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大气组成及热力环流专题复习内容摘要:

影响因素:受地形起伏的影响等温线变化 示意图 解说 影响因素 与等高线平行 (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 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 地形 (山地垂直高度 ) 暖流:向高纬凸 寒流:向低纬凸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洋流 盆地闭合曲线 夏季炎热中心 冬季温暖中心 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 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 山地闭合曲线 冬夏均为低温 气温垂直递减,升高1, 000米,降温 6℃ 地势高 锯齿状分布 (南美洲 7月份气温图 ) 河谷、平原与高原、山地交错相间分布,气温高低不同 地势高低起伏大 A B C D (2)等温线图判读的基本知识 ①等温线的疏密 季节差异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着气温水平分布的差异的大小,若就同一地区、两个季节相比,疏者,气温差异小,如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分布就稀疏,密者,气温差异大。 海陆差异: 陆地差异大,温差大,等温线密集;海洋较均一,等温线稀疏 ②等温线的走向 气温分布图上。 等温线走向的总趋势,大体上有三种 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东西延伸) 从全球看,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东西方向延伸,这是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等温线的弯曲与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诸多因素有关。 等温线经过 高温 区域 低温 区域 地势低的 山谷 ,盆地 暖 流 夏陆冬海 地势高的 山脉,山脊 寒 流 冬陆夏海 等温线向 低温 的方向 ( 高纬 度)弯曲 等温线向 高温 的方向 ( 低纬 度)弯曲 高低,低高原则 高温高纬弯,低温低纬弯 与海岸线平行 :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致使等温线与海岸方向大体平行。 如:等温线呈西北 — 东南走向或东北 — 西南走向如欧洲西北部或东南部 如:海陆差异导致的等温线弯曲 海 陆 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赤道 1月(冬) 1月(夏) 7月(夏) 7月(冬) 同纬度大陆最冷月等温线向低纬度突出,海洋向高纬度突出,最热月相反 -- 1陆南, 7陆北(海洋相反,适用于 NS半球) 季节,海陆,弯曲知 2定 1 洋流 赤道 暖流 暖流:由低纬向高纬流(高温水流),--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寒流:由高纬向低纬流(低温水流),--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 等温线图的阅读 阅读等温线图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 1)判断某地的气温值 从“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中可读出, A地的气温为 8℃ E地的气温约为 6℃。 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 2)判断某地所处的南北半球位置 从全球范围看,地球上随气温无论是 7月还是 1月,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据此可以判断,上图所示的区域位于北半球。 ( 3)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判断海陆分布及某地所处的季节 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 (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 )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 ——表明气温比同纬高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 ——表明气温比同纬低 (“高高低低”规律) 等温线平直 ——下垫面性质单一。 (如南半球 40度 60度处 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 (4)影响因素分析 纬度:等温线东西方向延伸,与纬线方向平行 海陆: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地形: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 洋流:暖流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起;寒流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弯曲 下垫面:情况复杂,与下垫面热力性质有关、与季节也有关系 如: 湖面和沙地相比:湖面上的等温线冬季向高纬方向凸起,夏季向低纬方向弯曲。 沙地相反 ( 5)特殊等温线 18 0 - 10 雪线问题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 S - 35 - 38 雪线(冰川积雪下界--0度等温线 与 融化量成正相关 与 降水成负关 温度,光照强,融化多 副热带光照强,温度高;向赤道及向两极温度和光照减弱-融化量减小 副热带降水少,温度高,融化量大 赤道地区降水多,温带降水较多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赤道 N S 副热带 副热带 高度 雪线高度由副热带向赤道及两极逐减 气候变化 : 季节变化:同一山区,夏季雪线升高;冬季雪线降低 气候变暖:温度升高,融化量增多,雪线升高 地形及坡向略 分析 20186。 C 等温线西半段走向形成的原因。 Q城市所在国家修建连结 P、 Q两城市之间的铁路,修建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PQ两城市都位于沿海,但气候差异很大,试分析形成的原因。 圣地亚哥 过高大的安第斯山,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高差大 例题 • 【 解析 】 本题组考查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