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物质的制备内容摘要:
项的检出顺序为:Fe2(SO4)3→K 2CO3→KHSO 4→NH 4Cl; C选项不能区别,故正确答案为 C项。 C ( ) 解析 A选项可证明 SO2的还原性,不能达到目的; B选项可达到目的;由于乙酸和乙醇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 C选项不能达到目的; NH 、 Fe3+皆可与碱作用,故 D选项不能达到目的,本题答案为 B项。 B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 SO2通入溴水中 验证 SO2具有漂白性 B 在滴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后红色褪去 验证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 加入乙醇和浓硫酸,加热、 静置、分液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 D 向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 溶液,过滤 除去氯化铵溶液 中的氯化铁 4 NaCl、 Na2SO4和 NaNO3的混合溶液,选择 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 现 Cl和 NO 的相互分离。 相应的实验过程如下: 3下列关于四种试剂顺序正确的是 ( ) 、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硝酸溶液 、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硝酸溶液 、硝酸银溶液、硝酸溶液、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溶液 解析 Cl可用 AgNO3沉淀, SO 可用 Ba2+沉淀,由于 Ag2SO4微溶于水,故 SO 的除去应在 Cl之前;由于加入的试剂是过量的,所以过量的AgNO BaCl2必须除去,可选用 Na2CO3,而过量的Na2CO3可用稀 HNO3来除去,所以正确答案为 A项。 答案 A ① H+、② Na+、③ Fe3+、 ④ NO 、⑤ I中的某几种,若向此溶液中加 AgNO3溶液有不溶性物质析出;若向此溶液中加 铜片和浓 H2SO4并加热,有红棕色气体放出,则此 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⑤ C 32424, 这就导致了制取的气体中往往含有 HCl杂 质,要除去 HCl杂质而得到纯净的目标气 体,可用图示装置。 如果广口瓶盛装的是 饱和 NaHCO3溶液,则可以用于下列哪种气 体的除杂装置 ( ) D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是 ( ) 10%的 CuSO4溶液 , 可将 10 g CuSO4 5H2O溶解在 90 g水中 g食盐 NaHCO3溶液除去 CO2中混有的 SO2 气体 ,再 加盐酸 , 沉淀不消失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 C 24,以及除去杂质 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 或操作方法 ① KNO3溶液 KOH 加入 FeCl3溶液,并过滤 ②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③ H2 CO2 通过盛有 NaOH溶液的洗 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 的洗气瓶 ④ NaNO3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 正确的一组为 ( )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KNO3中的 KOH应用稀 HNO3除去,①不正确;②③④各项皆正确。 C NO 、 CO 、 SO 、 SO 、 Cl、 Br、 I,为鉴别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 行以下实验:①测得混合液呈碱性;②加 HCl后,生 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加 CCl4后,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 CCl4层未变 色;④加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 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⑤加 HNO3酸化 后,再加过量 AgNO3溶液,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高三化学物质的制备
相关推荐
2含有的分子数为 N0 B.在常温常压下, 1 mol Ne含有的原子数为 N0 C. 71 g Cl2所含原子数为 2N0 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易错分析 : 审题不清,将“常温常压”条件误认为“标准状况”而误 选 A项;将所有单质 (气体 )“分子数”误认为“原子数”而误选 D项。 解析: 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决定取 舍
物料守恒也就是元素守恒,变化前后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如 molL- 1 NaHCO3溶液中: c(Na+ )= c( )+ c( )+ c(H2CO3)= molL- 1。 (5)质子守恒 如纯碱溶液中 c(OH- )= c(H+ )+ c( )+ 2c(H2CO3) 可以认为, Na2CO3溶液中 OH- 和 H+ 都来源于水的电离,其总物质的量是相等的。
H2生成。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微热试管 A ,观察到 C 、 D 、 E中均有气泡产生;随后气泡量减少,品红溶液褪色, D 中先出现浑浊后浑浊消失;反应较长时间后, C 、 D 、 E 中的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 试回答: ( 1) 装置 A 中需用浓 H 2 SO 4 ,用一种简单的方法确定一瓶 H 2 SO 4 一定是浓 H 2 SO 4 :
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分离的方法。 常用渗析来提纯、精制胶体。 利用某些物质在加某些无机盐时,其溶解度降低 而凝聚的性质来分离物质。 例如: 从皂化液中分离肥皂、甘油; 鸡蛋白溶液中加饱和( NH4) 2SO4 洗气 注意事项: ( 1)长进短出 ( 2)两种气体的溶解度相差较大 气体和杂质气体分离(杂质与试剂反应或溶解) 若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混合物: 选择分离和提纯操作的一般原则 固体与固体混合物
3(OH)3 • 3HNCO。 HNCO( 异 氰 酸 , 其 结 构是 )能和 NO2反应生成 NCO2和 H2O。 • (1)写出 HNCO和 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被氧化的元素是 , 被还原的元素是。 • (2)根据上述反应方程式 , 计算吸收 g NO2气体消耗三聚氰酸的质量是。 • 解析 : (1) ===7N2+ 8CO2+ 4H2O • HNCO中 N被 氧化; NO2中
“二”、“三”等数字表示支链个数。 ( 注意:数字与文字之间要加短线 ) 可归纳为 编号位,定支链; 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 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选主链,称某烷; 例如 CH3CHCH2CH2CH— CCH2CH3 CH3 CH3 CH3 CH3 CH2 1 2 3 4 5 6 7 8 2, 6, 6 — 三 甲基 — 5 — 乙基 辛烷 主链 取代基名称 取代基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