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的设计内容摘要:
件组成:一个 8 位 CPU; 128B 内部数据存储器RAM,包括 21 个特殊功能寄存器; 4KB( 4096 个单元)的在线可编程 Flash 片内程序存储器 FlashROM; 4 个 8 位并行输入 /输出口(即 I/O 口) P0、 P P P3口; 1 个可编程全双工的异步串行口; 2 个 16 位定时器 /计数器; 5 个中断源、 2个中断优先级;时钟电路,振荡频率在 033MHz。 AT89C51 单片机和 MCS51 指令完 全兼容,工作的电压范围在 4V 到 ,寿命: 1000 次写 /擦循环 [1]。 图 32为单片机内部结构。 图 32 AT89C51内部结构图 6 单片机的引脚定义 图 33 AT89C51单片机引脚 图 P0 端口( ): P0 接口是一个八位开路双向输入输出端口。 因为单片机内部没有接入上拉电阻,所以使用 P0 口时需要在外部接入上拉电阻。 当端口处于高电平“ 1”的时候,外部数据信号才能输入进单片机。 当然 P0 口也具有第二功能可以作为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使用,作此功能是不需要接上拉电阻。 在此设计中 P0 口 作为接入四位七段共阴极数码管的显示电路。 P1 端口( ): P1 口 也 是 一个双向的八 位 输入输出 口, 因为内部已经接入上拉电阻,所以在应用的时不必接上拉电阻。 P1 口 可以带动四个 lsttl 负载。 作为输入口使用时候,与 P0 口一样需要使接口处于高电平“ 1” , 才能读取外部数据。 做第二功能时,其中 可作为 MOSI 用, 当做 MISO, 当做 SCK用。 P1 口在本次设计中接入按键电路, 分别接入八个按键。 P2 端口( ): P2 口 也是一个不需要外接上拉电阻的八位端口。 端口置“ 1”时才可以输入信号。 基本用法和 P1 口类似。 作为第二功能时 P2 可以作为 出地址 总线 的高八位。 P3 端口( ): P3 端口在此设计中 端口接入开始按键, 端口接入复位按键, 端口作为抢答时间加键, 端口作为抢答时间减键, 和 端口分别作为答题时间加键和答题时间减键。 扬声器接在 端口。 7 功能电路的介绍 时钟频率电路的设计 单片机的工作过程要对各种指令在时间上有明确的次序,这种时间次序也叫做时序,所以单片机需要产生一个时钟信号。 时钟 电路如图 34 所示。 图 34 时钟 电路 产生时钟信号的方式是: 在 XTAL1( 18 脚)和 XTAL2( 19 脚) 引脚 接入一个振荡电路。 用两个 30PF 电容的 作用是 开启 振荡器 和 调 节 振荡频率。 接入的晶振fosc 来确定时钟周期,此时产生的信号为单片机最基本的时间单位,即时钟周期,用 振荡频率的 的倒数 代表它的 大小 ( 1/fosc)。 复位电路的设计 复位电路在单片机设计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单片机在刚开始运行的时候需要进行一次复位,以确保整个系统电路在要开始运行时保持一种最初状态,保证一开始 的运行 正常。 AT89C51 单片机 的第九 引脚 RESET,当 这个 引脚接收到两个机器周期( 24 个振荡脉冲周期)的高电平时, 就会 发生复位。 复位电路 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方式。 常见的方式有上电、手动和自动复位三种。 电路连接图如图 35 所示: 图 35 复位电路 8 显示电路的设计 我在本设计中采用的是动态显示方法。 数码管选 用 四位七段共阴极 数码管,接在 P2 端 口 , 查询显示程序利用 P0 口做段选码口输出 P2 低 3 位做位选码输出,当为低电平则能驱动数码管使其显示数字。 在 +5V 电压下接 10k 的电阻,保证正常压降。 4 位数码管动态显示原理与实现: 端口接动态数码管的字形码笔段, 端口接动态数码管的数位选择端。 4 位数码管的 8 个显示 a,b,c,d,e,f,g,dp 的同名端连在一起,另外为每个数码管的公共极 COM 增加位选端控制电路,位选端由独立的 I/O 线控制,当动态显示能够节约大量的 I/O 口,而且功耗较低。 