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辛弃疾词2首内容摘要:
《 水龙吟 》 中所抒发的 “ 登临意 ”有着怎样的意绪。 辛弃疾的登临意是复杂的。 眺望楚天清秋山水,引发家国恢复的忧患;听闻江南落日哀鸿,牵动游子流寓的悲思;拍握身边宝剑栏杆,空怀英雄北伐的壮志。 思想古人胸襟抱负,深感功业难成的悲愤。 登临所见的景物,被涂抹了一层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悲怆的色彩。 这首词是词人在建康通判任上作。 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乡关之思和家国之恨。 接着表现了词人如离群的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 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现出一个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 下阕不用直笔,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其中有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悲叹。 结处的 “ 英雄泪 ” ,见慷慨呜咽之深情。 辛弃疾 仲谋:孙权的字,孙权曾在京口建立吴都。 风流:指英雄遗风,英雄伟业带来的影响。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金戈铁马:指精锐的军队。 气吞万里:豪气能吞吐万里江山,言容气概非凡 元嘉:刘裕之子刘义隆的年号,指刘义隆。 狼居胥:山名,在内蒙境内。 汉霍去病击匈奴至 此,封山而还。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佛狸 b236。 l237。 :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 大好江山古今恒在,(只是)无处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当年繁华的景象歌舞楼台,连同英雄业迹都在历史的风雨吹打中而随时光流逝了。 (如今)夕阳映照着荒凉草木,在那普通的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南朝宋武帝刘裕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刘裕率领精锐军队北伐,气势像猛虎一样,扫荡万里,把盘踞中原的敌人都赶跑了。 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效法前人再封狼居胥山。 他草率从事,只落得兵败逃跑,仓皇失措。 南归至今,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 往事怎能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帝佛狸的祠庙前,眼下一片神鸦的啼叫声和祭社的鼓噪声。 由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这首词怀古抚今,以词论政,是其特色。 词作于词人镇江知府任上,时诗人 66岁。 宋宁宗嘉泰四年 (1204年 ),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 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重要基地。 辛弃疾不同意韩侂胄草率北伐的主张,韩就把他调离了镇江。 这首词几乎是给韩的一封“ 谏书 ”。 词借 “ 怀古 ” 赞颂孙权、刘裕的英雄业绩和刘义隆兵败故事,批评南宋当政者草率北伐急于事功,表达自己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热切愿望。 即景言事。高二语文辛弃疾词2首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高二语文鹏之徙于南冥
有力量。 ( 13): •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 培 风;背负青天,而莫之 夭阏 ,而后乃今将 图 南。 • 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 乘 风;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 阻碍 它,然后才 打算 往南方飞。 • 理解: 为了强调鹏鸟“有所待”,作者连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才能图谋南行。 (
高二语文语言表达连贯
群众给它取名叫 “ 丰鲤 ”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 _____和村民们一起投入抢收战斗 ① 就象勇猛的战士一样 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③马上扔下背包 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A.② ④ ① ③ B.① ④ ② ③ C.④ ② ③ ① D.④ ③ ① ②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养老院休养。 _____江岸的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