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标准-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短消息中心设备规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节 )。 单条信令链路短消息处理承载能力大于等于 10条 /s(仅计算短消息的提交和发送,在两个方向上分别计算。 其中短消息提交为 3条,短消息发送 7条 )。 注:获得以上数值的测试条件为: MSC/VLR、 HLR 均采用模拟器。 该数值与实际网络应用值不同。 具体 测试方法参见相应测试规范。 可靠性和可用性 厂家应提供设备的预测 MTBF,以及获得这一参数的计算方法。 (MTBF至少应达到 2万小时以上 ) 为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数据硬盘 (存储用户数据和未转发的短消息 )应采用磁盘阵列,或镜像设置,如运营者要求可采用主处理机双备份,并提供在线数据 备份的手段。 系统关键软件、硬件应有一定的备份措施,保证系统的不间断运行。 系统应具有软件、硬件故障在线恢复的能力。 信令链路要求 应能支持本地网中所有 MSC满负荷时所能服务用户容量的要求。 其存储容量应能适应向所有移动本地网内的用户开放此业务时使用。 合设方式的短消息中心与 PLMN 之间的 信令链路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可灵活配置,系统可支持的链路数应不低于 32 条。 每条信令链路的最大负荷为。 设备应能以模块化方式,根据运营者的需求,不断扩展,具有平滑扩容能力。 消息丢失率 从消息提交到短消息中心到下发期间由于系统原因造成的消息丢失率, P≤ 10— 7。 短消息处理延迟 短消息处理延迟是指从短消息中心收到短消息到第一次发送尝试的时间间隔。 短消息处理延迟≤ 1000ms(95%概率 )。 9 统计与网络管理 统计与测量 一般要求 (1)系统应具有人工座席台接入的话务测量与记录的功能。 (2)可预定测量项目,并在规定日期及时间自动开始及停止测量。 (3)对预先规定的测试项目,能 每隔一段时间 (如 5min)测量一次,连续进行 24h,或/和测量 2— 3段时间 (忙时 ),连续进行 7天。 (4)能单独测量一个项目,也可同时测量几个项目,测量项目可根据需要组合。 这些项目可同时进行测量,也可顺序进行测量。 (5)统计数据的输出方式,可输出到磁带上,也可由打印机输出,并能通过数据链路送到操作维护中心。 处理次数测量 应根据不同的应用统计各类处理的次数: 移动发起的短消息业务、移动终止的短消息业务、移动至移动的短消息业务、“ SMS— 提醒”及转发重试、语音 信箱的通知业务等。 平均占用时间测量 系统应能测量中继平均占用时间。 话务拥塞统计 (1)系统应对所有中继线群、信令链路等设备作拥塞统计。 统计的项目包括延续时间和 因机线设备忙而接续失败的次数。 (2)可通过人一机命令预先设定拥塞的门限。 当超过门限值时,系统应能告警并将拥塞设备的有关信息打印输出,同时将此信息送至操作维护中心或网管中心。 服务质量的统计 应具有对系统的服务质量直接测量和连续监视的性能,应能对服务质量指示器预置不同的门限值。 当超过门限值时,系统应能告警并将有关信息送至操作维护中心或网管中心。 服务质量统计须包括, (1)短消息处理延迟。 (2)不同阶段的呼叫完成率 —— 接入阶段的呼叫完成率:主要指通过自动/人工台接入的过程中; —— 系统中短消息业务的呼叫完成率:短消息进入短消息业务中心处理过程中 (包括 各种情况造成的呼叫失败 )。 (3)与 PLMN、 PSTN接口信令规程错误和各种定时器逾时情况。 性能统计 短消息中心为了便于运营者的管理,应能给出以下的性能统计: —— 短消息提交:提交的短消息数目、结果 (成功与失败 ), —— 短消息转发:转发的短消息数目、尝试次数、结果、失败原因; —— 不同的应用实体每天提交的短消息量及条数等。 以上统计能够按时间段来进行。 网络状态的监视 系统应自动地即时地监视主处理机、数据库、中继链路、信令链路等设备的状态,并要求能监视单个电路的利用率,对占用时间特别长或特别短的或几乎没有话务负荷的电路,要能记录并输出其设备编号。 短消息业务监视 应能提供下列监视数据: —— 系统现有服务的用户数和等待发送的短消息数; —— 处理接入率 (指人工座席台 ); —— 信息存储时延; —— 至 PLMN信令链路的负荷与状态; —— 处理机负荷、硬件设备、存储器等的利用情况。 网络管理要求 主要网管功能要求 数据管理 短消息中心应能配合完成用户数据的登记、查询测览、修改、废止等管理功能。 在必要的时候,应能与计费中心配合完成用户计费管理功能。 性能管理 短消息中心应能支持网管所采取的网络性 能管理行动,并测试统计汇报其结果。 维护管理 短消息中心的主处理机、中继链路、存储器发生严重故障或严重过负荷时,应能向操作维护中心或网管中心发出告警信息。 当告警消除时,亦应有报告。 短消息中心应能配合操作维护中心或网管中心对故障进行测试诊断与定位,按指令完成软件/硬件的重新配置并具有故障恢复功能。 配置管理 短消息中心应能支持网管系统对其进行的更新、升级等配置管理,按指令完成软件/硬 件的重新配置。 数据接口 数据接口应满足运营 者提出的接口规范要求。 