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细胞的代谢内容摘要:

一个 ATP分子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位于磷酸基团与磷酸基团之间,腺苷 A与磷酸基团之间的“ — ”不是高能磷酸键,而是一个普通的磷酸键。 ATP和 ADP可以相互转化。 如图所示: ATP与 ADP的相互转变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储存,可用下式表示两者的循环过程。 酶 酶 ATP ADP+Pi+能量 酶 ATP与 ADP相互转变的反应并不是可逆的,或者说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 在 ADP转化成 ATP的过程中,所需要能量来源: 对于动物、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均来自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的能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除了依赖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外,在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时, ADP转化为 ATP还利用了光能。 【 精题选粹 】 ATP在细胞中能够释放能量和储存能量,从其化学结构看,原因是( ) ①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 ②第三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和再结合 ③第三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 ATP上脱离(即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断裂),使 ATP转变成 ADP,同时释放能量 ④ ADP可以在酶的作用下迅速与一分子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 ADP转变成 ATP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 一举多得 】 解该题,需熟悉 ATP结构简式 A— P~ P~ P,其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并非三个;在酶的作用下,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 ADP和 Pi,该键又可接受能量,加上一分子磷酸重新形成 ATP。 在这里,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和再形成,保证了能量的释放和储存。 答案: C 考点 4 光合作用及认识过程 【 考点诠解 】 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① 1864年萨克斯采用碘液检测淀粉的方法,确定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② 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 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③ 1940年鲁宾和卡门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小球藻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色素:叶绿素和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分布: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 ② 光合作用的过程 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进行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所需条件 光、色素、酶 酶、 [H]、 ATP 物质变化 水的光解: H2O→[H]+0 2 ATP的合成: ADP+Pi→ ATP CO2的固定: CO2+C5→ 2C3 C3的还原: C3+[H]+ATP→ ( CH2O) +C5 ATP的水解: ATP→ ADP+Pi 能量转换 光能 →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 有机物中稳定的 化学能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H]、 ATP 【 精题选粹 】 如下图为光反应、暗反应联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物质: a b c d ( 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和[ ]。 ( 3)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变是;光能 → →。 ( 4)如小麦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突然将 d降至极低水平,则小麦叶片中的三碳化合物含量会突然减少,其原因是 ;若降低 d的同时,又停止光照,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