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内容摘要:
[ 明辨 ] 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 [ 明辨 ] 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考点训练 1. 荷兰上世纪 50 年代因为发现沿海地区蕴藏巨量天然气而迅速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 伴随巨大财富而来的,是创新动力的逐步萎缩、其他工业部门的衰落,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降低。 到上世纪80 年代初,荷兰终于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发展经济学把这种因自然资源的丰富反而拖累经济发展的经济现象,称为 “ 荷兰病 ”。 “ 荷兰病 ” 现象印证了 “ 福兮,祸之所伏 ” 的哲学道理,体现了 ( ) ①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和贯通的趋势 ②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的趋势 ③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制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答案: C 解析: “ 荷兰病 ” 现象印证了 “ 福兮,祸之所伏 ” 的哲学道理,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而不是斗争性,即矛盾双方相互吸引和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故选 ①③。 2 .下列古诗中与如图漫画《跷板游戏》的哲理启示相一致的是( ) A .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B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C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答案: C 解析: 漫画反映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故 C 正确。 A 体现规律客观性, B 体现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D 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3 . 2 0 1 1 年 12 月 28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 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 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要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上述做法蕴涵的辩证法道理是 ( ) A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C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D .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答案: C 解析: A 不是辩证法观点,排除。 不同时期国家出台不同的房地产政策,表明矛盾特殊性,故选 C。 B 不符合题意, D 表述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4 .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 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 “ 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 ” 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的哲学道理是 ( ) A .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B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答案: B 解析: 中国农村改革的历程浓缩了小岗村的历史之中,表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项符合题意。 A 、 C 、 D 三项的观点正确,但均不符合材料中的内容。 第二框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归纳 考点三、矛盾 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 .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2 .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考点四、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关系 1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 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 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 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 .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 1 )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 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 2 )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 牵牛要牵牛鼻子 ”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 3 )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考点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 含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 . 地位 是马克 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 . 意义 ( 1 ) 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不同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殊性,需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 2 ) 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认识矛盾的根本目的在于正确地解决矛盾。 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千篇一律,只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重点分析 1.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2. 正确认识和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 1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可见,该含义中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二是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这里一是认识问题,二是解决问题。 认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认识问题的目的或落脚点。 ( 2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因此,要想正确认识事物,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认识事物发 展的特殊规律,这样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因此,离开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 ( 3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正确地改造世界,即解决矛盾。 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我们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 4 )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反对形而上学的 “ 一刀切 ”“ 一风吹 ”。 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的对立面是 “ 一刀切 ”“ 一风吹 ” ,这种不分时间、地点、条件,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实践证明它只会给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 3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区别和联系 4.。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相关推荐
美国 巴西 法国 英国 单一制 日本 中国 阶级 民族 历史 文化 综合作用 民族邹城一中 焦广敬 民族的含义: 人类历史上形成的有 共同语言 、 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 、 共同心理素质 的稳定的共同体 巴以是民族之争。 最通俗的解释:那地方最早,约 2020多年前是西布来人(犹太人)的地盘,被阿拉伯人抢了,犹太人开始了 2020年流浪,很悲惨,看看法西斯对他们的作为就知道了。
反映 宗教 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B、 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程度来看,无论是人的 具体感觉 还是人的 抽象思维 ,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 从意识的具体内容来看, 对现状的认识 :客观物质在人们的实践中作用于人脑,人脑就会形成形象,得出判断,产生认识。 恐龙的发现 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时东京商业繁荣的景象。 1781年人们发现了天王星
可见,事物有一些客观性质,人们认识事物时,既要对事物及其过程的有关要素进行 分析 ,又要对事物从整体上进行 综合 把握。 温故知新: 什么是整体。 什么是部分。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是不是进行了分析就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呢。 分析是研究整体和过程的 基础 ,是认识事物的 必经阶段。 只有对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第一
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具有憨厚朴实、相对守旧的性格特点;广东人受海洋开放文化的影响形成包容、善于接受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山东人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道德观念、家族观念强烈,比较传统和守旧;而游牧民族的文化影响着现代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的性格;江浙地区土地肥沃,水源丰沛,人们生活富足安定,这种文化造就了江浙人安逸的生活态度和性格特征。 湖湘文化的精髓: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