通过查表法,将其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其中 P0 口为字型码输入端, P2 口低 3 位为字选段输入端。 在这里我们通过查表将字型码送给 7 段数码管显示, 4位七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如图 36 所示。 图 36 数码管显示电路 图 36 中数码管采用的是 4 位七段共阴极数码管,其中 AG 段分别接到单片机的 P0 口,由单片机输出的 P0 口数据来决定段码值,位选码 COM COMCOM4 分别接到单片机的 、 、 ,由单片机来决定当前该显示的是哪一位。 因为 P0 口在内部没有接上拉电阻,所以我们在外部电路中接 8 个 1K 的电阻用作 P0 口的上拉电阻,以此来在 P0 口无数据输出时,处于高电平状态。 键盘扫描电路的设计 单片机中有两种 键盘形式 :独立键盘和矩阵键盘。 独立键盘的硬件电路制作设计不是很难,并且 不需要编写复杂的程序控制。 因此在对硬件电路要求不是挺 9 高的情况下, 可以采取独立键盘的方式。 然而矩阵键盘 在制作时 不仅在电路 设计上 要求比较高, 并且需要设计编写复杂的程序 ,但是它不会占用太多的端口资源,基于这点矩阵键盘更适合按键较多的电路。 所以在 本次 键盘选用形式 中我们 选用 独立键盘,此次设计 总共 有 14 个按 钮 ,分别是 8 个抢答键、一个开始键、一个复位键、一个抢答时间加键、一个抢答时间减键、一个答题时间加键、一个答题时间减键。 如图 37 所示。 图 37抢答按键及调整按键 在图 37 中 8 个抢答按键接入单片机的 P0 口的 到 端口,每位 参赛者有 一个 抢答 按键,当有人按下按键时候,单片机会在这八个引脚读取相应的数值来识别是哪一个按键输入的。 P3 端口在此设计中 端口接入开始按键, 端口接入复位按键, 端口作为抢答时间加键, 端口作为抢答时间减键, 和 端口分别作为答题时间加键和答题时间减键。 扬声器接在 端口开始及结束按键接到单片机的 和。 报警电路的设计 在单片机中,我们通过 在单片机内部设计 程序 来调节 某个引 脚电平 的高低 ,那么在这个接口就会产生矩形波, 如果在这个接口上 接上一个 扬声器 就会发出声响。 扬声器接在单片机的 引脚。 报警电路设计图如图 38 所示。 10 图 38 报警电路 4 软件设计 主程序流程图 抢答器的主流程是:抢答开始后,会有很多抢答者按下按钮,此时单片机接收到多个输入信号,单片机进行筛选识别出最先到达的信号,并且进行保存记录。 在整个系统中,显示电路和和报警电路会根据实际情况接收的相应信号做出反应。 抢答器的主流程图如图 41 所示。 11 图 41 主程序流程图 抢答流程图 一次成功的抢答的流程是,在开始以后,三十秒的抢答时间内,有人按开 始 初始化 读键盘是否有键按 下 中断条件是否满足 无人抢答,持续报警 进入中断程序 开中断并响声提示 设定定时器值 并启动定时器 30 秒抢答时间并显示 并显示 调用读键子程序为延时程序 是否有键按下 60秒到中断返回 调用抢答者获得的回答问题子程序 12 下抢答按键,并开始六十秒答题倒计时,在答题时间结束内答题完毕。 次过程启动两次定时器中断。 抢答流程图如图 42 所示。 图 42 抢答流程图 子程序设计 定时中断 子程序 在抢答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单片机的定时功能,来对选手的抢答时间和答题时间进行计时。 这样以便让选手知道自己所剩的抢答和答题时间,以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抢答和答题。 所以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定时中断子程序,当在抢答时间结束时或者答题时间小于十秒的时候,抢答器的报警系统开始工作。 当时间结束以后,选手按下按键后抢答器不作出反应。 流程图如图 43 所示。 13 图 43 抢答器的定时中断流程图 外部中断 子程序 抢答器的大部分中断都是来自于外部电路,抢答是主要来源。 当有选手按下抢答键的时候,抢答器通过内部筛选确认,把 判断好的抢答选手号码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然后进行倒计时。 