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抗日战争的爆发内容摘要:
3日 —— 11月 8日, 日占太原 1937年 12月 —— 1938年 5月, 徐州失守 意义: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 , 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平型关大捷 —— 首次 2 、 忻 口 战 役 台儿庄战役 —— 最大胜利 节节败退 1.正面战场中国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抗战方略的。 请思考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洛川会议 —— 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黄 河 陕甘宁 晋绥 晋察冀 晋 冀 豫 冀鲁豫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延安 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 可能性: 敌强我弱 有效地积聚、发展人民群众的抗日力量 日军战线过长,兵力不足 广大农村是自然经济,生存能力强 有得的地形,人民的支持 试分析两条不同抗战路线 依靠的力量不同 抗战的结果不同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四、毛泽东 《 论持久战 》 的发表 背景: 国民党: 2 、 根 本 目 的 : 为 全 国 人 民 指 出 抗 日 战 争 的 正 确 道 路 国情 …… 道义 …… 不会速胜, 也不会亡国。 亲 日 派 —— 亡国论 亲英美派 —— 速胜论 战略 防御 阶段 () 战略 相持 阶段 (- 1945年 8月 ) 战略 反攻 阶段 ( 1945年 8月 —— 9月 2日 抗日战争三个阶段的划分。高一历史抗日战争的爆发
相关推荐
因 5 国际原因(英、北美) 根本原因: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 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大革命的爆发 攻占巴士底狱 ——开始标志 (1789年 7月 14日) 三级会议召开 ——导火线( 1789年 5月) 三 级 会 议 —导火线 攻占巴士底狱 —开始 网球场誓言 国民议会 ——制宪会议 二、大革命的三个阶段 (17891794年) 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雅各宾派统治时期
纪 》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① 建立皇帝制度 :权力高度集中 ②建立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③ 建立地方机构 :废分封 ,置郡县 思考 :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①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 按地域划分 的。 ② 分封的 诸侯王位世袭
功 臣: 燕、鲁、卫、晋、吴 杞、宋、许、陈、楚 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目的 : 对象 : 内容: 义务: 作用: 破坏: 巩固统治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破坏 例 4.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即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暴 露、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无产阶级政权的领导及采取正确的 革命形式等;另一方面俄国十月革命又是在俄国特定的历史环 境下形成的,因此俄国十月革命又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1.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 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 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 “把武装起 义提到日程上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