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设计内容摘要:
文) 8 ~: P2 口的 8 位准双向 I/O 端口。 在访问片外存储器时,它输出高 8位地址,即 A8~A15。 在不做总线时,也可以作为普通 I/O 口使用。 在对闪 存编程和验证程序时,它输入高 8 位地址。 ~: P3 口的 8 位准双向 I/O 端口。 这 8 个引脚都具有专门的第二功能,如表 22。 表 22 P3 口各位的第二功能 P3口的各位 第二功能的名称及作用 RXD(串行口输入) TXD(串行口输出) 0INT (外部中断 0 输入) 1INT (外部中断 1 输入) T0(定时 /计数器 0 的外部输入) T1(定时 /计数器 1 的外部 输入) WR(片外数据存储器写选通控制输出) RD(片外数据存储器读选通控制输出) 时钟电路设计 时钟是单片机的心脏,单片机各功能部件的运行都是以时钟频率为基准,有条不紊的一拍一拍地工作。 因此,时钟频率直接影响单片机的速度,时钟电路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单片机系统的稳定性。 常用的时钟电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时钟方式,另一种为外部时钟方式,如图 所示。 本设计用的是内部时钟方式。 AT89S51 单片机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该高增益反向放大器的输入端为芯片引脚 XTAL1,输出端为引脚 XTAL2。 这两个引脚跨接石英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就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 图 时钟电路 湖南工业大学 本 科毕业设计(论文) 9 上位机通信设计 以单片机为主体构成的分布式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以附加电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而被广泛应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 目前广泛使用的单片机产品(如 Intel 的803 ATMEL 的 AT89S5 GMS97C51 等系列单片机)芯片中都集成了串行通信接口。 使用这些串行通信接口和 RS485 接口驱动芯片就可以构成总线型通信网络,从而将多台单片机系统连接成一个分布式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 这种 RS485 网络结构具有接口简单、灵活性好、价格低、易于控制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 目前,在很多的分布式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中,为了克服单片机的功能不足,都引入了PC 机,并采用主从式结构模式,即以 PC 机为主机,分布在现场的各个单片机系统为从机而组成的系统结构。 一般的 PC 机串行口为标准 RS232 口,根据标准规定: RS232 采用负逻辑,即:逻辑 “1”为 5V~ 15V,逻辑 “0”为 +5V~ +15V;另外,驱动器最大只允许有 2500pF 的电容负载,且通信距离受此电容限制。 因此, 150pF/m 的通信电缆的最大通信距离为 15m,若每米电缆的电容量有所减少,则通信距离即可增长。 RS232传输距离较短的另一原因是其属于单端信号传送,这种传送存在共地噪声且不能抑制共模干扰,因此, RS232 一般用于 20m以内的通信。 而对于大多数分布式控制系统来说,其通信距离一般为几十米到几千米不等,显然, RS232 接口不能满足此类系统的要求,目前广泛采用的是 RS485 收发器。 RS485收发器采用的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具有抑制共模 干扰的能力,加上收发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检测低达 200mV 的电压,因此,传输信号可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复。 该系统的扩展通信接口电路如图 所示。 C 1 +1C 1 3C 2 +4C 2 5T 1 I N11T 2 I N10R 1 O U T12R 2 O U T9G N D15V D D2V C C16T 1 O U T14T 2 O U T7R 1 I N13R 2 I N8V E E6U6M A X 2 3 2C 1 1 0 .1 u FC 1 0 0 .1 u FC90 .1 u FP 3 0P 3 1162738495J3D B 9 C80 .1 u FV C CRO1RE2DE3DI4G N D5A6B7V C C8U7M A X 4 8 5 C P AR 2 31 0 KQ89 0 1 3R 2 41 0 kV C CV C CR 2 51KR 2 61K 图 通信电平转换电路 湖南工业大学 本 科毕业设计(论文) 10 显示接口电路 发光二极管 LED 是一种通电后能发光的半导体器件,其导电性质与普通二极管类似。 LED 数码显示器就是由发光二极管组合而成的 1 种新型显示器件。 数码管显示器成本低,配置灵活,与单片机接口简单,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广泛应用非常普遍。 LED 数码显示器有两种连接方法 [2]:( 1)共阳极接法。 把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在一 起构成公共阳极,使用时公共阳极接 +5V,每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电阻与输入端相连。 当阴极端输入低电平时,段发光二极管就导通点亮,而输入高电平时则不点亮。 ( 2)共阴极接法。 把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在一起构成公共阴极,使用时公共阴极接地。 