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诗三首内容摘要:

抒发了诗人不管处于多么险恶的环境,都不向恶势力低头,不向强暴弯腰,永远保持自己坚强不屈的品格的壮志豪情。 • 4.情景交融。 王国维在 《 人间词语 》 中所说: “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 如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诗人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一幅形象的征夫早行图画,而且是诗人客居他乡凄凉冷落的情感写照。 • 5.移情于景。 这是指不同的感情往往会给景物着上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秦观的《 踏莎行 》 中有 “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诗人遭到贬谪,心情悲苦,就把这种悲苦的心情转移到景物上,所以看到的是孤馆春寒,听到的是杜鹃哀鸣,又是在斜阳西下的时候,更显得悲苦。 • 策略二 注意题材上的古今关系 • 1.借古伤今。 李清照 《 夏日绝句 》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借古讽今,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 • 2.怀古伤己。 辛弃疾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借古人孙权、刘裕能够成就功业,感喟自己事业无成。 • 3.借古叹今。 唐朝诗人李白的 《 越中览古 》 : “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诗写当年越王打败了吴国班师凯旋,战士个个穿着华美的锦衣返回家乡,花朵儿一样的美女簇拥在宫殿里,可是如今一切都荡然无存,只有鹧鸪在越王城遗址的上空飞来飞去。 乍一看似乎感叹越王前后盛衰的变化之情,其实,诗人借助这古人古事,是感叹自己对唐朝人事更替、盛衰变化的情绪。 • 策略三 注意具有约定俗成意义的特殊意象 • 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我们要把它们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 南宋陆游的 《 落梅 》 之一:“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 第一句用寒冷的冰雪、凛冽的寒风来衬托梅花不惧寒冷的品格,第二句用众花来衬托梅花,说她在花之中气节最坚强,最后两句写梅花宁愿随风飘落,也不向掌管百花的东君乞怜,可见其有何等倔强的傲骨。 作者借此要表达自己面对强权的威压,顽强不屈的精神。 现代将帅诗人陈毅的 《 红梅 》诗: “ 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 • 也是借红梅的傲寒斗霜,表达自己面对困境顽强不屈的精神。 其它 “ 松、竹、菊 ”象征坚贞不屈,荷花象征高洁无瑕,牡丹象征高贵,桃花象征美人等等。 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行离别常用 “ 柳 ”“ 月 ”“ 春草 ”“ 长亭 ” 等,抒写愁恨常用 “ 流水 ”“ 春雨 ”“ 弯月 ”等。 • 策略四 注意蕴含理趣的哲理诗 • 有一种说理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很大。 这些诗里所蕴含的道理只要求学生能点出而已。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说理的,这是他们的共同点。 古人写哲理诗往往不是直言其理,而是借助形象表达哲理。 我们必须通过对诗歌所提供的形象进行分析,体悟出所含的深刻哲理。 宋代朱熹的 《 观书有感 》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这首诗若不看题目,人们往往会误认为它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田园诗,其实它抒写的是有关读书的意义和情趣。 • 通篇借 “ 方塘 ” 见意,把人的大脑比喻“ 方塘 ” ,把大脑中的知识比作 “ 天光云影 ” ,以塘清是活水注入,比喻人们要想保持大脑有鲜活的思维,就应当不断地从书中汲取知识。 再如苏轼的 《 题西林壁 》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蕴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学道理。 • (二 )例题再现 • 鉴赏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 山房 ① 春事 ② • 岑参 •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 登崖州城作 • 李德裕 ③ •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 注: ①山房:士大夫的别墅。 ②春事:春天的景色。 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③李德裕:唐武宗时的宰相,唐宣宗时被贬到崖州。 • 分别概括两首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 山房春事 》 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带来的萧条衰败及昔盛今衰的慨叹。 • 《 登崖州城作 》 表达了作者对帝京的怀念及有家归不得的痛苦与绝望的心情。 • (三 )亲自实践 • 鉴赏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 诉衷情 • 晏殊 •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面对自己在宦途生涯的不如意,感叹前路茫茫,难于把握。 • (一 )课内阅读 • 阅读 《 短歌行 》 ,回答下面问题。 • 16. 《 短歌行 》 中的 “ 青青子衿 ”“ 呦呦鹿鸣 ” 是借用 《 诗经 》 的句子,这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叫 “ 用典 ”。 这些用典的诗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特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 ①真挚地写出对贤能之士的渴求。 • ②作者酷爱文学,熟谙古诗。 • 17. 曹操的 《 短歌行 》 继承了 《 诗经 》 的优良传统,使用比兴手法相当成功。 请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使用比兴手法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 如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 ,说自己忧虑贤才不至的思想就如那永远不会停止运行的月亮一样;再如 “ 月明星稀 ”四句,比喻还有贤才无所依托,表达自己应广纳贤才的心意;又如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比喻招纳贤才,多多益善。 这种手法运用恰切,使诗人思贤若渴的心情的表达很曲折婉转,很有艺术感染力。 • 18. 有人认为曹操的 《 短歌行 》 体现了“ 慷慨悲凉 ” 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 诗歌抒写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急切心情,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 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开阔胸襟奠定了诗歌激越高昂的基调,但他是在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和不得贤才的忧思中来表现自己的抱负和胸襟的,所以笔调显得沉郁顿挫,形成了慷慨悲凉的风格。 • 阅读 《 归园田居 》 ,回答下面问题。 • 19. 《 归园田居 》 中 “ 守拙归园田 ” 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 这是诗人的自谦和诙谐说法,是一种反讽手法。 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