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装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头 在电力和冶金部门有过二十余年的成功应用,近年来,开始引入建工部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都对这种接头进行了一定数量的试验研究工作,证实了它的安全性。 受力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技术是本规范 重要的技术基础。 钢筋 机械 连接 rebar mechanical splicing 通过钢筋与连接件的机械咬合作用或钢筋端面的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的力传递至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 rebar lapping in groutfilled hole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 中预留 孔道 ,在孔道 中插入 需搭接的 钢筋 ,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 而实现 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是将预制构件的受力钢筋在特制的预留孔洞内进行搭接的技术。 构件安装时,将需搭接的钢筋插入孔洞内至设定的搭接长度,通过灌浆孔和排气孔向孔洞内 8 灌入灌浆料,经灌浆料凝结硬化后,完成两根钢筋的搭接。 其中,预制构件的受力钢筋在采用有螺旋箍筋约束的孔道中进行搭接的技术,称为钢筋约束浆锚搭接连接。 湿连接 wet connection 采 用 浆锚 搭接、焊接、 套筒灌浆连接、 机械连接 等方式连接预制构件 间主要纵向受力钢筋 ,用现浇混凝土或灌浆来填充拼接缝隙 的一种连接方法。 干连接 dry connection 预制构件间连接不属于湿连接的一种连接方法 ,一般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 条文说明: 参考美国 ACI 318规范根据现场是否需要使用现浇混凝土或灌浆将连接分为干连接与湿连接(干连接中也需要少量混凝土或灌浆填缝)。 湿连接形式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类似,其强度、刚度和变形行为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 为使 装配整体式结构性能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在结构抗侧力体系的重要连接部位需使用湿连接。 干连接由于不需要在施工现场使用大量现浇混凝土或灌浆,与湿连接相比,安装较为方便、快捷。 但与所连接的构件相比,干连接刚度较小,构件变形时形变主要集中于连接部位;当构件变形较大时,连接部位会出现一条集中裂缝,这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变形行为有较大差异。 强连接 strong connection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达到最大侧向位移时 , 结构构件进入塑性状态,而连接部位仍保持弹性状态的连接。 延 性连接 ductile connection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达到最大侧向位移时 , 连接部位可以进入塑性状态的连接。 ~ 条文说明: 根据连接部位在结构最大侧向位移时 9 是否进入塑性状态可将连接设计为强连接或延性连接。 符 号 材料性能 30C —— 表示立方体 抗压强度标准值为 230 /N mm 的混凝土强度等 级; ck c,ff—— 混凝 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和设 计值; tk t,ff—— 混凝 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 yk y,ff—— 普通钢 筋的抗拉、抗压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 vf —— 钢 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yvf —— 穿过叠 合面的箍筋或墙横向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结合《行标》 以及《深圳规范》 、 ) dS —— 结构或构件在作用基本组合下的效应设计值; S ——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GES ——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EhkS ——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EvkS ——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WkS ——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iP —— 各楼层弹塑性静力分析时的侧向荷载; R —— 构件承载力值; N —— 轴向力设计值; k,NN—— 分别为剪切面的压力标准值和设计值; M —— 弯矩设计值; V —— 剪力设计值; RUV —— 竖向接合面抗剪承载力; 10 RU —— 水平接合面抗剪强度; Rk(Sh) R(Sh),—— 剪切摩擦抗剪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 o o P o oRK RK ( CP) RK ( K ) RK ( D ) RK ( C ) R R( C ) R( K ) R( D ) R( C )( , , , ) , ( , , , )V V V V V V V V V V —— 剪切面抗剪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下标括号中 pC 表示受压抗剪, K 表示剪力键抗剪, oD 表示销栓抗剪, oC 表示混凝土抗剪; jiQ —— 楼层 j 振型时 i楼层的剪力; iQ —— 根据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结构各楼层地震作用剪力; u —— 结构层间相对位移; su —— 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构件最大的受力弹性层间位移; eu —— 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 pu —— 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 e —— 弹性层间位移角。 es[] —— 构件弹性受力层间位移角限值; e[] —— 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p[] —— 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Ea —— 多遇地震作用下外挂墙板所在楼层的加速度; 0 —— 剪切面的压应力标准值。 几何参数(结合《行标》 《深圳规范》 ) h —— 楼层层高 , 梁高 ; b —— 梁柱截面宽度,叠合面的宽度; 0h —— 梁柱截面的有效高度,叠合面的有效高度; s —— 叠合面内箍筋间距; 11 svA —— 垂直穿越叠合面全部箍筋或墙横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K1A —— 剪力键凸出部的承压面积; 39。 39。 39。 K2 K2,AA—— 39。 K2A 为接合面最上面和最下面可能发生受拉破坏的剪力键根部的剪切面积之和, 39。 39。 K2A 为其余各剪力键根部的剪切面积之和; DoA —— 单根销栓钢筋面积 ; yS —— 截面的一次矩; I —— 截面惯性矩; sp —— 单位面积内横穿接合面的钢筋面积。 计算系数及其他(结合《行标》 以及《深圳规范》) RE ——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G 、 Eh 、 Ev 、 W —— 作用分项系数; RE ——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 —— 摩擦系数; W ——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 l lk,—— 承压系数; h —— 楼层层高;构件截面高 度; n —— 计算振型的个数; dn —— 销栓钢筋根数; al —— 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aEl —— 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 12 3 基本规定 在 装配式 建筑方案设计阶段 , 应协调建设、设计、制作、施工各方 面 的关系, 并应 加强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 之间 的配合。 