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铁火车北站外部主变电站接入方案研究内容摘要:

(current transformer)、 电压互感器 PT(potential transformer)、避雷器、母线、套管、电缆终端等,采用积木式结构组合在一起,并全部封闭在金属外壳内 (图 4)。 GIS 产品 具有 小型化 、占地面积少的特点。 与常规敞开式变电站( AIS) ( AIR Insulated Switchgear) 相比, 126 kV 的 GIS 占地面积仅为其 10%, 252 kV 的 GIS 占地面积仅为其5%,尤 其适用于寸土寸金、征地困难的城市地区。 GIS 产品 可靠性高。 压缩模块式结构使闪络点最少,提高了设备的介电强度。 由于 GIS的带电部分全部密封在 SF6 气体中,能消除外部环境因素对 设备的影响与干扰,在高海拔、多地震地区使用 比 常规开关设 备更具 优 势; 模块化 结构 使运输量大幅减少,断路器水平放置降低了运输高度 ,可 方便地组成 110 kV 移动变电站 ; 抽出式结构 使 维护 工作量减少 ,可节省大量检修费用。 产品在出厂前采用预制式整体装配和试验,以单元间隔的形式运到现场进行安装,运输方便和安装简洁, 缩短 了 建设周期。 图 4 GIS 高压组合电器 接入方案 比较 昆明地铁火车北站主变电站接入方案经过 3 次大范围的讨论,反反复复数次修正,若干次实地调研 , 以及与供电部门的几次沟通,总共提出了 13 个接入方案,考虑到地铁 1 级负荷、工程造价、输电线路条件、各个变电站额定负载和间隔出线条件等各种因素,最终形成了 2个主推方案。 方案 1 火车北站 主 变电站 由 220 kV 金刀营 变电站 和郭家凹 变电站 供电 (图 5)。 将金刀营 变电站 原金桃 1 回 110 kV 间隔改接至 火车北站 ,形成 火车北站 1 回线接入金刀营 变电站 ,导线选择截面为 500 mm2 的铜芯电缆 ; 火车北站 另出 1 回线接入 220 kV 郭家凹 变电站 ,导线选择截面为 630 mm2 的铜芯电缆 ; 同时原金桃 I 回线改为 T 接在 火车北站 至郭家凹线路上(形成桃源 变电站 1 回线 T 接郭昆线, 1 回线接入金刀营 变电站 ),导线选择截面为 500 mm2 的铜芯电缆。 图 5 昆明北站 接入方案 1 方案 2 地铁火车北站 主变电站 新建 2 回线路至 220 kV 金刀营 变电站 ,每回线路 长度为 km,导线均选择截面为 500 mm2 的电缆 (图 6)。 I 回出线使用现有的 1 回备用间隔,此备用间隔位于 110 KV 金龙线间隔和 110 KV 金龙烟线间隔之间,间隔内已建成大部分设备支架,且出线构架已上,本期工程只需增加间隔内设备、部分设备支架及装设电缆终端设备并将电缆出线通过新修电缆沟引入电缆隧道内即可。 II 回出线需取消原有 110 kV 旁路运行方式,改造现有旁路间隔为本期出线间隔,原间隔内设备可沿用, 本期工程需拆除旁路母线,旁路隔离开关,及旁路隔离开关与其他设备间的连线部分,本期出线间隔内需增加电缆支沟 、部分设备及设备支架、 1 榀出线构架,并装设电缆终端设备且将电缆出线通过新修电缆沟引入电缆隧道内。 图 6 昆明北站 接入方案 2 由于昆明供电部门不同意取消旁路运行方式,虽然经过充分的协调,但旁路间隔还是不同意使用,方案 2 实施 具有困难。 方案 1 虽然由 2 个独立电源专线供电,但郭家凹 变电站 至火车北站 变电站 不仅施工线路遥远,而且地形复杂,要穿越东三环和东二环快速公路、 虹桥立交 、 沾昆铁路 ,工程实施难度大,造价高昂,工期长,工程总投资接近 亿 元。 2 个方案的协调施行都不顺利,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这使得火车北站主变电站的接入方案变得复杂起来。 接入 方案的深化 随着首期工程施工的进展,火车北站主 变电站 施工工期的日益临近, 迫切需要把主 变电站 接入方案确定下来。 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方案 2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下 2 个子方案。 图 7 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