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细胞膜和细胞核复习内容摘要:
例析 3 某同学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请你帮助该同学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 。 (1)选取人体的 ____作为获取细胞膜纯净物的来源 。 A. 成熟的红细胞 B. 神经细胞 C. 白细胞 D. 口腔上皮细胞 A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 ________________中 ,由于__________作用 ,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 清水 渗透 (3)再用 __________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上清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_________________,这种物质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使红细胞具有 __________功能 。 离心 血红蛋白 (或蛋白质 ) 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 ,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 ,容易和氧分离 运输氧气 (4)将膜成分分离提纯后 ,用 __________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 ,具体现象是 _________ 。 双缩脲 溶液变紫 解析 : 本题综合考查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人的成熟的红 细胞的特征及蛋白质的鉴定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 为 2020年高考重点 。 要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从细胞的取材来说 ,最好选取 不具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离心后 ,沉淀物中含细胞膜 ,而上清液则是血红蛋 白的溶液 。对细胞膜化学成分的鉴定 ,可采用双缩脲试剂 鉴定 ,出现紫色现象 ,则说明蛋白质的存在 。 特别提醒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携带氧 ,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 ,细胞核和大多数细胞器逐渐退化 ,并从细胞中排出 ,为能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 互动探究 3: 阅读材料 ,请分析探究细胞膜的成分 。 材料一 : 1895年 ,英国的细胞生理学家 Overton注意到脂 溶性的化合物通过细胞膜的速度比水溶性的化合物快 。 材料二 : 1925年 ,美国生化学家 Gorter、Grendel等人发 现 ,红细胞膜所含的脂质若铺展成单分子层的话 ,其面积等 于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 材料三 : 通过表面张力的试验发现 ,细胞表面张力比水与 油之间的表面张力要小得多 。有人在脂肪与水的模型中加 入极少量的蛋白质 ,结果表面张力就降低了很多 。 材料四 :取两种不同的海绵动物 ,使其细胞分散成单个的 , 然后掺在一起混合培养 ,结果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结合 。 (1)材料一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可作为 _______________ 的典型例子 。 细胞膜中含有脂质 脂质分子在细胞膜上以双分子层的形式排列 细胞膜不是单纯由脂质构成的 ,可能还含有蛋白质 细胞识别 笑对高考 第三关 :技巧关 实验设计中的 “ 平行重复原则 ” 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 ,这是 具有科学性的标志 。任何实验必须有足够实验次数 ,才能避免 结果的偶然性 ,使得出的结论准确 、科学 。平行重复原则要求 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强度 ,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 ,观察其对 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在一组实验中同时 处理多个材料来体现重复性原则 。 典例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而要进行分裂的原因之一是受细胞核与细胞质体积比的限制 ,当细胞质的体积增长太大时 ,细胞核对细胞质的调控作用就会相对减弱 ,以致造成核质的不平衡 ,从而引起细胞分裂 ,以恢复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 。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理论的正确性 (提供的仪器 、材料有 :变形虫若干 、锋利的刀片 、显微镜等 ) 步骤 : Ⅰ . 取大小相等 、活性相同的同种变形虫 9只 ,分为 A、B、C三组 ,每组三只 。 Ⅱ . 处理方法 现象 A组 不做任何处理 , 人工培养 变形虫体积增大 , 到一定程度后 , 分裂增殖 B组 人工培养 , 但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用刀片切去一部分细胞质 切去部分细胞质后 ,三只均不分裂 , 但长到一定体积后 ,三只均又分裂 C组 回答下列问题 : (1)A组的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每组为何均用三只 ? ______________ 。 对照作用 答案 :(2)每组用三只变形虫而不用一只 ,主要考虑实验在每组内的可重复性 (3)C组的处理方法 : ___________________ 。 C组的现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变形虫长大到一定程度 (快要分裂 )时 ,用刀片切去一部分细胞质。 再长到一定程度 (快要分裂 )时 ,再切去一部分细胞质 ,依次类推 ,每次按上述方法处理 C组的三只变形虫始终不分裂增殖 (4)你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形虫只有长大到一定体积后才分裂 。本实验可为上述理论提供一定证据 思维导析 : 本题属于验证性实验设计 。因题干叙述的是 “ 细胞分裂原因 ”的理论不是 “ 假说 ” ,因此 ,如果实验设计科学合理 ,最后的结论应该证明理论是正确的 。在设置 C组实验时 ,应对比 A、B两组 ,A、B两组内变形虫最终都完成分裂 ,C组应设计为始终不让变形虫分裂 ,以增强说服力 。 应 用 拓 展 研究人员用黑色美西螈的受精卵做了如下实验 ,请据图分析 : (1)实验 (一 )的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核和细胞质彼此分离之后都不能单独生存 (2)导致实验 (二 )结果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的生命活动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3)导致实验 (三 )结果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 异种核质是不相融的 (4)以上实验说明 ________________。 (4)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或细胞是一个整体 ,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 解析 :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 ,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 ,离开细胞质 ,细胞核不能单独存在 ,没有细胞核 ,细胞质很快也死亡 。 高考真题备选 1. (2020 山东理综 ,1)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与代谢水平有关 。以下细胞中核孔数目最少的是 ( ) A. 胰岛细胞 B. 造血干细胞 C. 效应 B细胞 (浆细胞 ) D. 口腔上皮细胞 解析 :核孔是 mRNA进入细胞质的通道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 ,由于要合成较多的蛋白质 ,也就需要较多的 mRNA,核孔数目自然多 。胰岛细胞 、效应 B细胞 (浆细胞 )和造血干细胞都能合成较多的蛋白质 ,所以核孔数目多 ,而口腔上皮细胞高度分化 ,不分裂且合成蛋白质较少 ,核孔数目最少 。。高三生物细胞膜和细胞核复习
相关推荐
有胚胎的移植管送入受体母牛子宫的相应部位,注入胚胎。 ( 8)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 ( 9)受体母牛产下胚胎移植的犊牛 选择 供体母牛 受体母牛 …… 同期发情处理 …… 超数排卵 供体公牛 配种 冲卵 质量检查、培养 胚胎移植 妊娠检查 分娩(胚胎移植的犊牛) 总结: 二、胚胎分割 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 1)胚胎分割的概念 ( 2)胚胎分割特点 ( 3)胚胎分割的理论基础 (
利用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是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构成的,不包括分解者,生产者位于金字塔的底层,所以 A、 B错。 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是不循环的,不能循环利用, D错。 E2为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呼吸作用释放出的热能, E1为太阳能。 答案: C 互动探究 3- 2: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 已知种群 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简
析 :体细胞受到致癌因子 (病毒 、物理 、化学 )的作用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 、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癌细胞 )。因此 ,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发生突变 。 笑对高考 第三关 :技巧关 实验设计中对实验结果的预测 实验结果是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 ,而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一种推论 。一个正确的实验设计应达到实验目的
相等 。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2CO2+反应式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2870kJ可知 , 如果此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释放的 CO2量都为 6mol,那么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为 3 =,而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为 2870kJ,即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因此选项 C是正确的 。由于该图上已经作出了总CO2释放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