保护台。 垂直度控制 a、室外各大角的垂直度采用经纬仪控制,室内垂直度控制采用铅锤控制。 b、垂直度测量细则: ①根据结构平面图,因工程177。 处确定工程垂直度控制点,室外控制点一般设置在结构转角处或结构柱上,室内应在预留洞口处设置。 ②随着楼层的增加,及时用经纬仪和铅锤将各控制点引测到适当位置,按照测出的控制点对工程桩、梁及墙体进行复合,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 沉降观测 根据总平面图及施工平面布置图, 在拟建建筑物的四周布设沉降观测水准点,布置成闭合环型,水准基准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岩土层上,使其稳固可靠且通视条件良好,以保证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点的坐标和绝对高程待布设完毕后进行实测,记录测量成果资料。 根据要求,施工期间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建筑物竣工后,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六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直到沉降稳定。 若施工期间中途停工超过两个月,应在停工的竣工前进行观测,如发现上升和大量下沉现象应进行重复观测加以证实,并及时向业主和设计人员反映。 每次观测前对所用仪器的设备,应进行检 验,并作好详细记录。 每次沉降观测时,先应检查沉降水准基准点的高程,确认无变动后,才能进行沉降观测,否则,需对水准基准点成果进行重新确认和调整,然后再进行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是比较精细的测量操作,每次沉测时,为保证其成果的正确性,应做到: ( 1)采用相同的图形(即观测线路)和观测方法; ( 2)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 ( 3)固定观测人员; ( 4)在基本相同的观测环境和条件下进行作业; ( 5)作专门的沉降观测成果记录; ( 6)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施测,遵守各项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 结构施工测量 ( 1) 结构竖向投测: 控制轴线投测采用外控法。 当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校测合格后,再测设细部轴线,然后据此测设墙、柱、梁、门窗洞口等边线。 ( 2)施工层放线: 放线前应在平面上校核轴线,闭合后测设细部轴线,后以此为准测量墙、柱、梁、洞口的边线。 ( 3)高程的竖向传递: 1)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时,保证传递到施工楼层的标高点不少于 3 个,以便进行互相校核。 2)各层标高的传递起始点均以首层 50cm 控制线为准,以防止层间误差的积累,标高传递时采用钢尺沿铅直方向(经纬仪配合)向上量至施工层。 钢尺丈量时应 考虑各项改正数。 3)钢筋混凝土墙体、柱施工测量: ①墙、柱钢筋绑扎完毕后,在竖向主筋上测设标高点,用红笔标注,作为支模和浇筑混凝土的依据。 测法和误差应符合上述施工层抄平的规定。 ②柱支模后,用经纬仪校核模板垂直度,校核时用经纬仪在相互垂直的两轴线上同时测量。 装修施工测量 ( 1)地面工程的施工测量: ①标高的传递方式采用在楼梯间和窗口处进行传递。 ②测设 50cm水平控制线: 50cm水平控制线的测设允许误差应符合测表1的要求。 室内的 50cm水平线是控制地面标高、门窗安装等项目的重要依据,在弹墨线时应注意 墨线的宽度不得大于 1 mm。 防止误差扩大。 ③用水准仪检测地面面层的平整度和标高时,水准仪的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大厅应小于 5m、房间应小于 2m。 ( 2)门窗安装施工测量: ①从建筑最顶层找出外窗口的边线,用线坠将边线向下引测,并采用经纬仪进行校核以保证精度。 ②门窗口的水平位置由室内 50cm 水平控制线确定,向上反到窗下皮标高,并弹线找平。 各门口应从水平控制线测设门口上皮标高并拉通线,保证所有的门在同一水平线上。 基础施工 土 石 方工程的施工方法 一、 施工准备工作 ① .根据建设单位 提供的建筑红线、控制桩、水准点和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线工作,基坑开挖范围内所有轴线桩、水准点都引至围墙上,并在围墙上涂红油漆。 ② .基坑开挖边线就是支护桩的内边线。 ③ .施工用电 由于挖掘机、翻斗汽车均自带照明,故沿围墙每 10m安置一盏 1000w碘钨灯。 ④ .施工用水 土方运输车辆出入口,设置回形截水沟及沉淀池,冲洗设备一台,三相潜水泵 2台(备用冲车),在降水管上接Φ 50管 2根,然后接消防带冲洗土方运输车辆。 ⑤ .办理交通、城建、市政、市容、环卫等有关手续,准备弃土场地,办理运土及渣土消纳手续。 ⑥ .冲洗水 源,扫把、铲子、棕垫,挖土机械等准备。 二、 土 石 方开挖 ① .机械选择 本工程基坑开挖选用反铲挖土机,配备自卸汽车挖运施工,选用分层开挖的方法。 由于场地狭窄,选用 6台 CAT320反铲挖土机(备 2台)挖土,配备 40辆东风自卸汽车(备 5辆)运土。 ② .分层挖土 土方开挖采用分层开挖,每 ,放坡系数为 1:。 挖完一层,待修完边坡网喷后,再挖下一层。 ③机械挖土过程中,应配以人工修坡,桩间土未网喷之前不能进行下层挖土,在将挖至设计标高后,预留 300厚余土人工检底,运至挖土机开挖半径内。 三、 基底清 理 ① .基底清理采用人工捡底,捡底厚度为 300mm,以后浇带为界划分为多个施工区段,分段流水施工,主要从东依次向西捡底。 人工捡底时配以50装载机一台,辅助捡底土方运输至机械挖土区,最终由运输车辆运出基坑。 四、 土方回填 ① .