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公交智能监控调度系统技术方案内容摘要:

服务器同样存在产品补丁的更新问题,及时安装产品补丁,修复漏洞减少隐患。 通过配置 Web 服务器本身的产品参数、提高服务器认证手段,保障应用的安全。 三、 建设目标 (一) 业务目标 1. 经济效益 通过公交车辆监控调度系统对车辆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及监控,减少车辆的无效投放里程,不仅使总里程平均下降,同时还可节约每年运营的成本。 精准的调度系统和车辆 GPS 行驶里程还可以与员工的奖金与政府补贴直接挂钩,节约成本,提高政府补贴合理性。 通过系统实现行驶里程的精准统计,并且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提高行驶里程统计的准确率,挤压司机和调度员误报、谎报里程的空间。 同时,还可以将该系统统计出来的数据作为向政府申请补贴的依据,让财政补贴的明白,补贴的放心。 可将高峰运行比例作为考核指标,通过高峰投放率和车辆的有效利用率,大大节省车辆购置成本和人力成本;亦可将 GPS 里程作为考核里程,直接制约非运营与运营里程数,直接节约成本。 2. 社会效益 智能化的客流统计手段,优化了公交线网、缩短了 市民出行时间。 智能公交监控调度系统产生大量的运营数据信息,通过整合分析后对线路进行线网优化,拉直线路走向,缩短车辆绕行里程,形成大流量的交通走廊。 同时提供公交服务数据为市民服务。 3. 管理效益 公交车辆监控调度系统的应用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数据。 同时,调度系统可带来管理方式上的变革,使管理机构更专业化,管理人员也得到精简。 (二 ) 技术目标 1. 软硬件方面 系统支持性能需求中所要求的所有软硬件指标,并努力提高系统易用性和灵活可扩展性。 系统易用性是要能够切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做到在不影响功能、不影响原有实际工作 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操作复杂度,减少键盘录入,做到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用。 这一点对于基层公交操作人员尤为重要;系统的灵活可扩展性是要能够支持用户单位不断变化的业务流程和不断拓宽的业务职能,因此需要应用系统需要支持对易变的业务规则进行描述和定义的功能,减少业务变化带来的系统调整。 2. 安全方面 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功能模块要满足公交 业务相关的安全体系标准和规范,支持安全需求中各项安全指标。 在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过程中,通过消息提醒、复杂逻辑校验和智能输入提示来努力提高数据在采集过程中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在用户安全 审计方面,做好对登录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和权限分配的校验,并详细记录用户登录及数据操作情况, 避免因为工作疏漏为业务系统带来安全隐患。 3. 运维方面 在运维方面,做到为各模块提供集中的运行维护界面进行集中维护,并提供应用级运行安全管理功能,包括应用错误日志记录和在线用户记录和监控,可以在系统中实现应用状态查询和分析。 四、 建设方案 (一) 建设原则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项目建设要遵循三个原则,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集标准、统一出口入口。 一是统一规划设计,充分汲取各相关单位关于业务数据采集、系统连通、管理应用等方面的需求,重点解决目前体系内存在的问题,统一规划设计体系建设的总体方案,并组织全局实施建设。 二是统一采集标准,实现任务的统一部署、数据信息的一表化录入,避免重复采集录入;健全“采集方法、采集范围、采集责任、时限要求”工作规范,为建立以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应用成果评估,客观反映业务工作状况的新型 公交管理 机制奠定基础。 三是统一出口入口,通过整合、关联、新建等方式,统一全局工作应用,彻底解决各系统林立的现状,保证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开展数 据采集和管理工作,并以此推动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缓解基层负担。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 张家界市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立足于现状,着眼于未来,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和“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进行项目建设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1)实用性和经济性 实用性和经济性原则是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最高要求。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是否实用,就是指它的有效性。 系统的功能设置简单,易学易用,操作简便。 