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内容摘要:

在哥尔克村 列宁逝世 约瑟夫 维萨里昂诺维奇 斯大林 原姓朱加什维利 Stalin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 政治家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经过 工业化建设 和 农业集体化 ,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取消 “ 新经济政策 ”。 到 20世纪 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海报 《 完成五年计划 》 1928年~ 1932年 (苏联在 20世纪 30年代为宣传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而绘制)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 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 苏联“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 (始建于 1932年 当时欧洲最大的水电站) 拖拉机生产线 这是苏联 1932年为宣传工业化而印发的海报。 1931年,斯大林提出了 “ 技术决定一切 ”的口号。 1935年 5月,斯大林又提出 “ 干部决定一切 ” ,作为对 “ 技术决定一切 ” 的补充。 “技术决定一切 ”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 6 6 4 3 4 3 钢 5 5 5 4 3 3 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所占地位 第一个 “ 五年计划 ” ( 1928~ 1932)只用了 4年零 3个月便提前完成。 到 1932年,苏联已 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 70%,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优越性。 1933年~ 1937年,经过 第二个 “ 五年计划 ” ,苏联工业产量比十月革命前的 1913年几乎增长 5倍,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苏联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 二五 ” 计划也以四年零三个月提前完成。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 1921年 ~ 1940年) ① 提前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② 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③ 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1929~ 1933年苏联大规模开展的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 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1928年 11月,联共 (布)中央全会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 到1937年 , 93%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 , 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 农业集体化消灭了富农阶级,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其中出现的强迫命令现象,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和后果。 1929年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 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 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