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细胞呼吸复习内容摘要:
相等 。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2CO2+反应式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2870kJ可知 , 如果此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释放的 CO2量都为 6mol,那么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为 3 =,而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为 2870kJ,即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因此选项 C是正确的 。由于该图上已经作出了总CO2释放量和 O2吸收量的曲线 ,而有氧呼吸释放的 CO2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 ,因此只要相减 ,就可以得出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 ,从而就可以作出无氧呼吸释放 CO2量的曲线 ,因此选项 D是错误的 。 答案 :C 笑对高考 第三关 :技巧关 对照实验的常用方法 对照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对比实验 ,即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 ,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 ,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 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说服力 。常 : (1)空白对照 :设置两组实验 ,一组给予该实验的自变量处理 ,另一组不作任何处理 。 (2)自身对照 :只设置一组实验 ,通过比较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后现象的变化来说明问题 ,不再另设对照实验 。 1.(3)条件对照 :设置两组实验 ,除在实验所要研究的自变量方 面 ,另设其它有必要的变量处理的对照组 (例如甲状腺抑制剂的使用 )。 (4)相互对照 :通常设置多组实验 ,这些组都给予自变量处 理 ,只是在处理的量或程度方式有所差别 ,通过它们之间的相 互比较来说明问题 。 在实验设计题中要根据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来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 2. 不同对照类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 (1)空白对照实验中的判定 被实验研究因素所处理的对象组称为实验组 ,未被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对照组 。有时 ,依据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下进行判断 ,通常将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称为对照组 。 (2)自身对照实验中的判定 自身对照实验是指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是实验前后之间的对照 。自身对照的关键是看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 ,其中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 ,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 (3)相互对照实验中的判定 相互对照实验是指不单设对照组 ,而是几个对象组之间的相互对照 ,一般表现出实验因素在量上的多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其中每一组既是实验组又是其他组的对照组 。 (4)条件对照实验中的判定 条件对照实验是指虽给对照组施以某种实验处理 ,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因素 ,以突出实施的非实验研究因素与实验所研究因素的差异 ,从一个侧面衬托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 。其中非实验研究因素所处理的对象组为对照组 。 典例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 ,其反应式为 : 为探究该反应发生的场所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 步骤一 :用某种物质处理新鲜肝脏 ,离心研磨后得到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 ,分装在标号为 1、2的两支试管中 。 步骤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骤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3 4 3 2 2C H O 3H O 3C O 10酶 。答案 :步骤二 :取等量且少量的试管 l和试管 2中的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 A、B的两支试管内 步骤三 :再取等量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分别加人 A、B两支试管内 步骤四 :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 ,分别滴入两支试管内 。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 ① 现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 ② 现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 。 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现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试管出现浑浊 ,B试管无现象 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A试管无现象 ,B试管出现浑浊 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A、B两支试管都出现浑浊 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思维导析 :探究丙酮酸的分解反应发生场所的实验的自 变量是反应发生的场所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对无关变量的 处理 。