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扬州慢内容摘要:

君王,但他们在诗人追述历史时又都已辞世,一个是昏庸无耻的周幽王,一个是贪生怕死的宋高宗。 他们置国人利益于不顾,不能及时地阻挡、抵御入侵者,给臣民带来灭顶之灾。 [三楼 ] 两首诗的作者,都是灾难后果的目击者和叙述人,并试图扮演民间话语的代言人角色。 他们都对废墟的过去存有美好的回忆,都感慨今昔巨变而又无可奈何。 他们心中的苦衷恰恰是全民族灾难后的隐痛 ——“黍离之悲 ”是历史的伤疤。 1. 虚实相济 , 情景交融 一开头使用虚写: “ 淮左名都 ” 说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会, “ 竹西佳处 ” 使人联想到杜牧的诗句 “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 这是写词人想象中扬州昔日繁华的图景。 接着是虚实结合的写法。 “ 春风十里 ”“ 尽荠麦青青 ”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长街,已面目全非,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在这种昔盛今衰的景物对比描写中, 艺术特色鉴赏 抒发了词人对国事的痛惜伤感之情。 下阕仍以 “空城 ”为主线继续展开,分两层写:先是虚写,以杜牧的 “重到须惊 ”和 “难赋深情 ”返照出今日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哀痛。 后是实写,写扬州著名的景点二十四桥今日更是满目凄凉,使人不忍目睹。 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然后词人又将目光凝聚在桥边的红药上,并直抒胸臆: “年年知为谁生。 ” 2. 对比手法的运用 综观全篇 , 布局严密 , 由少驻 , 写到观景 , 由景的荒芜写到原因 , 由眼中所见到耳中所闻再到心中所思所想 , 有声 , 有色 , 情景交融;采用点染法渲染 , 揭示主题 ,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深化主题。 音调谐婉 , 语句精美。 3. 清雅空灵 , 伤感清幽 清雅空灵不但表现在词语上 , 如 “ 清 ”“ 寒”“ 空 ”“ 波心 ”“ 冷月 ” , 而且还表现在造境上 , 如用 “ 犹厌言兵 ” 表现兵燹之后的残破 , 用杜郎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 , 用 “ 二十四桥”“ 波心荡 ”“ 冷月无声 ” 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 用 “ 桥边红药 ” 表现 “ 寂寞开无主 ” 的荒凉。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今昔对比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 上片用昔日的 “ 名都 ” 来反衬今日的“ 空城 ” ;以昔日的 “ 春风十里扬州路 ” (杜牧《赠别》 )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 ——“ 尽荠麦青青 ”。 下片以昔日的 “ 杜郎俊赏 ” 、 “ 豆蔻词工 ” 、 “ 青楼梦好 ” 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 以昔时 “二十四桥明月夜 ”(杜牧 《 寄扬州韩绰判官 》 )的乐章 , 反衬今日 “波心荡 、 冷月无声 ”的哀景。 下片写杜牧情事 , 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 , 而是通过 “化实为虚 ”的手法 , 点明这样一种 “情思 ”: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 , “豆蔻词工 ”, 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 , 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 借 “杜郎 ”史实 , 反衬 “难赋 ”之苦。 “波心荡 、 冷月无声 ”的艺术描写 , 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 二十四桥仍在 , 明月夜也仍有 , 但 “玉人吹箫 ”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 词人用桥下 “ 波心荡 ” 的动 , 来映衬 “ 冷月无声 ” 的静。 “ 波心荡 ” 是俯视之景 , “ 冷月无声” 本来是仰观之景 , 但映入水中 , 又成为俯视之景 , 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 , 从这个画境中 , 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 总之, 写昔日的繁华 , 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 随堂练笔 请展开想象 , 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 , 将 “ 过春风十里 , 尽荠麦青青 ” 扩写成一段 100字左右的文字。 素材积累 1. 课内素材开发 姜夔少年丧父 , 曾随姊生活。 得亲友介绍 , 就学于诗词名流千岩老人萧德藻 , 得其赏识 , 并娶其侄女为妻。 夔为人清高 , 不汲汲于功名 , 一生困顿。 终其身为布衣 , 但以诗词 、 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 , 藉此谋取生计。 夔为人清高,荦荦不羁。 曾与抗金主战的大臣名将张浚之孙张鉴结为至交,并长期得其资助。 鉴死后,夔生计日绌,但仍清贫自守,不肯屈节以求官禄。 当寓居武康时,与白石洞天为邻,有潘转翁者号之曰: “白石道人 ”。 夔答以诗云: “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 ”用以自解其清苦。 他在饱经颠沛转徙的困顿生活后,病卒于临安 (今杭州)。 幸得友人捐助,始获就近安葬。 姜白石一生命运多蹇,怀才不遇,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学艺术遗产。 [适用话题 ] 这则材料适用于 “ 兴趣爱好 ”“ 执着”“ 淡泊名利 ”“ 精神与物质 ” 等相关话题。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