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内容摘要:

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说明该地区历史上经历了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我们现在要治沙,首先要减少或禁止垦殖,要退耕还牧,退耕还林、还草,无论是耕地还是林地、草地,要做到用养结合,不要再犯古人的错误。 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 森林砍伐、 草地被破坏、农田被侵占,既有工业化进程中的原因,更有贫困导致的破坏 .贫困迫使干旱地居民无可选择地以牺牲长远利益来争取短期的生存 ,尽可能的开发现有的极少资源。 因此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解决当地居民脱贫致富问题。 由于居住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无法在当地生存或当地生存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而自发地或国家政府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叫做生态移民。 国务院于 1978年 11月批准启动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横跨西北、华北、东北西部 13个省(区、市)主要生态脆弱区, 全长 7000多公里。 工程规划至 2050年结束,总面积 ,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 %,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 5. 05%提高到 14. 95% 改善三北地区尤其是重点治理区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 据统计,三北工程共营造防风固沙林 ,净增治沙面积400万公顷, 20%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一些地区已实现了土地沙漠化的逆转;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 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381万公顷, 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营造农田防护林 , 68%的农田实现林网化, 2130万公顷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营造牧场防护林 ,保护、恢复草场 3003万公顷。 三北地区直接受益人口达到2亿多人。 提起防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植树造林。 其实一棵阔叶树犹如一个小型抽水机,相当于30平方米草地的耗水量,如果在干旱地区不合理植树尤其是高密度植树,反而会使土壤日益缺水,久而久之沙化严重,原来的树也会死掉。 一些地方植树造林未能很好考虑水分承载力,不但成本高,成活率低,而且连过去已有的林子也会死掉,主要原因是那里的天然水分条件不足以养树育林。 现在,我们应该总结、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据以指导实际工作。 年降水量在 400毫米以下的干旱和半干旱区,应明确规定以灌、草为主(干旱区以灌为主,半干旱区以草为主)的植被建设方向,并应充分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在西北地区植被恢复上实行以草为主的战略,采取草、灌、林的先后次序 ,可能更科学,更有效益 .树木只能涵养水分,但本身要消耗水分。 在干旱地区种树,非但种不活,还浪费了水,有时越种越破坏环境。 植树造林要因地制宜,有些地方不能退耕还林,只能还草,有些地方连草都还不了,只能还荒。 即使勉强将树种活,也是以透支水资源为代价的。 一小片树林成活了,更大范围内却连草也长不好 一些不法农民到内蒙古自治区去搂发菜,严重破坏植被,成了沙尘暴的主要风沙源之一。 不法分子在本已枯黄的草原上搂发菜 西北农民 “ 退 ” 出 ,大片生态恢复区 原来塔里木河边的胡杨树 塔里木河边枯死的胡杨树 由于人类不合理地用水(拦截内流河上游水源,过度引用地表水)使胡树分布区地下水位变深,地表更加干旱导致胡树枯死。 加剧了风力对地表风蚀。 胡树具有 涵蓄水源 ,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调节气候 . 耐盐碱 分析胡杨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气候 :干旱、多大风 人为:盲目开垦,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原因,致使土地荒芜,草场退化,引起沙漠化的扩展。 主要来自沙漠边缘正在沙化的草地、耕地、抛荒地 土壤次生盐碱化 什 么是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 异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干旱、半干旱或 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