本实验作为探究性实验 ,应注意对可能出现的实验 现象的分析 ,从而得到相应的实验结果 。 应 用 拓 展 生物呼吸作用的底物 (有机物 )种类及含量的差 异 ,会导致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与吸收的 O2比发生差异 ,这 可用呼吸商表示 :呼吸商 (RQ)=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呼吸作用吸收的 O2,为了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商 ,现准备了 3只锥 形瓶 、瓶塞 、带刻度的玻璃管 、发芽的小麦种子 、10%的 NaOH 溶液 、NaHCO3、清水等 ,并组装成下面三套装置 。 其中甲实验装置设计如下 :锥形瓶内放入一盛有 10%的 NaOH溶液的小烧杯 ,杯中插人一根滤纸折叠条 。瓶底放入一些蒸馏水浸泡过的滤纸圆片 ,再将经消毒并充分吸胀的小麦种子若干平铺在滤纸圆片上 ,加入适量蒸馏水 。整个装置密封 ,并放置到 20℃ 恒温环境培养 。 (1)小烧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发芽小麦种子 (已消毒 )的呼吸作用 ,甲装置内的 气体发生了变化 ,使得墨滴向右移动 ,显然瓶内气体减少了 ,减 少的气体是 __________。 氧气 增大吸收 CO2的能力 (3)甲装置内的气体变化还不足以求出发芽小麦的呼吸 商 ,由此还要利用乙装置来测定发芽小麦呼吸作用过程中的 某一种气体的变化 。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 CO2释放 量与 O2消耗量的比值 ,请将下面主要的方法步骤补充完整 : ① ____________。 ② 用同质量的小麦种子在相同环境下进行与上述实验相同的操作。 ③ 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再计算出 CO2释放量 。 相同时间内密闭系统的气体体积净变化量 在乙装置的烧杯里加入等量的清水 (4)若甲装置测出的实验数据 (墨滴移动量 )为 X,乙装置 所测得的实验数据 (墨滴移动量 )为 Y,则呼吸商计算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呼吸商小于1时 ,说明 __________。据此可判断出干重相同的油菜和小麦种子在萌发时有氧呼吸 CO2释放量与 O2消耗量的比值 。为油菜种子 __________(大 、等 、小 )于小麦种子 。 小 (XY)/X 呼吸底物中含脂肪 (5)为了纠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实验测量误差 ,必须另设丙装置进行校正 。则应对丙装置作相应处理 :锥形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小烧杯内加人 ________________,其他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同时记录相同时间内的读数变化 。如果丙装置的墨滴在实验后向左移动量为 Z,则氧气实际消耗量应为 _______ 。 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 与实验组等量的死种子 X+Z 解析 :(1)小烧杯中有 NaOH溶液 ,其目的是用于吸收呼吸 作用产生的 CO2。 在小烧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 ,NaOH 溶液便会扩散到滤纸上 ,可增大吸收 CO2的能力 。 (2)甲装置中发芽小麦种子呼吸作用时消耗氧气 ,并放出二氧化碳 ,其中 CO2被 NaOH溶液所吸收 。使得锥形瓶中气压下降 ,导致墨滴向右移动 。可见减少的气体为氧气的量 。 (3)甲装置内的气 体变化是氧气的消耗量 ,为了求出发芽小麦的呼吸商 ,还得测 定发芽小麦呼吸作用过程中 CO2气体的变化量 。因此可以根 据甲装置及题干中所列的器材与试剂 ,启发设计出测定 CO2气体变化的装置乙 ,应当与装置甲的不同之处在于烧杯中的 液体应用同体积的清水 ,既不吸收氧气 ,也不吸收二氧化碳 。 则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小代表消耗的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体积的差值 ,从而可以计算出种子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量 。 (4)由题意可知 ,装置甲测得的 X为小麦呼吸作用所吸收的氧气量 ,装置乙测得的 Y为小麦种子呼吸作用所吸收的氧气量与。高三生物细胞呼吸复习
相关推荐
析 :体细胞受到致癌因子 (病毒 、物理 、化学 )的作用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 、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癌细胞 )。因此 ,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发生突变 。 笑对高考 第三关 :技巧关 实验设计中对实验结果的预测 实验结果是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 ,而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一种推论 。一个正确的实验设计应达到实验目的
例析 3 某同学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请你帮助该同学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 。 (1)选取人体的 ____作为获取细胞膜纯净物的来源 。 A. 成熟的红细胞 B. 神经细胞 C. 白细胞 D. 口腔上皮细胞 A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 ________________中 ,由于__________作用 ,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 清水 渗透 (3)再用
至几百万。 1.元素组成: C H O N P 2.基本单位:核苷酸 1分子磷酸 + 1分子五碳糖 +1分子含氮碱基 3.结构: 每个核酸分子是由几十个乃至上亿个 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通常 DNA为双链、 RNA为单链。 DNA—— 由 4种 脱氧核苷酸 聚合而成 RNA—— 由 4种 核苷酸 聚合而成 4.结构多样性: 虽然,组成 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 4种,但若数量不限 (比如是
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减慢 若 2组漏斗的液面比 1组高 ,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且运输速率加快 若 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 ,则说明温度高低并不影响物质 的跨膜运输 (4)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