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 本工程土方回填土料应符合以下要求,且回填前应去掉表层含腐蚀性 有机物,严禁回填如建筑垃圾等不符合要求的土壤,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 应符合以下规定: 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粒径不大于每层铺土厚的 2/3),可用于表层下的填土; 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可作各 层填土; 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填料,但在软土地区,经过处理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可用于填方中的次要部位。 填土土料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夯实(碾压)质量,在夯实(碾压)前应先试验,以得到符合密实度要求条件下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夯实遍数。 含水量过小,夯实不实;含水量过大,则易成橡皮土。 各种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密实度参考数值见下表。 粘性土料施工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之差可控制在- 4%~+ 2%的范围内。 表 513 项次 土的种类 变动范围 最优含水量(%) 最大干密度( t/m3) 1 砂土 8~ 12 ~ 2 粘土 19~ 23 ~ 3 粉质粘土 12~ 15 ~ 4 粉土 16~ 22 ~ 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 当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换土回填、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如土料过干,则应预先洒水润湿,每 1m3铺好的土层需要补充水量( L)按下式计算: V=ρ w*(ω opω )/1+ω 式中: V―――单位体积内需要补充的水量( L) ω―――土的天然含水量(%) ω op――土的最优含水量(%) ρ w――填土碾压前的密度( kg/m3) 当含水量小时,亦可采用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等措施。 在气候干燥时,须采取加速挖土、运土、平土和碾压过程,以减少土的水分散失。 当填料为碎石类土时,碾压前应充分洒水湿透,以提高压实效果。 ② .基底处理 、草皮、树根,排除坑穴中积水、淤泥和杂物,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 b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田、沟渠、池塘或含水量很大的松散地段,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排水疏干,或将淤泥全部挖出换土、抛填片石、填砂砾石、翻松、掺石灰等措施进行处理。 1/5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形,阶高 ~,阶宽大于 1m,然后分层填土,以利结合和防止滑动。 ③ .填土夯实方法 ,并宜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 当采用不同的土填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边坡不得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封闭,以利水分排除和 基土稳定,并避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和产生滑动现象。 ,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或夯实。 ,应做好接槎,修筑 1: 2阶梯边坡,每台阶高可取50cm、宽 100cm。 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作成大于 1: ,碾迹重叠 ~ 1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 1m,接缝部位不得在基础、墙角、柱敦等重要部位。 ,以备在行车、堆重或干湿交替等自然因数作用下,土体逐渐沉落密实。 预留沉降量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压实系数和地基情况等因素确定。 当土 方用机械分层夯实时,其预留下沉 高度:对砂土为 %;对粉质粘土为 3%~ %。 ④ .压实排水要求 ,应在四周设置排水沟和积水井,将水位降低。 ,应把稀泥铲运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工序。 ,或中间稍高两边稍底,以利排水。 当天填 土,应在当天压实。 ⑤质量控制与检验 ,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和压实程序。 ,在夯实或压实之后,要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检验,一般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土的干 密度,求出土的密实度,或用小轻便触探仪直接通过锤击数来检验干密度和密实度,其密实度≥95%,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 ,每层按 100~ 500m3取样 1组,场地平整填方,每层按 400~ 900m3取样 1组,基坑和管沟回填每 20~ 50m取样 1组,但每层均步少于 1组,取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