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与问题内容摘要:
就需要作适当补充。 根据教材的正文内容与辅助系统相关内容进行整合 根据教材内容与现实的结合进行整合 教科书辅助系统包括 “导语”、“学习建议”、“ 课前提示”、“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 、 “资料卡片”、“学习思考”、“知识链接”等栏目,这些栏目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搭建了平台。 有时也是进行课堂教学所必须用到的。 与现实密切联系,就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所以有时可根据需要,结合现实生活、时事和学生感兴趣的相关问题,对教材进行必要整合。 为了知识的衔接,为了突出重点,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需要对教材以外的内容进行联系和必要的补充。 因为教材本身也只是工具,是教学资源之一。 对教材中没有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联系和补充 ● 如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进行内容教学前,补充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分期和进程,朝代的沿革。 这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中国古代史四个专题的教学。 ● 必修一专题八讲到“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是教学重点,但未涉及更能反映其政权的性质的经济上的两项重要措施,这就予以必要的补充,既能突出重点,又使学生更加理解。 ▲ 加强普遍联系,有利完整理解 采用老教材中的阶段特征,去说明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对任何一个 中国现代史 的专题(必修一专题四、五,必修二专题三、必修三专题五)的教学,都可以先把 新中国成立后的四个阶段 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然后根据每个阶段特征去学习、理解、领会相关专题的内容。 这样效果会更好。 ● “ 经济政治决定思想文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凡是思想文化史模块内容(必修三),在每节课的内容前,都需要或多或少联系、补充 相关的经济、政治背景 (实际上就是必修一和必修二中的相关内容,也有一些课的正文里本身也提到了相关经济政治背景),以使学生对相关思想文化的内容能完。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与问题
相关推荐
明代潘季驯 《 河防一览图卷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大禹治水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漕渠、白渠、治理黄河、 坎儿井 鱼嘴 宝瓶口 飞沙堰 假设你是都江堰景区的一名导游 ,请你从组成部分、作用、后世影响以及情感教育等方面向游客做简要介绍。 四、 耕作方式的变化: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劳动者) 阅读教材一、二段内容,思考: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有哪些变化。 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时期 方式 原因
哪些权力。 选举权 言论自由权 集会权 《 权利法案 》 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32年议会改革 ( 1)议会改革背景: ① 《 权利法案 》 后,权益之争得以和平实现。 ②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 2)改革结果: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代议制”的概念、作用; 三
谈判。 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 中印、中缅 联合声明确认并倡导。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2、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核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条件) 和平共处(出发点和结果) (保证)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包容性 和 开放性 是指什么。 包容性 是指:五项原则既适用于 社会制度相同 的国家 , 也适用于 社会制度不同 的国家;既适用于
5年间,年发电量从 5070亿度增至 10386亿度,石油产量从 ,钢产量从 9100万吨增为 ,汽车的年产量从 62万辆增为 196万辆。 农畜产品的产量也逐步提高。 1961— 1965年间,谷物的年平均产量为 ,肉类为 930万吨。 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 1971—1975)的年平均产量,谷物为 ,肉类为 1400万吨。 工农业的发展使苏联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了。 据苏联官方统计
》 (教材 19页) • 见 《 学习延伸 》 (教材 19页) 课堂练习 •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同时,裁撤()和(),以()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胡惟庸 中书省 丞相 六部 • ()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入值文渊阁,内阁出现。 •明成祖 殿阁大学士 • 内阁中主持阁务的阁臣被称为()。 • 首辅 • 清初,奏章票拟由()负责,但军国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