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言而有信内容摘要:
文 子曰:“ 狂 而不直, 侗 而不愿 , 悾悾 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 疏通文意 词 语 狂: 急躁、狂妄。 侗: t 243。 ng,幼稚无知。 愿: 谨慎、小心、朴实。 悾悾: k ōng,诚恳的样子。 译 文 孔子说:“狂妄又不坦率,无知而又不老实,表面上诚恳却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这种人怎么会是这样。 ” 评析: 本节孔子指出了不屑了解和交往的三种人。 这三种人,可取之处尽失,孔子对之深恶痛绝,认为是不堪教育的人,也是不屑了解的人。 原 文 子张问 崇德、辨惑。 子曰:“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祗 以异。 ’” 疏通文意 词 语 崇德、辨惑: 尊重道德,辨别迷惑。 主: 以 …… 为根本。 徙义: 徙,靠拢。 向义靠扰。 祗: 只 译 文 子张问如何尊重道德和辨别是非迷惑。 孔子说:“以忠心诚实为根本,使自己的行为向义靠拢,尊重道德。 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做人的确不在于他的富有,而只在于他有奇异的才能。 本章里,孔子谈的主要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他希望人们按照“忠信”、“仁义”的原则去办事,否则,感情用事,就会陷于迷惑之中。 疏通文意 思考:结合本章内容,说说孔子提倡的处事原则是什么。 原 文 子张问 行。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 蛮貊 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 笃敬 ,虽州里,行乎哉。 立则见其 参 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 衡 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 诸绅。 疏通文意 词 语 行: 通达、行得通的意思。 蛮貊: 别的部族国家。 蛮在南,貊,音m 242。 ,在北方,指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贬称。 笃敬: 忠厚谨慎、恭敬实在。 参: 列,显现。 衡: 车辕前面的横木。 诸: 之于 译 文 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 孔子说:“说话要忠诚老实,行事要忠厚慎重,即使到了别的部族国家,也可以行得通。 说话不忠诚守信,行事不忠厚慎重,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 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就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了。 ”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思考 1: 这章孔子答子张如何使自己行得通的问题,强调了 忠信、笃敬的重要性。 试分析他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疏通文意 明确: 首先从正面论述: “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 孔子认为,只要说话忠诚守信,行事笃实厚道,对人恭敬,就能到处行的通,纵使去文化教育、民风习俗完全不同的蛮貊地区,也畅通无阻。 接着从反面进行论述: “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 如果言不忠不信,行不笃不敬,那么即使在文化教育、民风习。高三语文言而有信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语言运用表文转换复习
而来呢 ?只要细看一下文字信息,其中有 “ 学生阅览室 ” 的暗示,也刚好与图书损坏的情况连起来了,原来 学生正是损坏的主体 ,这就涉及 学生的道德水平、公德意识 ,另一条隐性结论也就浮出了水面。 答案 (1)该校 80%的图书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 (2)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2020年高考山东卷试题 ) 下列图表是对我国少儿电视节目有关情况的抽样抽查结果。 请仔细阅读
高三语文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例 • 有这样一则材料 •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尽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 ( 《 列子 汤问 》 ) •不仅会教歌,也会教做人;讲究教育方法,善于诱导。 •c、延伸立意 完成了上面的几个分析以后,同学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写作了。 材料式议论文的立意 • ② 求同思维法
高三语文置身诗境景明情
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杜甫) “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 (沈德潜) 一要重点关照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的 “ 绿 ” 字, 杜甫的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中的“ 溅 ”“ 惊 ” 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张先 “ 云破月来花弄影 ”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