条文说明 装配式结构与全现 浇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是有一定区别的。 对装配式结构,建设、设计、 制作、施工 各单位在方案阶段就需要进行协同工作,共同对建筑平面和立面根据标准化原则进行优化,对应用预制构件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论证,共同进行整体策划,提出最佳方案。 与此同时,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各专业也应密切配合,对预制构件的尺寸和形状、节点构造等提出具体技术要求,并对制作、运输、安装和施工全过程的可行性以及造价等作出预测。 此项工作对建筑功能和结构布置的合理性,以及对工程造价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装配式 建筑设计应 遵循 少规格、多组合 的 原则。 条文说明 装配式结构的建筑设计,应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基本单元的标准化定型,以提高定型的标准化建筑构配件的重复使用率,这将非常有利于降低造价。 装配式结构 的 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的 基本要求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取 有效 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2 装配式结构宜采用高强混凝土、高强钢筋; 3 装配式结构的 节点 和接缝 应受力明确、 构造 可靠, 并应 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 等 要求 ; 4 应根据连接节 点和接缝的构造方式和性能,确定结构的整体计算模型; 5 对各类预制构件及其连接,应按各种设计状况进行设计。 13 6 预制构件和连接件的设计,应考虑到从制造开始到结构完成使用过程中所有的荷载条件和约束条件,包括脱膜、存放、运输和安装。 条文说明 装配式结构的设计首先应满足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20第三章“基本设计规定”的各项要求。 本规范的各项基本规定主要是根据装配式结构自身的特点,强调提出的附加要求。 对于偶然作用下,可能导致连续倒塌的装配式结构,应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20的要求,进行防连续倒塌设计。 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应注重概念设计和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以及预制构件的连接设计。 本规 范 对于高层装配式结构设计的主要概念,是在选用可靠的预制构件受力钢筋连接技术的基础上,采用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连接节点合理的构造措施,将装配式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保证其结构性能具有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延性、承载力和耐久性能,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等同的效果。 对于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应根据实际选用的连接节点类型,和具体采用的构造措施的特点,采用相应 的结构分析的计算模型。 装配式结构成败的关键在于预制构件之间、以及预制构件与现浇和后浇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技术,其中包括连接接头的选用和连接节点的构造设计。 欧洲 FIB 标准将装配式结构中预制构件的连接设计要求归纳为:标准化、简单化、抗拉能力、延性、变形能力、防火、耐久性和美学等八个方面的要求,即节点连接构造不仅应满足结构的力学性能,尚应满足建筑物理性能的要求。 抗震设防的装配式结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确定抗震设防类别及抗震设防标准。 条文说明 与现 浇混凝土相同,在抗震设防地区,装配式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及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1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 的规定。 装配整体式结构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设计: 1 选择结构的抗侧力体系与抗重力体系; 2 结构应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设计,使结构性能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 3 设计预制构件间的连接,连接应满足相应强度、刚度与变形要求。 条文说明 ,构件跨度与建筑要求确定结构的抗侧力体系和抗重力体系。 例如采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作为结构的抗 侧力体系,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结构的抗重力体系;也可以既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抗侧力体系,又作为抗重力体系。 在新西兰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通常将外围的框架结构设计成抗侧力体系,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抵抗大部分地震荷载作用,而将内部框架结构设计成抗重力体系,主要抵抗重力荷载作用。 等同,装配整体式结构的设计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规范的规定。 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关键,同时也是保证结构安全的关键,连接的 强度、刚度与变形能力应满足相应要求。 在湿连接处构件主要纵向钢筋应保持连续;在干连接处构件主要纵向钢筋应按相关规定进行锚固和固定。 装配式结构中, 预制 构件 的连接部位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其尺寸和形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模数、标准化要求,并应进行 优化设计; 2 应根据预制构件的功能和安装部位、加工制作及施工精度等要求 , 确定合理的公差。 15 3 应 满足制作、运输、堆放、安装及 质量控制 要求。 条文说明 预制构件合理的接缝位置以及尺寸和形状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它对 建筑功能、建筑平立面、结构受力状况、预制构件承载能力、工程造价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设计时,应同时满足建筑模数协调、建筑物理性能、结构和预制构件的承载能力、便于施工和进行质量控制等多项要求。 同时应尽量减少预制构件的种类,保证模板能够多次重复使用,以降低造价。 与传统的建筑方法相比,装配式建筑有更多的连接接口,因此,对工业化生产的预制件而言,选择适宜的公差是十分重要的。 规定公差的目的是为了建立预制构件之间的协调标准。 一般来说,基本公差主要包括制作公差、安装公差、位形公差和连接公差。 公差提供了对预制构件推荐的尺 寸和形状的边界,构件加工和施工单位根据这些实际的尺寸和形状制作和安装预制构件,以此保证各种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能合理地装配在一起,并保证在安装接缝、加工制作、放线定位中的误差发生在允许的范围内,使接口的功能、质量和美观均达到设计预期的要求。 实际工程中,可将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预制部分划分成单独的梁、柱;也可将预制部分划分为 T 字形,十字形和双十字形构件。 但在划分时应该充分考虑构件从制作到安装过程中各方面的要求,满足现有生产、运输和安装的水平。 图 为几种可能的划分方法。 1 梁预制,梁柱节点现浇或 柱现浇; 2 梁与梁柱节点共同预制,预制梁在跨中接合,柱可现浇或预制,若柱预制,柱与梁柱节点接合; 3 梁、柱共同预制成 T形或十字形构件,预制梁在跨中接合,柱与梁柱节点接合或在柱净高一半处接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