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散文复习内容摘要:
,答题要注意这一点。 文中有五六处提到“奉茶”,实际上可归为三类:第一类是现在眼前所见的“奉茶”,第二类是回忆中曾经见到的“奉茶”,第三类是指升华人生层面的“奉茶”。 写作内容作用题 【 知识储备 】 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等。 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的线索。 照应(呼应) 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 二、原因概括题 分条列出依据题 由果溯因题 简述概括题 例 1: ( 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 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 答案: ① 《 述异记 》 中早有关于泰山来历的记载。 ②先后有 72位君王登临泰山封禅。 (或:先后有 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福) ③历代文人墨客对泰山充满景仰。 答题指导 要理解第 3段的这句话,需要认真阅读相关联的上下文,可以看出该句主要承上,要从 2段中找出答案,只要抓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例 2:( 2020年高考江苏卷)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6分 ) 答案 : 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 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 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 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解析 :从上文看,文章谈到了都江堰与“上善若水”思想的某种契合,谈到了作者作出评价的直接依据(第 3段);从下文看,第 5段,倒数第 2段从不同方面解释了作者评价的原因。 筛选并整合这些信息,答案就出来 了。 原因概括题 命题特色 概括内容要点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 这类题多以问“为什么(或原因、理由是什么)”形式出现,故选“原因概括题”为代表。 内容概括有整体概括和局部概括两种,而“原因概括题”则是全文内容要点的概括。 这类题常见的 提问方式 : ①作者这样说(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②综观全文,概括 的主要原因。 ③概括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 2020年全国卷 Ⅰ ) 其他提问方式 :①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 ( 2020年重庆) ②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 ( 2020年广东) “原因概括题”虽说难度不大,但答案组织要求高:既要关注 显性 要点,又要注意挖掘 隐性 要点,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且不要遗漏要点。 原因概括题总结 : 原因概括题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 这种题型建模表现在三个方面: 关注提问模式(常见提问模式见前面“命题特色” 2 (1) 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 这些“果”从何而来。 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故这类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 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这多“因”的数量找全。 (2) 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 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其上下文,往往是答案要点最密集的地方。 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 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 这时 ,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 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是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的结合,隐性要点易疏漏,作答时要有挖掘隐性要点的意识和原则。 3. 它无固定的答题模式,但根据题目要求不同,一般有 (1)、 引述 ,即择用原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作为试题 (2)、 整合 ,即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 (3)、 概括 ,即不能用文中的现成的词句作答,必须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另外,原因概括题答案组织最好规范,可用:因为①②③ …… 这种形式回答。 三、体会含意题 语句的理解题 语句意蕴题 例 1:( 10年高考江西卷)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 (每种不超过 15个字 )(6分 ) 答案 : 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 忧国忧民者苦难的象征; 屈原殉国之处。 (任选两点) 解析 :“汨罗江”在文中出现的次数较多,随着语境的变化,其具体含义也有所不同。 第二段“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实际上就赋予了特定时间 —— 端午节,饮的不是普通的水,而是与屈原相关的一种“精神寄托”。 第五段“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是运用了“苦”的多重含义,代指一种“苦难”。 第十五段中列举的人物实际上就指出“汨罗江”应为殉难所。 例 2:( 10年高考全国卷一)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 4分) (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案 : ( 1)、①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②灯下的温暖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 ( 2)、①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怅惘;②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 解析 :第 1题结合上段“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一句,可见当时它对一个普通家庭的重要性;而祖孙牵系,灯下苦读的温馨画面,更是作者倍感珍惜的精 神财富。 第 2题“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作者独对万家灯火,怅然若失;而今万灯闪亮,但却“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 例 3:( 10年高考天津卷)文章结尾说“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 这句话有那几种含义。 请概括回答。 ( 5分) 答案 : ( 1)故乡是世界的缩影 ( 2)作者对故乡的爱是永恒的 ( 3)童年在北极村学到的一切,奠定了坐着人生基础 ( 4)故乡是坐着人生思考与创作精神之源 ( 5)故乡使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得以升华 解析 :本文先是通过对故乡物与人的回忆,写出了故乡对作者人生与创作的影响,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又在结尾处将童年时把故乡当做世界,与成年后,世界只是一个北极村,用“回过头来一想”贯联在一起,旨在重申主题。 分析概括时,要从故乡与作者的相互关系出发。 体会含意题 命题特色 体会含意题主要是针对考点“体会主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而设置的题型,意在考查句子内容的 思想性。 体会含意题总结 : 体会含意题主要考查对句子丰富含意的体会能力。 对这种题型: 关注提问模式 体会句子含意题提问直接而明显,主要有以下提问 ①对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②请简析该句的内容。 ③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把握思维模式 所谓“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 句内三看 ,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 句外三看 ,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 规范答题模式 体会含意题设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 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 :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 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 ,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 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 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法。 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修辞手法,体会时应 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几块,逐层体会。 四、鉴赏表达特色题 列出技巧题 鉴赏技巧题 技巧作用题 语言特色题 例 1:( 10年高考天津卷)概括说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故乡植物的生命有哪些特点。 描写这些植物时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3分) 答案 : 生命短暂,生命力强; 拟人。 解析 :第 2段用拟人手法写了植物两个方面:一为在短暂夏季的疯长与经霜后的迅速凋落,一为衰亡了的植物转年春天的勃勃生机。 概括时,要注意植物在不同季节的表现以及给予作者的感受。 例 2:( 10年高考上海卷)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中考语文散文复习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中考生物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复习
物镜 40 答案: A 5 . ( 2020 莆田 )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 , 若要转换物镜 , 需要调节 ( ) A . 光圈 B . 转换器 C . 反光镜 D . 目镜 答案: B 6 . ( 2020 中考变式题 ) 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 A . 进行足球比赛的智能机器人 B . 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各种生物化石 C . 通过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 D . 引起艾滋病的 H I V
中考生物泌尿系统的复习课件
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物质。 ,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解读数据 成分 血浆 / 原尿 / 尿液 / 蛋白质 微量 葡萄糖 氨基酸 无机盐 水 920 980 960 尿素 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 尿液的形成 水 无机盐 尿素 葡萄糖 全部葡萄糖 大部分水 部分无机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形成原尿)
中考物理复习设计型实验
并简要说明 .(2)每种方法在不拆除原有电路接线的条件下 , 只允许选添一种器材接入电路 . 图 241 答案 【 答案 】 方法一:闭合开关 S,用电压表测 Rx两端的电压 Ux. 用电流表测出 Rx中的电流 ,如图 242(a)所示 . 方法二:闭合开关 S,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电压 U,用电流表测出 Rx中的电流为 ,如图 242(b)所示 . 典型例题解析 方法三:闭合开关 S,断开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