此时中断停止,次轮抢答结束,所有人无法再次抢答,除非复位进行下一轮。 流程图如图 44 所示。 14 外部中断0中断K0按下。 K1按下。 NYK2按下。 K3按下。 K5按下。 K4按下。 K6按下。 K7按下。 中断返回数码管显示01数码管显示02数码管显示03数码管显示04数码管显示05数码管显示06数码管显示07数码管显示08NNNNNNNYYYYYYY 图 44 系统 外部中断流程图 报警 子程序 报警子程序的作用是对系统功能实现的过程中进行提示,具体有以下两个:一是当抢答时间结束的时候发出声响,提示选手抢答时间结束,停止抢答。 二是在答题时间还有十秒钟的时候,持续报警,提示选手抓紧答题。 报警流程图如图45 所示。 15 图 45 报警流程图 控制 子程序 抢答器的控制功能由主持人掌控,可以对抢答的开始和复位,以及时间的调整。 只有在主持人按下开始。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的设计
相关推荐
示开关及光标设置: (初始化 ) 0000 1DCB D 光标显示 (1 有效 )、 C 光标显示 (1 有效 )、 B 光标闪烁 (1 有效 ) 0000 01NS N=1(读或写一 个字符后地址指针加 1 amp。 光标加 1), N=0(读或写一个字符后地址指针减 1 amp。 光标减 1) S=1 且 N=1 (当写一个字符后,整屏显示左移 ) s=0 当写一个字符后,整屏显示不移动
( 1)测试单片机软件功能的完整性。 这是针对所有单片机系统功能的测试,测试软件是否写得正确完整。 ( 2)上电、掉电测试。 在使用中用户必然会遇到上电和掉电的情况,可以进行多次开关电源,测试单片机系统的可抗性。 ( 3)老化测试。 测试长时间工作情况下,单片机系统的可抗性。 必要的话可以放置在高温、高压以及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测试。 ( 4) ESD和 EFT 等测试。
括为表 2- 4 表 2- 4 ISD2560/90/120P 地址功能表 第三章 LM386 语音功率放大器 为了使语音芯片的性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需在 1 15脚即 SP+,SP之间加一个LM386语音功率放大集成电路。 它的 6脚为电源正极, 4脚接地。 3脚为选择输入端, 5脚为输出端。 8脚为增益控制端, 7脚微旁路端。 它具有如下特点: ( 1) 工作电压范围( 4V12V) (
空穴复合发光。 除了这种发光复合外,还有些电子被非发光中心(这个中心介于导带、介带中间附近)捕获,而后再与空穴复合,每次释放的能量不大,不能形成可见光。 发光的复合量相对于非发光复合量的比例越大,光量子效率越高。 由于复合 是在少子扩散区内发光的,所以光仅在靠近 PN 结面数 μm以内产生。 理论和实践证明,光的峰值波长 λ与发光区域的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E g 有关,即 λ≈1240/Eg (
木斯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 10 LED 通以恒定的电流。 这种驱动方法需要有寄存器、译码器、驱动电路等逻辑部件。 当需要显示的位数 增加时,所需的逻辑部件以及连接线也相应增加,成本也增加。 另一种是动态驱动法,这种方法是给欲点亮的 LED 通以脉冲电流,此时 LED 的亮度是通断的平均亮度。 为保证亮度,通过 LED 的脉冲电流应数倍于其额定电流值。
件: (1) 控制器 控制器是单片机的指挥控制部件,控制器的主要任务是识别指令,并根据指令的性质控制单片机各功能部件,从而保证单片机各部分能自动而协调地工作。 单片机执行指令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的。 首先从程序存储器中读出指令,送指令寄存器保存,然后送至指令译码器进行译码,译码结果送定时控制逻辑电路,由定时控制逻辑产生各种定时信号和控制信号,再送到单片机的各个部件去进行相应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