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硫及其化合物复习内容摘要:

H2生成。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微热试管 A ,观察到 C 、 D 、 E中均有气泡产生;随后气泡量减少,品红溶液褪色, D 中先出现浑浊后浑浊消失;反应较长时间后, C 、 D 、 E 中的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 试回答: ( 1) 装置 A 中需用浓 H 2 SO 4 ,用一种简单的方法确定一瓶 H 2 SO 4 一定是浓 H 2 SO 4 : ________ __ __ _ 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_______。 ( 2) 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 B 、 C 中,并进行正确连接, a 接 、 接 b , c 接 、 接 d ; D 、 E两支试管中 CCl4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 ___ _。 ( 3) 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较长时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D 中浑浊消失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为 ___ ____。 解析 ( 1 ) 可根据浓 H2SO4的特性选择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进行确定,如利用其脱水性、稀释时放热等。 ( 2) 从图示看, C 装置应是检验 SO2气体的,应选择甲装置,则 B 处需接一安全装置。 ( 3) 浓 H2SO4的强氧化性表现在 SO2 -4被还原,生成 SO2的反应。 反应开始后,装置中的空气被排出,产生大量气泡,当 SO2被品红溶液吸收时,气泡量减少,且随着 H2SO4浓度的减小,反应速度逐渐减慢,反应较长时间后浓 H2SO4变成稀 H2SO4,与 Zn 反应生成 H2,气泡量又会增加。 (4) D 中浑浊消失是因为过量的 SO2与 CaSO3反应生成 Ca( HS O3)2。 答案 ( 1) 用火柴梗蘸取少量试液,火柴梗若立即变黑,证明是浓 H2SO4( 或用滴管吸取少量试液,滴加在盛少量水的试管中,若试管发热,则证明是浓 H2SO4;或其他合理答案 ) ( 2) 3 或 4 4 或 3 2 1 防倒吸 ( 3) C 中品红溶液褪色 浓 H2SO4变成稀 H2SO4后,与 Zn 反应放出 H2 ( 4) S O2+ H2O + CaSO3= = = Ca2 ++ 2H S O-3 即时巩固 3 向 5 mL 18 m ol/ L 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有 m ol 的硫酸被还原 B. 有 m ol 的硫酸被还原 C. 充分反应后体系无硫酸剩余 D. 消耗的铜的质量一定小于 g 解析 浓硫酸与铜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稀硫酸与铜不发生反应。 浓硫酸与铜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变成稀硫酸。 因此,参加反应的硫酸的实际量要比理论计算值小。 根据题意可得 n (H2SO4) = L 18 m ol/ L = m ol ,参加反应的硫酸 n (H2SO4) < m ol ,被还原的硫酸小于 m ol ,参加反应的铜小于 g。 答案 D 实验探究 探究 SO2和 Cl2的漂白原理 实验探究 1 已知有机色质的发色官能团可以被氧化或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物质。 ( 1) 为了探索比较 SO2和 Cl2的漂白原理,甲同学做了如下对比实验: a. 将干燥的 SO2和干燥的 Cl2分别通到干燥的品红试纸上 , 发现红色试纸均不褪色 ; b. 将 SO2和 Cl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 , 发现品红溶液均褪色 ; c. 加热 b 中漂白后的溶液 , 发现前者恢复红色 , 并产生刺激性气体 , 后者不能 ; d. 将 SO2和 Cl2分别持续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发现前者只变红 , 不褪色 , 后者先变红 , 后褪色。 请根据甲同学的实验事实 , 简要说明 SO2与 Cl2的漂白原理相同与不同之处。 ① 相同之处: SO2和 Cl2本身都没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分别是与水反应后的产物 和。 ② 不同之处: H2SO3只能与某些有机色质发生 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产物受热分解再放 出 SO2,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HClO 能与很多有机色质发生 反应,生成物较稳定。 (2) 乙同学为了探索对比 O H2O2和 Cl2的漂白能力大小,将等体积等浓度的品红溶液与三种漂白剂呈喷雾状分别反应,至完全褪色时,发现消耗三种漂白剂的物质的量相同,但褪色时间 O3最短,H2O2次之, Cl2最长。 ③ 消耗三种漂白剂的物质的量相同的原因是:每摩尔物质 相等。 ④ O3漂白速度较 H2O2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l2漂白速度最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____ ____。 ( 3) 丙同学为了比较 H2O2和 Na ClO 的氧化性强弱,将两者混合,观察到产生大量无色无味气体。 ⑤ 丙同学认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 ___ , 由此确认 NaC lO 的氧化性强于 H2O2;丁同学认为产生气体也可能是 H2O2分解的原因,建议丙同学进一步补充实验来确认。 补充实验需要的试剂是 和。 答案 ① H2SO3 H C lO ② 加合 氧化还原 ③ 得电子数 ④ 氧化性 O3H2O2 Cl2与 H2O 反应生成 HClO 浓度较小 ⑤ H2O2+ ClO-=== Cl-+H2O + O2↑ AgN O3溶液 稀 HNO3 ( 1) 为了探究干燥的 SO2能不能使品红褪色,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指出该装置图设计中的 不合理之处: ① 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2 已知氯水的漂白作用实际上是其中所含的次氯酸引起的。 为了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到底是二氧化硫本身还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的产物引起的,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 ( 2) 按照修改后的装置,实验中控制二氧化硫以大约每秒 3 个气泡的速度通入品红的酒精溶液时,经过一小时后,品红仍不褪色。 这说明品红褪色不是二氧化硫直接导致的。 由此可推测 SO2能使品红的水溶液褪色,是微粒 在起作用。 ( 3) 甲同学的实验如下:取等体积、相同浓度的品红水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亚硫酸钠固体和亚硫酸氢钠固体,两支试管中的品红都褪色,由此,他得出结论:使品红褪色的微粒是 SO2 -3和 HS O-3,不是 H2SO3。 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为了进一步探究 , 乙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 分别取相同浓度的品红水溶 液各 20 mL 于两只小烧杯中 , 两只烧杯中同时一次性各加入 20 mL m ol /L的亚硫酸钠溶液和 20 mL m ol/ L 的亚硫酸氢钠溶液 , 发现加入亚硫酸钠溶液的品红褪色较快。 ① 微粒浓度 ( 多少 ) 与褪色快慢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 请用 “ 多 ” 或 “ 少 ” 填写表中画线处的内容。 同浓度溶液 SO2 -3 H SO-3 H2SO3 褪色 速度 Na2SO3溶液 多 少 少 快 N aH SO3溶液 较上面 较上面 较上面 慢 ② 根据以上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 ; 理由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 中探究干燥的二氧化硫是否能使品红褪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