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内容摘要:
日本每年都要举行百万人参加的抗震大演习。 除此之外, 日本的建筑物、道路等公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结论: 人们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随着城市用地迅速扩大,耕地、林草用地减少,直接导致洪水径流的增加,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 【 合作探究 】 案例②:不同抗震系数的房屋导致不同灾情 智利的瓦尔帕莱索城在 1985年发生了 7. 8级地震,由于人们在灾前用现代抗震技术逐一加固了房屋,灾损大大减少,仅死亡了 150人。 而 1962年发生在伊朗伊斯法罕的7. 6级地震,全市幸存者仅有 30%,有一万多人死亡。 造成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是伊朗人习惯修建厚墙泥砖房,这种房屋抗。高二地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相关推荐
或作为饲料,或作为商品出售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地中海 式农业 是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优势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葡萄、柑橘、橄榄等园艺作物也比较多 分布于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 热带种植 园农业 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
第一步:根据平均气温最低月和最高月出现的月份判定所处半球:若最高温出现在 7月,最低温出现在 1月,可判定是北半球;若最高温出现在 1月,最低温出现在 7月,可判定是南半球; 观察教材 P53图 242中的 A、 B、 D的气温变化曲线,完成教材 P54表241”最冷月平均气温 “ 的内容。 然后结合表 242,总结一下:如何根据气温判断所处的温度带。 第二步, 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 气温
联系 发展要求 : 运用 “ 因地制宜 ” 的产业布局原理,分析某一地区产业的地域分布及空间集聚现象。 能根据 “ 某一地区产业的地域分布及空间集聚现象 ” 的实例,解释它是如何体现 “ 因地制宜 ” 这一产业布局原理的,或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说明 : 对于 “ 区位 ” 和 “ 技术的地域扩散形式 ” 作一般了解。 不作知识上的要求
很少,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的影响: 日本年轻人不结婚和趋向晚婚的现象,让日本国家和各级领导人焦急万分。 由于日本人口减少问题加剧,不仅 老幼人口比率失衡 ,也将影响日本经济发展。 如缺少年轻人口,将使生产力下降,引发消费市场萎缩。 老年人问题增加,也将引起税收、国家开销支出不平衡,进而引起严重的 社会问题。 材料二 现金津贴 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 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 , 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 ,
与 自然环境 的联系密切,并受到 运输条件 的影响 (二)矿业区位条件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原料 能源 (燃料) 劳动力 工资 运输费用 理想区位 (三)工业区位条件 生产成本 甜菜制糖工业 水果罐头加工工业 水产品的加工工业 接近原料产地 原料指向型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地 动力指向型工业 啤酒厂、饮料厂 家具厂 印刷厂 石油加工厂 炼铝厂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