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四点一线专题内容摘要:

进技术 ” 这一观点。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一是命题者 “ 反猜题 ” 使然,二是国家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未跟进。 天津卷(例 14) “ 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 ” 这一问题鲜明地体现了这一主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值得深思。 材料: “ 当代毕昇 ” 王选先生溘然长逝,给人们留下无限追思。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他以对科学狂热追求、对祖国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敏税的 市场洞察力 ,毅然决定 跳过 日本的第二代和欧美的第三代照排机, 直接研制 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这项拥有 自主核心技术 的发明使中文印刷告别了 “ 铅与火 ” 的历史,王选因此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他领导的方正集团坚持 “ 产学研 ” 相结合,建立起 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一条龙体制, 并成功在 香港上市。 目前,这一技术已占领国内提出 99%及海外华文报业 80%的市场。 问题: 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 解析:根据信息,调用知识。 答案: ①科研立项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②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主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升竞争力。 ③通过科研体制和企业制度的改革,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 关注 】 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配套措施、政策、规划陆续出台,如《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20—2020) 》 、 《 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 、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 十一五 ” 规划 》 等。 一年多来,自主创新理念深入人心,技术创新体系日臻科学,创新型国家基础日趋坚固,科技发展动力日益强劲, 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召开再次显示了党和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坚强决心。 【 预测 】 建议、基本思路、关键词 建议 :以 07年的备考准备为基础,开展今年的复习。 回顾 《 时政热点篇 》 P79—80面第 6题、武汉市二月调考第 38题、武汉市五月供题第一套第 38题。 基本思路: 通过数据反映我国自主创新的成就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或分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经济意义、哲学依据,或分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等。 侧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措施。 选材侧重某一领域的重大发明、进步,如太空育种、 202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关键词: 成就和差距,核心竞争力和优先发展,企业主体和技术创新体系,领军人物、创新型人才和创新活力,从加大投入到完善机制等。 【 示例 】 材料见文字讲稿,问题: ( 1)表 1和表 2各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 2)一年多来,自主创新理念深入人心,技术创新体系日臻科学,创新型国家基础日趋坚固,科技发展动力日益强劲 …… 分析进行科技创新的哲学依据。 ( 3)运用政治常识分析党中央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必要性。 探讨 :结合材料(含表),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应如何推进自主创新。 解析: 第 (1)题为描述信息题 ,既要描述基本经济现象 ,也要适度深入揭示本质。 如表 1也 说明国家通过财政支出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第 (2)题要求学生回答 “ 创新 ” 的哲学依据,需要多维思考,坚持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 体现了哲学的学科思想。 第 (3)题考查在促进自主创新中政府的作用,侧重政府职能的运用。 关注“航天育种技术” 航天育种,亦称太空育种。 是指利用返回式卫星等返回式航天器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种子)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植物育种新技术。 航天育种方法在有效创造罕见突变基因资源和培育植物新品种方面已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凸现出良好的产业发展优势。 自 1987年以来,在国家 863计划和重点攻关等项目的资助下,我国科学工作和 15次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搭载植物种子,经多年地面种植筛选,先后育成 60多个农作物优异新种质、新品系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有可能对产量有突破性影响的罕见突变。 问题:运用实践的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我国航天育种技术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分析: ①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航天育种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等物质手段培育新品种,实现育种新技术的突破。 ②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利用空间环境对种子的诱变作用,产生有益变异,达到育种的目的。 ③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航天育种技术取得成功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 20多年实践的结果。 主题之五:深化改革,建立落实科 学发展观的体制和机制 【 反思 】 近几年高考未出现以深化改革为主题切入的试题,深化体制改革一般作为分析问题的要素在答案中出现。 如例 13,分析实行家庭承包制的哲学依据。 答案从生产关系的改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角度展开分析。 如例 14, “ 说明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 ”。 答案从体制改革的角度分析说明。 科研体制和企业制度的改革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促进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