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钠的其他常见化合物复习内容摘要:
,NaHCO3为 y ,则根据钠守恒和碳守恒列出下列方程组 2 x + y = L m ol/ L = m olx + y = L L /m ol= m ol 求出 x = m ol y = m ol 所得产物中 Na2CO3为 m ol , NaHC O3为 m ol。 考点三 学科思想 —— 用数形结合思 想 理解Na2CO 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1 . 盐酸逐滴加入 Na2CO3溶液 ( 1) 现象: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无色气体放出。 ( 2) 反应:无明显现象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 -3+ H+== = H CO-3,无色气体放出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 CO-3+ H+== = CO2↑ + H2O。 2 . Na2CO3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 ( 1) 现象:有无色气体放出。 ( 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 -3+ 2H+== = CO2↑+ H2O。 3 .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基本图象的归纳总结 ( 1) 向 Na2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 2) 向 Na H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 2 所示; ( 3) 向 Na OH 、 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3 所示 ( 设 Na OH 、 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x ∶ y =1 ∶ 1 ,其他比例时的图象略 ) ; (4) 向 Na2CO NaHC 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 4所示 ( 设 Na2CO NaH 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m ∶ n =1 ∶ 1 ,其他比例时的图象略 )。 例 3 下列溶液反应后,溶液内含有 m ol Na HCO3和 m ol Na2CO3( 不考虑 HCO-3和 CO2 -3的水解 ) 的是 ( ) A . L 1 m ol /L Na H CO3+ L m ol/ L Na OH B . L m ol /L Na2CO3+ L m ol/ L HCl C . L 1 m ol /L Na HC O3+ L m ol/ L N aOH D . 1 L 1 m ol /L Na2CO3+ 1 L m ol/ L HCl 解析 A 选 项 中 发 生 反 应 NaHCO3+NaOH == =Na2CO3+ H2O , NaHCO3过量 , 最后溶液中有 m ol Na2CO3和 m ol NaHCO3; B 选项中是 m ol Na2CO3和 0. 25 m ol HCl 发生反应 Na2CO3+ HCl == =NaHCO3+ N aCl , 反应后溶液中有 0 .25 m ol NaHCO3和 m o l Na2CO3; C 选项发生反应NaHCO3+ NaO H == =N a2CO3+ H2O , 最后溶液中有 m ol NaHCO3和 m ol Na2CO3; D 选项发生反应 Na2CO3+ HCl == =NaHCO3+ NaC l , Na2CO3过量 , 最后溶液中有 m ol Na2CO3和 m ol Na HCO3,D 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即时巩固 3 向某 Na O H 溶液中通入 CO2气体后得溶液 M ,因 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 M 的组成也不同。 若向 M 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 V ( CO2) 与加入盐酸的体积 V( HCl) 的关系有下列图示四种情况, 且 ( 2) 、 ( 3) 、 ( 4) 图中分别为 OAA B , OA = AB ,OAA B ,则下列分析与判断正确的是 ( 不计 CO 2 的溶解 )( ) A . M 中只有一种溶质的只有 ( 1) B . M 中有两种溶质的有 ( 2) 和 ( 4) C . ( 2) 图显示 M 中 c ( Na HCO3) c ( Na2CO3) D . ( 4) 图显示 M 中 c ( Na HCO3) c ( Na2CO3) 答案 B 实验探究 侯氏制碱法的实验原理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 “ 侯氏制碱法 ” 曾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 Na Cl 、 NH 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 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 CO2+ H2O == =N H4H CO3; NH4HCO3+ Na C l == =N aHCO3↓+ NH4Cl ; 2N aHCO3==== =△Na2CO3+ CO2↑ + H2O。 Ⅰ .原理分析 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 ________。 a .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在溶液中首先结 晶析出 Ⅱ .实验探究 ( 1) 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 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 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________ ; ② 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 ; ③ 实验结束后,分离出 N aHCO3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_( 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 ( 2) 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 ( 其他装置未画出 ) 进行实验。 ① 实验时,须先从 ____________ 管通入 ______ _ _____ 气体,再从 ____________ 管中通入 __________ 气体。 ② 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 b 导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3) 请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 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Ⅱ ( 1) 甲装置是 CO2的发生装置,由于盐酸易挥发,故生成的 CO2气体中会含有 HCl气体,乙装置的作用是除去 CO2中的 HCl 气体,所以乙装置中 的试剂是饱和 碳酸氢钠溶液,丙是制备碳酸氢钠的发生装置,丁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 NH3,防止其污染环境。 从溶液中分离出 N aHCO3晶体的方法是过滤。 ( 2) 实验时必须制取。高三化学钠的其他常见化合物复习
相关推荐
练习 1.在化学反应: Fe3O4+ 3H2 3Fe+ 4H2O中, Fe3O4作 A 还原剂 B 氧化剂 C 催化剂 D 溶剂 B 2.在化学反应: 2Ag2O 4Ag+O2↑中, Ag2O作 A 还原剂 B 氧化剂 C 催化剂 D 溶剂 AB D5.在含有 Cu(NO3)2 、 Mg(NO3)2 和 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 B.
是非金属 A 实验探究 不同条件下的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稳定性 [ 实验目的 ] 探究不同条件下的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稳定性。 [ 实验原理 ] Cu(OH)2受热分解得 CuO ,继续加热得砖红色粉末,通过定量计算来探究砖红色粉末的成分及性质。 [ 探究活动 ] 1. 取 98 g Cu ( O H )2固体 , 加热至80 ℃ ~ 100 ℃ 时 , 得到黑色固体粉末 , 继续加热到 1 000
要在轻工业部门展开;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在以电力、交通、通讯、化工等几个行业同时发生,主要在重工业部门展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为猛烈。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信息时代 ( 1)电子计算机的研制: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至今,经历了 电子管 、 晶体管 、 集成电路 和 大规模集成电路 四个发展阶段,第五代新型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 ( 2)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虑钠与铝盐的量的问题,因过量的 NaOH能溶解Al(OH)3, (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或氯化铝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例 1 (2020年高考上海卷 )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 (密度 g/cm3)各 50 mL. 将一小粒金属钠 (密度 g/ cm3)投入烧杯中 . 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 、 下跳动 练习 1. 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 5 mL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 , 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
> 100nm 离子或分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目分子集合体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 能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五、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 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注意: 它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可用来鉴别胶体和 其他分散系。 布朗运动: 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叫布朗运动。 电泳现象:
由 _____个硼原子组成,共含有 ________个 BB键。 2 、下图是超导化合物 钙钛矿晶体中最小重复单元 (晶胞 )的结构。 请回答: (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在该化合物晶体中,与某个钛离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其他钛离子共有 个。 (3)设该化合物的式量为 M,密度为 a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A,则晶体中钙离子与钛离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练习 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