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轮述类文本阅读复习内容摘要:
深层含义 方法指导 : 一、答案一般都是 由浅入深 : 先有 表层意 ,然后才有 深层意。 二、所有的论据和论证都是为论点或作者的观点服务的。 • 作者认为,当下的“国学热”折射了一种“焦灼”心态。 在文本中,这种“焦灼”心态 • 具体指什么 ? 答:担心民族文化在 西方文化的影响 (冲击)下, 失去自身特色 , 沦为 没有文化的西方的 精神殖民地 ,从而 影响中华民族的复兴。 (每点 1分,全对 5分) •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 国学的焦灼 • 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年。 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 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文化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 从 1840年至今,我们每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 1840年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 按一些激进国学家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 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 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 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 在当下的“国学热”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 …… 整个 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 ”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 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娃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毒菌、有浊浪,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代谢物污染着的大海。 在相当数目的国学家眼里,西方传来的文化与思想就只能起到破坏和摧毁中华文明的作用。 这其间折射出的对自我民族的不自信,也是颇值得玩味的。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节文字的内容 国学焦灼的本质 • 而事实证明, 1840年以来,本土新创造的文化都已经不再是,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中华传统,但其中却不乏优秀杰出的成果,以至于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无论是在文学成就还是思想成就上,都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很多 2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比如鲁迅、胡适、李大钊等,自然是鼓吹自由、民主、科学等“西方观念”的代表,也是“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的知识分子。 但是, 《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和 《 爱弥儿 》 相比, 《 尝试集 》 与 《 神曲 》 相比, 《 庶民的胜利 》 与托马斯 •潘恩的 《 常识 》 相比,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真的能一致。 请用一。高三语文第一轮述类文本阅读复习
相关推荐
原因。 ④ 再次,解释。 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 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 解题格式: •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 (描写 )+叙 (描写 )什么+抒什么情。 •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 (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2)体味最能传达诗人心理活动的关键性词语。 如鉴赏朱庆馀 《 闺意献张水部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要揣摩第三句之 “ 问 ” :它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的忐忑不安的心理。 • (3)弄清形象塑造与物景描摹的内在关系。 如李白 《 独坐敬亭山 》 中的 “ 众鸟 ”“ 孤云 ”“ 敬亭山 ” ,看似寻常物景
中览古 》 :“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 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盛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 ④ 比喻:运用比喻,可以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 如贺铸的 《 青玉案 》 : “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词人一连用了三种事物比喻 “ 闲愁 ” ,仔细分析
能向谁去诉说呢。 “ 纵有 ”“ 更 ” 这些词语写出了作者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人微、至尽至极的地步。 诗歌形象: 抒情主人公 意象 ——“ 寒蝉 ” 、 “ 暮霭 ” 、 “ 杨柳岸 ”、 “ 晓风残月 ” 等 • 诗歌语言: • 炼字艺术 : 形容词“残”等; 副词、连词 “ 便纵有 ” 、 “ 更与 ”等; 叠词 “ 去去 ” 、 “ 沉沉 ”
) 流水 淙 淙 (zōnɡ) • B.形 骸 (h225。 i) 木 讷 (n232。 ) 白 桦 林 (hu224。 ) 叱 咤风云 (zh224。 ) • C.浸 渍 (z236。 ) 晃 眼 (huǎnɡ) 露 马脚 (l249。 ) 泾 渭分明 (jīnɡ) • D. 皈 依 (ɡuī) 巷 道 (xi224。 nɡ) 唱主 角 (ju233。 ) 处之泰然 (chǔ) • 【 解析
除 ⑫ ch225。 n____猫 • ⑬城 y____ ⑭ 穿suō____ • ⑮ 葱 l243。 nɡ____ ⑯ 参 y249。 ____ • ⑰ cǎn____痛 ⑱chu242。 ____泣 • ⑲ ch232。 ____销 ⑳ chuō____穿 • 粗 ɡuǎnɡ____ c237。 ____谱 • ch224。 ____那 ch225。 ____找 • ch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