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折内容摘要:
甲午战争中花费: 6097万日元。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 35836万日元。 1894— 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 2844家增到 8895家,公司股本总额从 24500万日元增至 92100万日元。 日本倾尽国力打赢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对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各是什么。 ① 中国损失惨重 ,掠夺不堪负担 ,更难发展。 ② 在远东的地位一落千丈;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① 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②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 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清政府: 维新派: 革命派: 农民阶级: 进行军事改革 戊戌变法 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战争的结果: 签订 《 马关条约 》 ( 1895年) 一、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爆发的背景: 战争的经过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起因 ( 1)民族危机的加深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直接原因 ) ( 2)中国人民的反抗引来侵略者的镇压 ——八国联军 (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 3)帝国主义的本性决定了其扩张性。 (根本原因) 一、甲午中日战争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和概况: 课堂设问 ( 1)原因 民族矛盾的尖锐: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 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 2)过程: 1898—1900,山东、直隶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反帝爱国,盲目排外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手,直犯京津 八国联军 司令西摩尔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宁死不 屈的义和团 团民 八国联军在北 京朝阳门外屠杀义 和团团民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率军进入紫禁城 慈禧太后 光绪帝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 辛丑条约 》 的签订及影响 四、 《 辛丑条约 》 的内容和影响 1901年 9月奕劻与李鸿章同十一国代。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折
相关推荐
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正义战争。 《伊犁条约》 1881 新疆设行省 1884 二、中法战争 (一) 背景 法国侵略越南北部和黑旗军援越抗法 纸桥大战 1883 战争过程 : 爆发 1883年底 第一阶段 1883年底 —— 1884年夏 越南北部 第二阶段 188 5—— 1885 越南 —— 中国 海战 马尾海战惨败 1884年夏 台湾军民击退
较多,流量大,全年可通航,这些是航运便利的自然原因。 莱茵河干支流流经国家较多,且都是经济发达国家,航运需求量大;河口处为世界著名港口鹿特丹,又与多瑙河等河流有运河相通,以上都为发展航运、提高航运价值提供了有利条件。 (3)莱茵河流域最著名的工业区是鲁尔工业区 (D),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有: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军闯入法国境内,法国大革命处在危机中,法国人民纷纷组织义勇军开赴前线。 1792年夏马赛市救国义勇军高唱着激昂的 《 莱茵军战歌 》 ,浩浩荡荡进入巴黎市区,这首歌从此被称为 《 马赛曲 》。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第三课 民主政治的扩展 德国的民主政治确立的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19世纪中期 要求实现统一 1871年 德意志帝国成立 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因 5 国际原因(英、北美) 根本原因: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 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大革命的爆发 攻占巴士底狱 ——开始标志 (1789年 7月 14日) 三级会议召开 ——导火线( 1789年 5月) 三 级 会 议 —导火线 攻占巴士底狱 —开始 网球场誓言 国民议会 ——制宪会议 二、大革命的三个阶段 (17891794年) 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雅各宾派统治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