每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电阻与输入端相连。 当阳极端输入高电平时,段发光二极管就导通点亮,而输入低电平时则不点亮。 在本设计中所采用的是共阳极 LED数码显示器。 本设计显示接口电路由 4 个共阳极 LED 数码显示管、 4 个 9012 三极管和限流电阻组成。 在软件上采用动态轮流扫描方式,来控制数码管 的显示。 单片机的输出端口P0 口通过限流电阻与数码管的阴极相连,用于控制数码管的字形显示。 单片机的输出引脚 、 、 和 分别通过限流电阻和三极管与数码管的阳极相连,用于向它们提供选通信号。 当端口输出低电平时,相应的三极管导通,使相应的数码管选通。 当端口输出高电平时,相应的三极管截止,使相应的数码管关闭。 硬件接口电路如图 所示。 abfcgdeD P Y1234567abcdefg8dpdpD S 1共阳abfcgdeD P Y1234567abcdefg8dpdpD S 2共阳abfcgdeD P Y1234567abcdefg8dpdpD S 3共阳abfcgdeD P Y1234567abcdefg8dpdpD S 4共阳P 0 0P 0 1P 0 2P 0 3P 0 4P 0 5P 0 6P 0 7Q29 0 1 2Q19 0 1 2Q39 0 1 2Q49 0 1 2P 2 0P 2 1P 2 2P 2 3V C C 图 显示接口电路 电源模块设计 电源电路为整个控制电路提供电源,是电路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电源电路的稳定性决定着整个电路的可靠程度。 在本设计中,整个系统控制电路需要 +5V 的电源。 把市电交流 380V 经过变压器降压为交流 12V,在通过二极管整流、电容滤波、三端集成稳压器稳压后输出 +5V 直流电压。 电源电路图如图 所示。 湖南工业大学 本 科毕业设计(论文) 11 D3D1 D2D4D6P o w e r1 2J1 ~ 2 2 0 VD5C12 2 0 0 u FV in1GND2V o u t3U1C W 7 8 0 5C20 .1 u FC31 0 u FC42 2 0 u FR15 1 0T13 8 0 :1 2+ 5 V 图 电源电路 外部复位电路设计 AT89S51 单片机的复位是由外部的复位电路来实现的。 复位引脚 RST 通过一个斯密特触发器与复位电路相连,斯密特触发器用来抑制噪声,在每个机器周期的 S5P2,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电平由复位电路采样一次,然后才能得到内部复位操作所需要的信号。 AT89S51 单片机的外部复位电 路有 [3]:( 1)上电复位。 上电复位电路是一种简单的复位电路,只要在 RST 复位引脚接一个电容到 VCC,接一个电阻到地就可以了。 上电复位是指在给系统上电时,复位电路通过电容加到 RST 复位引脚一个短暂的高电平信号,这个复位信号随着 VCC 对电容的充电过程而回落,所以 RST 引脚复位的高电平维持时间取决于电容的充电时间。 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复位, RST 引脚的高电平信号必须维持足够长的时间。 ( 2)按键电平复位。 在上电复位的基础上,在复位电容上并接一个串电阻的按键即可,当按键按下时 RST 引脚高电平,单片机复位。 复位如图 所示。 为了 操作时 调试方便,本设计 中 采用 按键复位电路。 图 复位电路 湖南工业大学 本 科毕业设计(论文) 12 温度检测电路设计 温度检测电路是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整个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系统要求对加热炉内温度进行实时采集与检测,在充分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对待加工器件进行处理。 据要求,本系统的温度检测电路主要由温度传感器、运算放大器、及 A/D 转换器组成。 经固定周期 T 对加热炉内温度进行检测,实现加热功能,并使系统安全稳定。 热电偶作为一种主要的测温元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测温范围宽、测 温精度高等特点。 但是将热电偶应用在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领域时,却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4]。 ① 非线性:热电偶输出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因此在应用时必须进行线性化处理。 ② 冷端补偿: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势为冷端保持为 0℃ 时与测量端的电势差值,而在实际应用中冷端的温度是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的 ,故需进行冷端补偿。 ③ 数字化输出:与嵌入式系统接口必然要采用数字化输出及数字化接口,而作为模拟小信号测温元件的热电偶显然无法直接满足这个要求。 因此,若将热电偶应用于嵌入式系统时,须进行复杂的信号放大、 A/D 转 换、查表线性化、温度补偿及数字化输出接口等软硬件设计。 如果能将上述的功能集成到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中,即采用单芯片来完成信号放大、冷端补偿、线性化及数字化输出功能,则将大大简化热电偶在嵌入式领域的应用设计。 Maxim 公司新近推出的 MAX6675 即是一个集成了热电偶放大器、冷端补偿、 A/D转换器及 SPI 串口的热电偶放大器与数字转换器。 1. 性能特点 MAX6675 的主要特性如下: ① 简单的 SPI 串行口温度值输出; ② 0℃ ~ 1024℃ 的测温范围; ③ 12 位 ℃ 的分辨率; ④ 片内冷端补偿 ; ⑤ 高阻抗差动输入 ; ⑥ 热电偶断线检测 ; ⑦ 单一 +5V 的电源电压; ⑧ 低功耗特性 ; ⑨ 工作温度范围 20℃ ~ 85℃ ; ⑩ 2020V 的 ESD 保护。 该器件采用 8 引脚 SO 贴片封装。 引脚排列如图 所示,引脚功能 见 表 23。 