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内容摘要:
议正式把 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5)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以 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依法治国 宪法 问题思考 2.为什么说将依法治国写进 《 宪法 》 是中国法律建 设的里程碑。 提示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 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社 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共产 党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 领导。 5.你如何理解“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之间的 关系的。 提示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互相联系、 互相补充。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护 人民各项权利的重要保障;“以德治国”是提高 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法律意识,使人民自觉遵守法 律、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 二者互相结合, 统一发挥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发展和完善。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 探究 】 “ 文革”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 历了怎样的曲折和发展。 思路点拨 “文革”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 曲折主要指“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使我国的民 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应回答“文革”对民主法制 破坏的史实及严重后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 发展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措施 和成就,应从措施和成就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 (1)曲折:“文革”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了破坏。 全国人大 制度彻底瘫痪,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受到野蛮践 踏,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 (2)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拨 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这表现在一是平 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二是进行政治体制改 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 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三是加快法制建设,逐 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四是将“依法治国” 正式写入宪法,并颁布 《 行政复议法 》 ,规范政府 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依据。 1.“文革”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的主要原 因是 ( ) A.全国处于无政府状态 B.极“左”思潮的泛滥 C.红卫兵组织建立 D.许多人被抄家、批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 在极 “ 左 ” 思潮的严重影响下,导致了 A、 C、 D三 项的情况,因此选 B项。 B 课时作业 2.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领导人,但个人的政 治命运却经历了“三起三落”,“文革”期间两 度被打倒,其根本原因是 ( ) A.领导集体内部意见不合 B.中共党内“左”倾错误严重 C.国家民主与法制不健全 D.个人主义导致 解析 结合 “ 文革 ” 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可知,党 的重要领导人随意被打倒,是民主与法制不健全 的突出表现。 C 3.“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高一历史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高一历史欧洲的殖民的扩张与掠夺
1日起及从此以后 ,…… 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 ,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 ,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 ,或 …… 殖民地或领土; …… 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 …… 亦应一律没收。 英国发布《航海条例》的目 的目的是什么。 结果又如何。 结果: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
高一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 “大东亚共容圈 ” 计划 1940年确 立 美英 贸易禁运 194 12 珍珠港事件 偷 袭 1940—1941年占领印度支那 对日宣战 下一页 大 东 亚 共 荣 圈 1941年 12月 7日,日本海空军突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德 意 日 法 西 斯 集 团 苏联 世界各国人民 英国 法国 1942年初 《 联合国家宣言
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辟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进行的。 条件: 1.*明永乐时期,国家强盛统一,政治较为清明。 明朝政府对远洋事业很支持。 *15世纪末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对远洋事业很支持。 ,为远洋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星盘、象限仪和航海图等航海工具的使用是远洋航行的一个重要保证。 ,地图绘制趋向精确。 、哥伦布等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