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区域产业活动内容摘要:

联系 发展要求 : 运用 “ 因地制宜 ” 的产业布局原理,分析某一地区产业的地域分布及空间集聚现象。 能根据 “ 某一地区产业的地域分布及空间集聚现象 ” 的实例,解释它是如何体现 “ 因地制宜 ” 这一产业布局原理的,或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说明 : 对于 “ 区位 ” 和 “ 技术的地域扩散形式 ” 作一般了解。 不作知识上的要求,通过阅读使学生认识到区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可作为引课之用,或插入教学环节中,或取消。 阅读材料 1: P50 作为拓展学生知识面之用,不作知识上的要求。 阅读材料 2: P54 作为教材中 “ 科技与信息联系 ” 的解释、补充,帮助学生理解,不作知识上的要求,特别是 “ 技术的地域扩散的形式 ”。 阅读材料 3: P56 作为正文的解释,不作知识上的要求,但可以作为一个教学案例。 阅读材料 4: P58 “活动”的要求 通过 “ 活动 ” ,让学生得出 “ 聚落的区位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 , “ 区位条件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 的结论,同时为后续 “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的教学作好铺垫。 活动 1: P51 “活动”的要求 作为课堂练习,通过 “ 活动 ” ,使学生加深理解主要区位条件对产业活动的影响。 活动时,教师可以提示:对主导因素指向明显的企业,往往会在主要区位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落户,如甜菜制糖 —原料产地(称为 “ 原料指向型 ” ),普通服装 —廉价劳动力(称为 “ 劳动力指向型 ” )等,以帮助学生理解。 活动 2: P52 “活动”的要求 通过 “ 活动 ” ,使学生学会对具体的一个地区或一个案例进行生产协作上的分析,并进行简要的评价,从而加深理解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活动 3: P53 “活动”的要求 通过 “ 活动 ” ,使学生知道生产协作和联系的主要形式有集聚型和分散型;学会通过某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分析,来评价这一产业活动在地域分布上的合理性。 活动 4: P55 “活动”的要求 第 3题作为巩固练习。 第 4题,实践 “ 活动 ” ,加强知识应用。 活动 5: P5657 两个层面思考 ★ 探讨教学目标 ——教什么 二、这节课教学什么。 一、中学地理学科教学什么。 一、中学地理学科教学什么。 地理知识 现代公民必备的最基本的地理常识、原理、 观点等。 地理学习和应用能力 从地理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式。 时空思维、地图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