简单地说,就是这个系统是否有优良的性能价格比,满足 张家界市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业务的使用要求,能够实用、适用。 系统具备实用性后要满足经济性,即有效的投资能实现实用性 , 避免重复投资。 ( 2)扩展性和兼容性 随着 公交 业务的发展和 公交公司 职能转变,随之而来的强化 服务 管理的要求,从而对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该系统必须具有开放式体系结构,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和兼容性。 在功能设计上充分考虑今后 公交调度 业务发展的要求。 总之该系统应具有长远的规划,在满足现有业务需求的同时,考虑未来增加功能或提升性能,以满足可能出现的新需求。 ( 3)交互性和完整性 系统的设计 在满足 公家调度运营 业务要求的同时,还可以和外系统进行数据的交互,可对外提供信息的查询功能,也能够接收外系统发送的数据,保证各个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信息的互通,保证系统的交互性和完整性。 ( 4)标准化和易用性 遵循国标和行业标准的相关标准执行。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管理员和 公交 业务人员的特点,提供多种便捷的操作方式和友好的用户界面,便于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 ( 5)维护性和可靠性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 实现了 跨业务部门 的综合研判分析,其技术实现较为复杂的系统,为了便于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管理 性和可维护性,包括对系统自身的管理和维护;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 是 张家界市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信息化应用的基础体系,因此要通过多种安全技术手段和防护手段,保证系统自身的可靠性,保证服务不会中断。 系统的容错能力是项目建设的出发点之一,关键设备或设备核心部件全部设计冗余、系统规划要保证高稳定、高可靠,确保系统平稳运行。 ( 6)先进性和开放性 先进性和开放性是系统技术路线的基本要求,系统必须保持技术架构的先进性和开放性,以便实现与现有业务系统的无缝集成。 ( 7)保密性和安全性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 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 性的同时,还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系统管理等方面着手,以确保系统运行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运行,并保证同等密级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保证部门彼此之间的数据使用的安全。 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关系到公交 业务的开展,所以安全保密性是系统建设的首要前提。 遵循安全、保密性原则,做好系统的安全保密性设计工作,确保系统安全运行尤为重要。 可分成多级对数据操作进行保密,采用操作权限控制、密码控制、系统日志监督、数据更新等多种手段防止系统数据的被窃取及篡改,拒绝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和合法用户的越权操作。 采用操作权限控 制、设备钥匙、密码控制、系统日志监督、数据更新严格凭证等多种手段防止系统数据被窃取和纂改。 (二 ) 设计依据 本项目在业务与技术路线的规划与设计上都尽量遵循以下主要国标、部标或行业内标准。 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指南》  《城市公共交通经济技术指标分类与代码》  《共享数据项代码标准》  《共享数据项集项目规范》  《请求服务平台应用接入指导书》  《请求服务平台服务描述规范》  《请求服务平台请求服务报文规范》 (三 ) 建设内容 本期公交智能监控调度系统建设内容包括: ( 1)智能公交调度系统软件建设。 ( 2)车载设备(调度及视频监控一体机、 LCD 到站提示牌、智能投币机改造)和场站调度发车设备建设。 ( 3)数据中心软硬件环境建设,包括服务器、存储、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地图引擎及电子地图、防病毒软件、机房 UPS 等。 ( 4)调度指挥中心硬件设施,包括大屏显示系统、电脑终端、操作台、坐席、打印机、笔记本等办公设备。 ( 5)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四 ) 总体框架 1. 总体架构设计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是支撑公交管理能力的信息化手段,确定以“整合”为核心手段,全面推动体系建设工作。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总体架 构共包括以下五大方面建设内容。 ( 1) 统一工作界面 系统建设统一工作界面,除了提供统一的基础信息发布和快捷的业务应用访问接口,更主要的是将用户关注的信息集中展示,并辅以滚动提醒等功能,为最终用户提供全面便捷的、指导日常工作的特色功能。 门户网站主要包括通用功能和系统集成功能,其中通用功能包括系统应用导航、系统单点登陆、工作提醒、权限管理、个性展示、通知通告功能,为用户提供使用系统日常功能的便捷途径;系统集成功能主要是对核录系统、视频应用和物联网应用等各系统的集成应用。 ( 2) 系统应用层 系统应用层建设基于应用支撑服务层之 上,主要包括 GPS 调度管理、票务管理、客流统计管理、燃料管理、移动智能后台管理、车辆机务管理、运营综合管理等专业业务应用。 ( 3) 应用支撑服务 应用支撑服务层主要为整个系统的功能提供统一的支撑服务,并通过借助成熟的应用软件工具开发支撑上层管理应用需要的支撑工具和服务。 包括报表工具、工作流引擎、 GIS工具、用户认证等。 ( 4) 数据库层 针对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实际业务要求,更好地对业务处理中的历史数据、注销数据等加强管理,为公交用户提供更快速、便捷的查询、统计服务,这一层主要规划业务库、历史库、注销库、查询统计库四个部分。 ( 5) 基础设施环境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基础设施主要依托 张家界市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信息中心软硬件支撑环境,通过对本系统的业务能力和性能的分析,向 张家界市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软硬件支撑环境提供相应的性能参数和指标要求。 主要包括基础软件和基础硬件,其中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应用容器、虚拟软件等;基础硬件包括主机设备 、存储阵列、网络设备和备份设备等。 2. 软件技术路线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采用 Java 语言开发的 B/S 多层体系结构来构造,系统设计结构包括:表示层→控制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数据存储层。 每一层仅同相邻的层交互,层间为松耦合。 通过将数据、业务逻辑和用户界面分层,可以方便将来系统的变化与扩展。 系统设计结构如 下图 所示。 软件技术路线架构图 表示层是业务对用户的展现,表现方式灵活,客户端多样,既可以是 WWW 浏览器访问,也可以是移动终端方式( WAP)访问等。 控制层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用户的认证与授权在控制层完 成。 控制层在完成认证和授权后,预处理用户请求信息,根据处理结果发送用户请求到相应的服务提供者。 业务逻辑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业务处理在此处完成。 业务逻辑层接受用户请求,根据用户的请求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并把结果返回给用户。 业务逻辑层是所有业务J S P H T M L F L A S H业 务 逻 辑 层业 务 逻 辑 服 务数 据 访 问 层数 据 访 问 对 象H i b e r n a t e J D B C对外业务接口socketWeb Service控 制 层统 一 身 份 认 证业 务 逻 辑 控 制 中 心工具集业 务 规 则 引 擎独立服务程序轻 量 级 B e a n 容 器文 件 存 储 系 统存 储 系 统工 作 流 引 擎FTPW M L数 据 缓 存业 务 逻 辑 接 口数 据 库表 示 层流程、事务的处理层,由多个业务构件组成,当增加新业务或业务需求变化时,只需再增加新的业务组件或对某个组件进行改造,可以实现分布式管理、负载均衡、安全隔离等。 数据访问层是对数据库操作的封装,底层包含 JDBC 和 HIBERNATE。 对频繁查询的数据采用缓存处理,提高系统性能。 数据访问层对业务逻辑层屏蔽后台数据库的异构性,当数据库本身由于业务变化而进行变化时,只需要对数据访问层作相应配置,业务逻辑层不用再改造,通过数据访问层,从而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在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中,各服务、工具、支撑引擎等可能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故功能模块如须调用其他服务、工具、其他系统接口等均须通过服务总线,以保证系统的分布式部署和平台化。 ( 1) Java/JavaEE 技术 Java 语言是 1995 年出现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得以广泛推广,而 JavaEE 为基于 Java 语言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目前, Java/JavaEE 技术已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Java/J2EE 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 J2EE 能够开发部署在异构环境中的可移植程序。 2) J2EE 是得到广泛认可的工业标准,具有良好的业界支持。 3) J2EE 领域的供应商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负载平衡策略,能消除系统中的瓶颈,允许多台服务器集成部署,初步选择功能强大的 WebLogic 或 WebSphere 作为应用服务器组建应用负载均衡环境。 4)基于 J2EE 平台产品支持广泛的组件类型和中间件服务,开发人员利用底层平台构造灵活、易维护的企业系统,不用做大的调整就可以适应新的中间件、数据库或数据库规划,具有很好的可维护性。 ( 2) 选用高可靠性的大型关系数据库 Oracle 数据库具有高可靠性、高伸缩性、支持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