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溶液浙教版内容摘要:

→纯净的一氧化碳 解析:此题的考查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水、二氧化碳的检验、吸收方法以及实验装置的连接要求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又要懂得这些物质之间的性质上的区别,是一题综合性较高的实验题。 答案为:( 1)甲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分;丙装置的作用是检验、吸收和确认 CO2。 ( 2)连接顺序为:不纯的一氧化碳 → c → d → e → f → e → f → b → a →纯净的一氧化碳 例 2.下列反应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SO3+H2O== H2SO4 B. K2O+ H2O==2 KOH C. MgO+H2O== Mg(OH)2 D. Na2CO3+ H2O== Na2CO310H2O 解析: SO K2O均为可溶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或碱,但 MgO和 Mg(OH)2均不溶于水,就不会与水反应,所以答案选 C 例 3.下列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且常温下其饱和液是稀溶液的是 ( ) A.煤油和水 B. 蔗糖晶体和水 C.面粉和水 D. 氢氧化钙和水 解析:煤油与水是不相溶的二种液体,混合后只能形成乳浊液,那么 A是不符合要求的了;蔗糖可以溶解在水形成溶液,但常温下由于溶解度较大,所以在它达到饱和时,形成的是浓溶液,那么 B也是不对的,学生容易选错;面粉是有机物,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放入水里后,只能形成悬浊液,答案 C还是不对,则此题目的答案显然是 D。 ( 复习小结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