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轮诗歌鉴赏解题思路指导复习内容摘要:
能向谁去诉说呢。 “ 纵有 ”“ 更 ” 这些词语写出了作者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人微、至尽至极的地步。 诗歌形象: 抒情主人公 意象 ——“ 寒蝉 ” 、 “ 暮霭 ” 、 “ 杨柳岸 ”、 “ 晓风残月 ” 等 • 诗歌语言: • 炼字艺术 : 形容词“残”等; 副词、连词 “ 便纵有 ” 、 “ 更与 ”等; 叠词 “ 去去 ” 、 “ 沉沉 ” 等。 语言风格 : 婉约凄凉、平易自然。 • 诗歌技巧 • 正面描写 : “执手相看泪眼”等; 细节描写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侧面描写 : “寒蝉凄切”等; 虚实结合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等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景语情语 )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直抒胸臆 : “夗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诗歌技巧: 卒章显志 (篇末点题)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想象(或联想)、烘托(或衬托) 诗歌内容: 表达爱情(或亲情、友情)。 2020新课标全国卷 雨 雪 曲 江 总① 雨雪隑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 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侍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挃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 地点: 时令: 事件: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高三语文第一轮诗歌鉴赏解题思路指导复习
相关推荐
深层含义 方法指导 : 一、答案一般都是 由浅入深 : 先有 表层意 ,然后才有 深层意。 二、所有的论据和论证都是为论点或作者的观点服务的。 • 作者认为,当下的“国学热”折射了一种“焦灼”心态。 在文本中,这种“焦灼”心态 • 具体指什么 ? 答:担心民族文化在 西方文化的影响 (冲击)下, 失去自身特色 , 沦为 没有文化的西方的 精神殖民地 ,从而 影响中华民族的复兴。 (每点 1分
原因。 ④ 再次,解释。 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 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 解题格式: •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 (描写 )+叙 (描写 )什么+抒什么情。 •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 (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2)体味最能传达诗人心理活动的关键性词语。 如鉴赏朱庆馀 《 闺意献张水部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要揣摩第三句之 “ 问 ” :它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的忐忑不安的心理。 • (3)弄清形象塑造与物景描摹的内在关系。 如李白 《 独坐敬亭山 》 中的 “ 众鸟 ”“ 孤云 ”“ 敬亭山 ” ,看似寻常物景
) 流水 淙 淙 (zōnɡ) • B.形 骸 (h225。 i) 木 讷 (n232。 ) 白 桦 林 (hu224。 ) 叱 咤风云 (zh224。 ) • C.浸 渍 (z236。 ) 晃 眼 (huǎnɡ) 露 马脚 (l249。 ) 泾 渭分明 (jīnɡ) • D. 皈 依 (ɡuī) 巷 道 (xi224。 nɡ) 唱主 角 (ju233。 ) 处之泰然 (chǔ) • 【 解析
除 ⑫ ch225。 n____猫 • ⑬城 y____ ⑭ 穿suō____ • ⑮ 葱 l243。 nɡ____ ⑯ 参 y249。 ____ • ⑰ cǎn____痛 ⑱chu242。 ____泣 • ⑲ ch232。 ____销 ⑳ chuō____穿 • 粗 ɡuǎnɡ____ c237。 ____谱 • ch224。 ____那 ch225。 ____找 • ch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