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内容摘要:

5年间,年发电量从 5070亿度增至 10386亿度,石油产量从 ,钢产量从 9100万吨增为 ,汽车的年产量从 62万辆增为 196万辆。 农畜产品的产量也逐步提高。 1961— 1965年间,谷物的年平均产量为 ,肉类为 930万吨。 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 1971—1975)的年平均产量,谷物为 ,肉类为 1400万吨。 工农业的发展使苏联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了。 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 31%, 1975年上升到 67%。 工业生产从 30%升为 80%以上,农业生产从 55%升为 85%。 而据美国国务院的计算,苏联 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 1975年升为 53%。 两者的百分比不一样,但都反映了苏美差距日趋缩小的变化趋势。 —— 徐天新等著: 《 当代世界史( 1945— 1992) 》。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 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 20%。 —— 《 世界现代史 》 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核弹头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现役武装部队 1968 350 340 1978 210 440 坦克 1968 8500 32400 1978 10500 50000 战术飞机 1968 5100 4000 1978 4500 4600 水面战舰 1968 360 320 1978 172 240 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 ( 2)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增加了苏联的经济负担,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日益严重,苏联的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 7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增长开始下降,国家面临新的困境。 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点是什么。 ① 两者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内容方面,两者的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的原则,经济改革前者重于农业,后者终于工业; ③结果方面,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停滞不前; ④原因方面,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出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