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复习内容摘要:
日冕层 日冕层带电粒子脱离太阳飞向宇宙 产生极光 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2020年高考江苏地理卷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此时 ( )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 ② 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2)与 ① 、 ② 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 解析 】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北极附近地区处于极昼,正值北半球的夏半年,有利于北极考察。 此时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我国由南向北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根据距太阳远近的顺序,可以判断出 ① 是火星, ② 是金星,金星是距离地球轨道最近的行星,但距离太阳要比水星远。 (2)地球上存在生命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的条件有关,就地球自身条件而言,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等。 【 答案 】 (1)A (2)A 地球是目前唯一已知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而不是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宇宙中有许多与地球条件相似的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只是还没有被发现。 对其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的分析,可从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入手,分析其宇宙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1. (2020年通州模考 )2020年 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 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 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对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的理解。 题干中明确指示了该天体的类型为行星。 而行星是围绕恒星运动的,自然要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这不能作为判断存在生命的依据。 一般情况下,行星是由固态物质组成的,其表面的平坦与否也与是否存在生命无关。 判断是否有生命存在主要看该天体是否具备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有了生命活动,在生物的参与下,才可能形成土壤,故该题只有 B项正确。 【 答案 】 B 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变化及对地球的影响 (2020年高考上海地理卷 )2020年 7月 22日上午上海将能观察到一次壮观的日全食。 读图回答问题。 (1)日全食发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月 22日,月球本影扫过的地形区有 平原和 盆地,这里大城市众多、人口密集,是我国普及天文科学知识的重要机遇。 在上海、成都、武汉三城市中,最先看到食甚现象的城市是。 同日上午在月球本影扫过地带的邻近地区能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则是。 (3)日食发生时,是观察太阳外部结构的有利时机,在太阳黑子、太阳风、日珥等天文现象中,最有利于观察的是 现象。 (4)对上海地区而言,观察日全食和月全食的机会哪一个多。 为什么。 【 解析 】 考查学生对日全食这一地理现象的理解,其发生的条件是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而且太阳、月球、地球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要熟悉月球本影扫过范围在我国自西向东依次为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高三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复习
相关推荐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 线路走向 ① 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② 线路一般呈 “ 之” 字或 “ 8” 字状 (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 ③ 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④ 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⑤ 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 ⑥ 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 原因: ①
扇。 ③ 判断河流流向 : 河流在山谷中流动,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 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水库坝址 宜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 ;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依等高线高程定坝高、水平距离定坝长) 水库库区 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 “ 口袋形 ” 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④
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高频考点讲练 第二步 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左或向右偏转 30176。 ~ 45176。 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 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高频考点讲练 下图为某一等高面, M、 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 PM、PN, M、 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 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回答(1)~ (3)题。
影响因素:受地形起伏的影响等温线变化 示意图 解说 影响因素 与等高线平行 (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 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 地形 (山地垂直高度 ) 暖流:向高纬凸 寒流:向低纬凸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洋流 盆地闭合曲线 夏季炎热中心 冬季温暖中心 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 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 山地闭合曲线 冬夏均为低温 气温垂直递减,升高1, 000米,降温 6℃
与波传播方向一致 快 固、液、 气三态 波速明显 增加 波速突 然下降 横波 (S波 ) 与波传播 方向垂直 慢 固态 波速明显 增加 消失 高频考点讲练 特征 地球内部 圈层构造 不连续界面 (圈层界线 ) 深度 (千米 ) 地震波的 速度变化 主要特征 地壳 … (莫霍面 )… … (古登堡面 )… …… 17…… (全球平均 ) …… 2900…… (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