1O 操作、维护要求 人一机子系统 系统应提供命令行或图形菜单的方式。 人一机语言 (MML) (1)人一机语言应易于学习和理解,对常用命令应能在无需查阅手册情况下进行输入,命令的内容及数量应能满足短消息中心日常操作维护的要求。 (2)人一机命令应按功能分类,能以菜单的形式进行显示和查阅。 人一机语言的安全检查 (1)系统应对输入的人一机命令进行严格的语法语义检查,对错误的命令应拒绝执行,并以短语或代码的形 式给出提示。 (2)能以口令控制的方式进行人一机命令的权限检查,以防止无权人员使用可能影响整机系统运行或对通信影响较大的那些命令。 (3)口令的修改和分配应仅由掌握最高级口令的人员进行,口令不允许在打印机和显示器上输出显示。 人一机操作记录 便于检查,系统应保存全部人一机操作的流水记录,并能通过人一机命令进行查阅和输出打印。 所有人一机命令输入后均能在打印机和显示器上输出显示 (口令除外 )。 输入/输出设备 (I/O设备 ) 系统至少 应能够接入下列的输入/输出设备: 打印终端; 操作维护终端; 文件存储设备 (如光盘或磁盘 )。 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的接口编码格式采用 CCITT建议或其他国际上公认的标准。 系统操作维护要求 概述 所提供的系统硬件除输入、输出设备外,应都不需要任何预防性的维护,系统应具备各种在线自动测试和自动诊断功能,同时应具备各种自动测试手段,以便在必要时或定期进行自动测试。 维护测试功能 系统的维护测试功能应力求自动化,绝大部分的维 护测试应能通过人一机命令启动自动进行,系统应提供以下维护测试功能。 一般要求 系统应具有对系统中各种电路功能进行测试的测试系统,以便在维护中根据需要,随时或定期进行自动测试。 在测试中通过的设备,应能在系统中正常投入使用,经一次或重复测试仍不能通过的设备或电路应自动闭塞或通过人一机命令闭塞。 测试系统应包括专用的测试软件模块和必要的硬件测试电路。 测试软件只有在需要时才由人一机命令启动执行,并不得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测试过程中,应能根据需要用人机命令停止测试。 测试 应有完整的测试记录,并能通过打印机输出测试记录信息。 测试功能 (1)资源使用情况测量 应能测量和记录系统中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并能设置告警门限。 同时也应能对处于备用状态或脱机状态的功能单元进行诊断测试,经测试通不过时,应打印输出故障信息和发出告警信号。 主处理机负荷: 硬件装置; 存储器使用情况。 (2)信号设备测试 —— 信号接收器自动测试 信号接收器测试内容是测试各种信号的接收是否正常。 —— 信号发生器的测试 对系统中的各种信号发生器,设备厂商应提供详细的测试方法的说明资料和测试手段,并配备必要的专用测试仪器。 (3)对中继电路的自动测试 对出、入中继器,来、去话中继器及其他中继器的功能,系统均应能进行自动测试。 有多条中继时,测试可连续进行,也可指定一中继电路进行测试,对未通过功能测试的中继器电路应自动闭塞并输出打印测试结果。 在测试期间,由于电路退出业务导致的告警,应予以避免。 当新的呼叫不能在启动例行测试的电路上建立时,应向远端节点发出信息,已建立的呼叫不应被阻断。 (4)信令功能的 测试 —— 系统应具有按 CCITT建议的要求检验信令功能的操作是否正常的能力: —— MTP 的测试和维护 (自动测试 ) —— : SS7网路的监视与测量 —— ; OMAP(包括利用 MTP路由检验测试 (MRVT)进行网络路由数据一致性的校验 ) —— 信令缓存器监视。 —— 规程缺陷监视,例如从远端实体收到过量的规程差错信息。 (5) 系统若配备 ,应能够对其进行例行测试。 若不正常,应有告警。 障碍检测及处理 一般要求 系统应具备有诊断软件和障碍检测硬件,以便自动诊断和检测软件和硬件的障碍,对各种障碍应具有记录和输出打印的功能。 硬件障碍的检测应具有障碍定位的功能,以便维护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障碍。 在发生硬件障碍时,应能隔离有障碍的硬件或自动倒换至无障碍的备用硬件,保证系统继续正常运行。 在发生软件故障时,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自纠能力和自动恢复功能,其中包括再启动和再装入等。 当发生软件或硬件障碍时,除应能打印输出障碍记录报告外,对于重要故障还应发出可闻、可见信号 ,并应立即向操作维护中心送出报告。 障碍的容错性 当发生软件或硬件障碍时,一般不应产生系统阻断。 当发生的障碍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降低服务等级和服务质量时,系统应能继续运行。 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应具有备份或“ n+x”的冗余。 保证在发生障碍时能自动脱离并进行倒换或进行系统再配置。 硬件障碍的定位 系统对硬件障碍应具有自动诊断定位的能力。 在诊断并识别有障碍的印刷电路板时,应 立即打印输出,一般应在无需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