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比喻复习内容摘要:

(四)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比 拟 (一)什么叫比拟。 —— 就是运用联想,故意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 修辞效果: 赋予感情。 ) (二)比拟的三个构成要素: A、本体:表达对象 B、拟体:拟想的其他事物(通常总是隐去) C、拟语:述说其他事物的词语 拟人:把物当人写。 ①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 袅娜 地 开着的,有 羞涩 地打着朵儿的。 ②这时,春风 送来 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 眨眼 欢笑 ,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 给予肯定与鼓励。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①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祥林嫂) 是一个 活物。 ②我在记忆中保存这一支永不凋谢的花 —— 洁白 的 祝福 ,献给一切追求真与善的眼睛,愿心灵美丽。 (三)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四)运用比拟应注意的问题: 比拟的表达效果主要是赋予感情,因此使用比拟特别要注意感情真切自然,用语和谐,既要符合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与人或事物的情况相协调。 如“敌人 夹着尾巴 逃跑了”、“白灵鸟在树上 欢快地歌唱 ”。 比拟不像比喻那样追求两个事物的相似点,而是直接把本体当作拟体,并使本体具有拟体的特点。 通 感 (一)什么叫通感。 —— 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 又称“移觉”。 “通感” 是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