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衔接内容摘要:
”四个大字 [2] “ 玉笥名山”四个大字镶嵌在山门上 [3] 有座百花石桥在山门右侧 [4] 门右侧有座百花石桥 A.[1][4] B.[2][3] 句子表意侧重点在围绕山门进行介绍, 故选A 上述几点是我们用以指导做“ 语言衔接题 ” 的基本解题思路 ,也是我们进行思维训练 ,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 语句衔接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1.主语一致 2.形式对称 3.符合事理 4.文意相反 5.列举对应 6.前后关照 7.关联契合 8.表意侧重 高考 语句衔接题选例 [ 1995年]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20年] [ 2020年] 1.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 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 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 ③ B.① ④ C.② ③ D.② ④ 答案: D ,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高考语文衔接
相关推荐
1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 15 分) ① 试析 《 报秋 》 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② 《 报秋 》 的艺术手法赏析。 ③ 谈谈 《 报秋 》 的构思技巧。 赏析主题及表现 剖析文章 整理碎片 写成文章 归类 主旨 结构 语言 技巧 自然联想,深情赞美 (剖析情言) 《 报秋 》 一文,作者通过对玉簪花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的联想
不穑 , 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 , 胡瞻尔庭有县貊兮 ?彼君子兮 ,不素餐兮 ! 1 从这段诗歌可以看出 , 谁在尽义务 ?谁在享有权利 ? 2 从这段诗歌可以看出 , 在阶级社会里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 3你认为这样公平吗,你认为二者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2月 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胡锦涛总书记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合形式。 如“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③指代不明。 如“他有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④关系不清,如“厂长采纳了三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 二、语言得体 得体,即适合语言环境 ,用语恰如其分 .在某特定的场合 ,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 ,怎样说最恰当 ,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 ,合乎说话人和听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 . 具体要求 : ⑴用语要得体 ⑵称呼要得体 ⑶书面语与口语运用得体 ,包括
用 ,用滥了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② 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只 在后一个叹词后用叹号。 ③ 感叹句、祈使句的谓语前置时,叹号要放 在末尾。 ④ 既有疑问语气又有感叹语气的句子,可以把 问号和叹号 同时用 在一起。 哪个在前,用者视情况而定。 ★★ ⑤除了句子的开头的“唉”、“啊”等感叹词或“各位代表”、 “阿爹”、“大伯”等称呼后用叹号外(也可以用逗号), 一般都 在 末尾用叹号
“ 留 ”。 对原文中的 人名 、 官名 、 地名 、 年号 等专有名词 , 可以采取保留的办法进行处理 ,不必翻译。 如: “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其中 “ 大中丞 ” 就是表示官职的专有名词,翻译时采取保留的办法处理。 整句可以翻译成: 这时 , 凭大中丞的身份担任吴县巡抚的官员是魏忠贤的亲信。 ( 2) “ 对 ”。 对已由单音节词发展成双音节词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