湖南工业大学 本 科毕业设计(论文) 13 图 引脚排列 表 23 MAX6675 引脚功能 引脚 名称 功 能 1 GND 接地端 2 T K 型热电偶负极 3 T+ K 型热电偶正极 4 VCC 正电源端 5 SCK 串行时钟输入 6 CS 片选段,为低、启动串行接口 7 SO 串行数据输出 8 NC 空引脚 2. 工作原理 K 型热电偶通常由感温元件、安装固定装置和接线盒等主要部件组成。 K 型热电偶的测温原理是利用转换元件的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将温度和与温度有关的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输出的装置。 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就构成了热电偶 [5],热电偶两端为两个热电极,温度高的接点为热端、测量端或自由端;温度低的接点为冷端、参考端或自由端。 测量时,将工作端置于被测温度场中,自由端恒定在某 一温度。 热电偶是基于热电效应工作的,热电效应产生的热电势是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两部分组成的。 MAX6675 是一复杂的单片热电偶数字转换器,其内部结构如图 所示。 主要包括:低噪声电压放大器 A电压跟随器 A冷端温度补偿二极管、基准电压源、12 位 AD 转换器、 SPI 串行接口、模拟开关及数字控制器。 其工作原理如下: K 型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经过低噪声电压放大器 A1 和电压跟随器 A2 放大、缓冲后,得到热电势信号 U1,再经过 S4 送至 ADC。 对于 K 型热电偶,电压变化率为 (41μV/℃ ),电压可由如下公式来近似热 电偶的特性。 U1=(41μV/℃ )(TT0) 上式中, U1 为热电偶输出电压( mV), T 是测量点温度; T0 是周围温度。 在将温度电压值转换为相应的温度值之前,对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进行补偿,冷端湖南工业大学 本 科毕业设计(论文) 14 温度即是。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设计
相关推荐
存储 )、 ROM(用于程序存储 )、 I/O 设备 (实现串行、并行输入 /输出接口 )及时钟电路 (建立工作时序 )。 在微型计算机中,上述部件被分成若干块芯片,安装在一块称之为主板的印刷线路板上,在程序的指挥下完成计算机的基本运算操作功能。 但是在单片机中,除了时钟电路之外,其余部分一般均被集成到一块半导体芯片上,所以被称为单片机,即单芯片微型计算机。 2) 控制功能类 控制功能类硬件包括
P2 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 口在 FLASH 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 口: P3口管脚是 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 I/O口,可接收输出 4个 TTL 门电流。 当 P3 口写入“ 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时,由于 12 外部下拉为低电平, P3口将输出电流 (ILL),也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 口也可作为AT89C51
为前提的,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曲线,如图 1 所示。 实验表明,如果充电电流按 这条曲线变化,就可以大大缩短充电时间,并且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也没有影响。 原则上把这条曲线称为最佳充电曲线,从而奠定了快速充电方法的研究方向。 图 最佳充电 曲线 由图 可以看出:初始充电电流很大,但是衰减很快。 主要原因是充电过程中产生了极化现象。 在密封式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内部产生氧气和氢气,当氧 7
网络。 3.光纤温度传感器采用光纤温度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是近几年发展的新技术,也是工业中用的最多的光纤传感器之一。 目前研究的光纤温度传感器主要有辐射式温度传感器、半导体吸收式温度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等。 虽然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很高,但成本较贵。 4. 超声波传感器 声波传感器所发射和接收的声波,其振动频率都超过了人耳所能听到的范围。 它是通过计算声波从发射
温度波动范围大,由于它主要通过控制接触器的通断时间比例来达到改变加热功率 的目的,受仪表本身误差和交流接触器的寿命限制,通断频率很低。 成熟的温控产品主要以 “点位 ”控制及常规的 PID 控制器为主,它们只能适应一般温度系统控制,而用于较高控制场合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仪表,国内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形成商品化并广泛应用的控制仪表较少,因此不适合用此种方法作加热炉的温控系统。
学原理,本文提 出了一种采用双隔离窗的光透射新型液体浓度检测的实验装置。 如图 所示。 入射光线 待测液体 d n 蒸馏水 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论文 8 图 新型液体浓度检测系统光学部分 光学系统包括两个装有蒸馏水的参考水槽和一个装有待测液体的测量水槽,三个水槽之间由两个平行的光学透射窗隔开,水平入射的光线在由光学透射窗 1 进入待测液体时产生一个入射角 (图 )。 在装有蒸馏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