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染色体变异复习内容摘要: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都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 ,均可传给后代 ,是可遗传变异的 3个来源 。 “ 点 ” ,染色体视为点所在的 “ 线段 ” ,则 基因突变 —— “ 点 ” 的变化 (点的质变 ,但数目不变 ) 基因重组 —— “ 点 ” 的结合或交换 (点的质与量均不变 ) 染色体变异 —— “ 线段 ” 发生结构或数目的变化 染色体结构变异 —— 线段的部分片段增添 、缺失 、重复 、易位 (点的质不变 ,数目和位置可能变化 ) 染色体数目变异 —— 个别线段增添 、缺失或线段成倍增减 (点的质不变 、数目变化 )。 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异 ,属于细胞水平上的变化 。因此 ,基因突变在光镜下看不到 ,染色体变异则可以看到 。 ,如一群棕猴中出现一只白猴 ,一片红花植株中偶尔出现一株白花 ,即可确定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 若出现一定比例白猴或白花 ,则由于等位基因分离 ,配子经受精作用随机结合产生的 ,但该过程不叫基因重组 。 例析 4(2020 福建理综 ,3)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 ) ,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导致基因重组 ,导致基因突变 ,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 :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所以 ,A选项中染色体变异 ,C选项中的基因突变 ,D选项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都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发生的 ,而 B选项中的基因重组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 。 答案 :B 互动探究 41:生物世界广泛存在着变异 ,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高产 、优质的作物新品种 ,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 ) A.“ 杂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稻 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 ,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 β胡萝卜素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 ,育成可防止人类VA缺乏症的转基因水稻 解析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能产生新的基因 。 答案 :B 互动探究 42: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种 ,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 ,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 ① 果蝇的白眼②豌豆的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④人类的色盲⑤玉米的高茎皱形叶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解析 :果蝇的白眼 、人类的色盲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来源于基因突变。 豌豆的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玉米的高茎皱形叶都来源于基因重组。 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则来源于染色体变异 。 答案 :C 笑对高考第三关 :技巧关 关于 “ 假设 ”“ 预期 ”“ 结果 ” 与 “ 结论 ” 的辨析 “ 假设 ” ,也称假说或猜测 ,是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 ,也是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参考答案 ,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科学原理 ,通过创造性思维 ,提出初步假定 。如“ 孟德尔分离现象解释验证 ” 的测交实验中 ,提出的假说是 :“ F1(Dd)产生配子时 ,因等位基因分离 ,使得 F1产生含基因D和基因 d的两种配子 ,且其数目相等 。” “ 预期 ” 是在实验设计方案确定以后 ,实验正式实施之前 ,根据假说和原理 ,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判断 ,是依据提出的假说进行推理 ,得出假定性结果或推论 ,即 “ 假如假设成立 ,则应有何种结果 ” ,如 “ 孟德尔分离现象验证实验 ,假如假说成立则有测交的后代应出现 Dd与 dd为 1: 1的结果 ,即高茎与矮茎数量比应为 1: 1” 。 结果应为实验实际出现的情况 ,如 “ 孟德尔分离现象解释实验 ” 中出现的结果为 “ 得到的 64株后代中 ,30株高茎 ,34株矮茎 ,两种性状分离比为 1: 1” 。 结论的得出须依据实验结果 ,即若出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则得出与先前的假说一致的结论或“假说成立” ,若实验出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 ,则得出的结论应为“假说不成立” 。 由此可知 ,“假设”应对应“结论” ,“预期”应对应“结果” ,在实验讨论时应注意描述的科学性即“如果出现何种结果 ,则应有何种结论” 。 典例用浓度为 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 5~ 6h,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那么 ,用一定时间的低温 (如 4℃ )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 ,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呢 ?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 (1)针对以上问题 ,你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低温能够影响酶的活性 (或纺锤丝的形成 、着丝点的分裂 ),使细胞不能正常进行有丝分裂 (也可提出其他假设 ,只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合理地解释 。) (2)低温处理植物材料时 ,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低温效应 ,根据这个提示将你设计的实验组合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 培养时间 培养温度 5hrs 10hrs 15hrs 常温 4176。 C 0176。 C (3)按照你的设计思路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鉴别低温是否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的依据 。为此你要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 第一步 :剪取根尖 2~ 3mm。 第二步 :按照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步骤制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经过不同处理后根尖细 胞内染色体数目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思维导析 :提出的假设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 ,提出的假设应该是最有可能的而不是随意猜测 ,所以探究的课题在题干中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在设计表格的时候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测量低温效应的时间 ,考虑到一般植物的细胞周期时间的单位应该以小时为单位比较合适 。为了保证实验的严谨性 ,应该做一组常温下的对照组 ,以排除环境因素的干扰 。 应用拓展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 ,染色体在细胞中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那么是什么牵引染色体运动呢 ?某同学对该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 实验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法 :破坏纺锤丝 。 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方法步骤 : (1)培养洋葱根尖 。 (2)切取根尖 2~ 3mm,并对它进行解离 、漂洗和染色 。 (3)将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 ,并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 ,使根类处于秋水仙素溶液中 ,在显微镜下用一个分裂期的时间观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 。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回答 : ① 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两处明显的错误 ,请指出错误所在 ,并加以改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一是 ,该实验要观察活细胞染色体的运动 ,不能解离和漂洗。 其二是 ,缺少对照组 ,应添加一组不加秋水仙素的对照组 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 ,能抑制纺锤体形成 ,染色体将不再运动 ,说明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 ,能抑制纺锤体形成 ,染色体仍能运动 ,说明染色体的运动不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解析 :实验题型中容易出现以下错误 :一 、实验对照组设计的错误 。为某个实验设计一个对照组 ,已是一种常见的实验题类型 ,显然大家都做过不少这样的题目 ,但是一旦情景有所变化 ,还是要出错 ,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设置对照组的意义 ,只是照搬套路而已 。二 、实验结果预测的错误 。实验结果预测往往会犯两种错误 ,一种是题目要求预测可能的结果时 ,只写自己认为正确的那一种。 另一种是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