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软件工程电子教案内容摘要:

和设计原则,过程设计工具的选择和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 重点 :人 机接口设计的指导原则 ,字符型接口设计的格式 ,图形接口设计的特点 ,图形逻辑图的使用 ,结构程序设计的概念与技术 . 难点 :使用图形逻辑图进行模块逻辑开发 ,非结构程序转换为结构程序的技术 . 教学基本内容: 人机界面设计 设计问题 1.系统响应时间; 用户帮助设施; 出错信息处理; 命令交互 设计过程 人机界面设计指南 过程设计的工具 程 序流程图 盒图( NS图) 判定表和判定数 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 Jackson图 程序复杂程度的定量度量 McCabe方法和 Halstead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是运用多媒体工具,以教师讲解的方式为主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 作业:教材 P131: 5 参考资料: [1]《软件工程方法与实践》 胥光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2]《软件工程导论》(第三版) 张海藩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3]《软件工程》( 第一版)齐治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 备注: 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程教案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 实验课 √ 习题课□ 实践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课时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实验 五 :写出拟开发系统的 详细设计 方案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通过实例使同学们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技 术 实验 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设计界面,描绘程序流程图 重点 :程序流程图。 难点 :程序流程图 . 实验基本内容: 功能结构图设计,软件处理流程设计,输出设计(主要指打印输出设计),存储文件格式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输入设计(主要指数据录入卡设计)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老师布置,学生讨论,最后由学生得出结论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 作业: 结构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区别。 如何设计出很好的操作界面。 怎 详细设 计和总体设计的区别。 讨论:根据每个小组的项目题目,写出 详细设计 报告 参考资料: [1]《软件工程方法与实践》 胥光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2]《软件工程导论》(第三版) 张海藩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3]《软件工程》( 第一版)齐治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 备注: 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程教案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 实验课 □ 习题课□ 实践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课时 授 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 7章 实现 编码 软件测试基础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确认测试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编码和测试及实现,通过这个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选择一种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 将软件设计的结果翻译成程序,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并且熟悉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的方法。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选择合适的程序开发语言,了解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重点 :程序语言的选择。 难点 :程序语 句的处理 . 教学基本内容: 编码 如何选择程序设计语言及编码的风格 软件测试基础 软件测试的目标、准则、测试方法、测试步骤和测试阶段的信息流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主要是从 5个方面对模块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 自顶向下的集成测试和自底向上集成测试和不同集成测试策略的比较 确认测试 确认测试的范围、软件配置复查和 Alpha和 Beta测试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是运用多媒体工具,以教师讲解的方式为主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 讨论: 让学生讨论 自己所熟悉各种开发语言的优缺点 说明测试在软件开发过成中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1]《软件工程方法与实践》 胥光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2]《软件工程导论》(第三版) 张海藩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3]《软件工程》( 第一版)齐治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 备注: 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程教案 授课方式 (请 打√) 理论课 √ 实验课 □ 习题课□ 实践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课时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 7章 实现 白盒测试技术 黑盒测试技术 调试 软件可靠性 小结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熟悉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概念和方法。 掌握程序的调试过程,了解软件的可靠性的一些估算方法 教学 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白盒测试技术和黑盒测试技术, 软件可靠性的定义和评价方法以及程序的调试过程 重 点 : 白盒测试技术和黑盒测试技术 难点 : 白盒测试技术和黑盒测试技术 教学 基本内容: 白盒测试技术 逻辑覆盖、控制结构测试 黑盒测试技术 等价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 调试 调试过程、调试途径 软件可靠性 软件可靠性的定义和软件平均无故障时间的估算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 由结合多媒体课件和板书讲解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 讨论 : 白盒测试技术和黑盒测试技术的区别 参考资料: [1]《软件工程方法与实践》 胥光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2]《软件工程导论》(第三版) 张海藩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3]《软件工程》( 第一版)齐治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 备注: 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程教案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 实验课 □ 习题课□ 实践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课时 授课题目(教学章、 节或主题): 第八 章 维护 软件维护的定义 软件维护的特点 软件维护的过程 软件的可维护性 预防性维护 软件再工程过程 小结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通过本章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 掌握软件维护的定义,特点、过程;明确软件维护的重要性,了解软件的再工程过程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介绍软件维护的定义 ,软件维护的特点以及软件维护的组织过程 , 从决定软件可维护性的几个因素来阐述软件的可维护性。 然后概述软件的再工程过程 重点 :软件维护的过程。 难点 :软件维护的过程 . 教学基本内容: 软件维护的定义 软件维护就是软件已经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 软件维护的特点 结构化维护与非结构化的维护 ;维护存在的问题 软件维护的过程 维护过程本质上是修改和压缩了的软件定义和开发过程 ,而且事实上远在提出一项维护要求之前,维护就开始了,通常情况下维护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维护组织、维护报告、维护的事件流、维护记录、维护活动。 软件的可维护性 决定软件的可维护性主要有以下 几个因素: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移植性 、可重用性。 文档也是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重要因素。 预防性维护 软件再工程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是运用多媒体工具,以教师讲解的方式为主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 作业:教材 P192:1 讨论: 软件维护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1]《软件工程方法与实践》 胥光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2]《软件工程导论》(第三版) 张海藩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3]《软件工程》( 第一版)齐治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 备注: 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程教案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 实验课 □ 习题课□ 实践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课时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九 章 面向 对象方法学引论 面向对象的方法学概述 面向对象的概念 面向对象建模 对象模型 动态模型 功能模型 3种模型之间的 关系 小结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本章是对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一个简要的介绍,由于学生在先期课程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所以本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面向对象的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 熟悉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 将所学的 面向对对象的建模 方法应用到开发的项目中去。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介绍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和常用的 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 , UML语言 的使用 及一些功能模型的实例和常见的几中模型之间的关系。 重点 :面向对象的概念与应用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 特性 ,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 . 难点 :面向对象的分析 . 教学基本内容: 面向对象的方法学概述 面向对象的要点、优点; 喷泉模型:在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学开发软件时,重点应该放在生命周期中的分析阶段。 而喷泉模型,就是典型的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模型。 面向对象的概念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对象:对象是由描述该对象 属性的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施加的所有操作封装在一起构成的同意体。 类:类就是对具有相同数据和相同的操作一组相似对象的定义。 实例:实例就是由某个特定的类所描述的一个具体的对象。 消息:消 息就是要求某个对象执行在定义它的哪个类中所定义的某个操作的规格说明。 方法:方法就是对象所执行的操作。 属性:属性就是类中所定义的数据,它是对客观世界实体所具有的性质的抽象。 封装: 封装就是对信息的隐藏。 继承:继承是子类自动地共享基类中定义的数据和方法的机制。 多太性:多态性是指子类对象像父类对象也可以发送给子类对象。 重载:函数重载和运算符重载。 面向对象建模 为了开发复杂的软件系统,系统分析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抽象出目标系统的特性,使用精确的表示方法构造系统的模型,验证模型是否满足用户对 目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