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乙醇和乙酸复习内容摘要:
问题 6 : 欲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应采取何种措施。 饱和Na 2 CO 3 溶液起何种作用。 提示 ( 1) 提高产率采取措施 ① 用浓 H 2 SO 4 吸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 加热将酯蒸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 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加冷凝回流装置。 ( 2) 饱和 Na 2 CO 3 溶液的作用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中和乙酸、吸收乙醇。 问题 7 : 乙酸乙酯制取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提示 ( 1) 试剂的加入顺序:乙醇 浓硫酸和冰醋酸,不能先加浓硫酸。 ( 2) 要用酒精灯小心加热,以防止乙酸和乙醇大量挥发,液体剧烈沸腾。 ( 3) 输导乙酸乙酯蒸气的导气管不能插入饱和 Na2CO3溶液中,以防止倒吸。 ( 4) 用饱和 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的蒸气,优点主要有:一是乙醇易溶于水,乙酸易与 Na2CO3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CH3COO Na ,这样便于闻酯的香味;二是乙酸乙酯在浓的无机盐溶液中,溶解度会降低,便于乙酸乙酯分层析出。 ( 5) 若将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得到的上层油状液体即为乙酸乙酯。 例 2 已知下表所示数据: 物质 熔点 (℃ ) 沸点 (℃ ) 密度 (g/cm3) 乙醇 - 乙酸 乙酸乙酯 - 浓硫酸 — 某学生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 在 30 m L 的大试管 A 中按体积比 2 ∶ 3 ∶ 3 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 按图甲连接好装置 ( 装置气密性良好 ) ,用小火均匀加热装有混合液的大试管 5 m in ~ 10 m in。 ③ 待试管 B 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 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 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该混合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 ____ ______ _____。 (2) 步骤 ② 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理由是 ____ __。 (3) 指出步骤 ③ 所观察到的现象: 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和食盐水或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可通过洗涤主要除去 ________( 填名称 ) 杂质;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 ________( 填字母 )。 A . P2O5 B .无水 Na2SO4 C .碱石灰 D . Na OH 固体 ( 4) 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 ( 图中的部分装置略去 ) ,与图甲装置相比,图乙装置的主要优点有 ____ ____。 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反应物乙酸、乙醇的沸点比较低,因此在用酒精灯加热时,一定要用小火慢慢 加热。 反应得到的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与水 混合后通常分层,且处于上方。 在干燥制得乙酸乙酯时, 不能用酸或碱,因为酸或碱会使乙酸乙酯水解,最好选用 无水 Na2SO4干燥,且乙酸乙酯与 Na2SO4也不互溶。 答案 ( 1) 在一个 30 mL 大试管中注入 3 m L 乙醇,再分别缓缓加入 2 m L 浓硫酸、 3 m L 乙酸 ( 乙醇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不可互换 ) ,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 2) 反应物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随产物蒸出而大量损失,而且温度过高可能发生更多的副反应 ( 3) 在浅红色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有无色油状液体生成,可闻到香味,振荡后 碳酸钠溶液红色变浅,油层变薄 碳酸钠、乙醇 B (4) 增加了温度计,有利于控制发生装置的温度;增加了分液漏斗,有利于及时补充反应混合物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增加了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 即时巩固 2 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 增塑剂、香料、粘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 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 CH3COOH + C2H5OH CH3COOC2H5+ H2O 特别 提醒 2C H3CH2OH —— →一定条件C2H5— O — C2H5( 乙醚 )+ H2O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 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 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_ 等。 △ 浓 H2SO4 ( 2) 若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为 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 3) 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 ____ __ 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等问题。 ( 4) 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且能重复使用。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 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 同一反应时间 同一反应温度 反应温度 /℃ 转化率(%) 选择性(%) 反应时间 /h 转化率(%) 选择性。高三化学乙醇和乙酸复习
相关推荐
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 15 第 1层 第 2层 第 3层 K层 L层 M层 原子核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数 2 8 5 原子结构示意图 练习 1 .说出碳、氮、氧它们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2 .说出钠、镁、铝它们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三、电子层结构与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其性质有什么联系。 最外层达到 8个电子 (He最外层为 2)的稳定结构
BeCl CO2 一般方法: 看中心原子有没有形成双键或叁键,如果有 1个叁键,则其中有 2个 π键,用去了 2个 P轨道,形成的是 SP杂化;如果有 1个双键则其中有 1个 π键,形成的是 SP2杂化;如果全部是单键,则形成的是 SP3杂化。 没有填充电子的空轨道 一般 不参与杂化, 1对孤对电子占据 1个杂化轨道。 由金属原子与中性分子或者阴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复杂化合物叫做 配合物
SiO2+4HF=SiF4↑ +2H2O SiO2+2NaOH=Na2SiO3+H2O) CaF2 MnO2 3 水泥 原料: 主要成分: 制作过程中加入生石膏作用: 水泥硬化特点: 混凝土: 石灰石( CaCO3)、黏土(主 SiO2) 硅酸二钙( 2CaOSiO2) 硅酸三钙( 3CaOSiO2) 铝酸三钙( 3CaOA l2O3 ) 调节水泥硬化的速度 具有水硬性 水泥、沙子和碎石 二
盐 FeO、 Fe2O Fe3O4; Fe(OH) Fe(OH)3;Fe2+、 Fe3+。 色、态 色、态 水 解 价 态 价 态 性 质 复分解 溶解性 溶解性 氧化 — 还原 制 法 用 途 络 合 根据以上转化关系图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它们的性质呢。 小结: 铁三角 Fe Fe3+ Fe2+ 换一个角度: 能否把 Fe、 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用一个形象的图示表示出来呢。
、糖类水解 ③ 浓硫酸、浓硝酸: 与硝酸发生硝化反应、酯化反应 ⑤ 稀硫酸( H+ ): 酯类、糖类、蛋白质水解 ⑥ NaOH 醇溶液: ⑦ O2/Cu( Ag)或 CuO: 卤代烃消去反应 醇的催化氧化 ⑧ 浓溴水: 酚类 以特征反应试剂作为推断突破口 ① H2 : C=C 、 、 、 — CHO 、 C=C —C— O ② Na: 醇、酸、酚等含 OH化合物 ③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