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实验复习内容摘要:

( 3)设计一张表格,用于实验时记录数据。 • [例 14]根据实验原理和材料用具 , 设计实验确定细菌质粒的抗菌素基因所抗的抗菌素的类别。 • 实验原理:作为运载体的质粒 , 需有标记基因 , 这一标记基因是抗菌素抗性基因。 有抗性基因的质粒可用做运载体。 • 材料用具:青霉素 、 四环素各 10万单位溶液 、 菌种试管 、 灭菌的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 、 酒精灯 、 接种环 、一次性注射器 、 无菌水 、 恒温箱 • 方法步骤: • 预期: [例 15]在人群中有耳垂与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 ,已知有耳垂是显性性状 , 无耳垂是隐性性状。 某兴趣小组计划调查 A市 100个家庭的父母与子女间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 ( 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 ) , 作为一次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如果你是该小组的一位成员 ,请完成下列任务: ⑴ 请为本次活动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目的。 ⑵ 请设计一张表格 , 用于调查时统计数据 , 并给表格定出一个标题。 标题: 表格: ⑶该研究的一个不足之处是:。 [例 7]某实验小鼠适宜生活在 25℃ 左右的环境中,为探究低于适宜温度的环境(如 10℃ )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能量代谢的强弱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表示),请依据所给的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材料和用品,在给出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探究实验,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室温度: 25℃ 左右 材料和用品:小鼠、冰袋、秒表等 方法和步骤: 步骤 1:将小鼠放入广口瓶的笼子内, 加塞密闭。 打开夹子( A)、( B)、 ( C),片刻后关闭夹子( B), 用注射器抽取 10毫升氧气备用。 关闭夹子( C), 打开夹子( B), 使水检压计液面左右平齐。 步骤 2: 步骤 3: 结果预测和结论:① ② ③ 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和结论应是。 原因是。 [分析 ]本题考查了温度对恒温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相关知识,还涉及了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 考查了实验设计中完善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和能力。 这是一道有关探究性实验的试题,题目已确定实验目的,提供了实验材料、用品、实验装置、实验室温度条件和部分实验步骤,要求考生完成该实验步骤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和推导结论,对最可能的实验结论进行解释。 本题的信息量非常大,既有文字信息,也有图解信息和实验用具的使用信息等。 考生首先要耐心、仔细地阅读和理解。 特别是实验装置部分,涉及物理、化学的一些实验用具和原理,考生可能较少使用或没用使用过,因此,该部分是新情景。 步骤 1示范了图示装置的各种用具的使用方法,要求考生通过提取图文信息理解各种实验用具的作用,学会使用并运用于步骤 3的设计中。 解题突破口是:明确和理解实验目的。 因为运用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预测结果和推导结论等均以实验目的为出发点,为实验目的而服务的。 由题干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低于适宜温度的环境(如 10℃ )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本实验的单一变量(自变量)是温度 (适宜温度即 25℃ 和低于适宜温度即 10℃ ),因变量是小鼠能量代谢的强弱变化。 本实验设计要解决实验目的中的 2个主题问题。 问题 1:怎样控制自变量 温度的变化。 已知实验室的温度为 25℃ 左右,适宜温度条件已具备,那么怎样营造 10℃ 左右的温度环境呢。 题目提供了冰袋和温度计。 问题 2:怎样测量因变量 小鼠能量代谢强弱的变化。 题干要求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表示。 既然需要计算单位时间,所以题干提供了秒表。 如何测定耗氧量。 题干提供了一个较复杂的装置。 首先需要有氧气,所以装置中有氧气袋。 氧气的使用量是多少。 题干提供了两个用具,其一是注入小鼠生活环境中的氧气量,用 20mL注射器测量;其二是消耗了的氧气量,用无刻度的水检压计测量。 由于水检压计是没有刻度的,显然需要秒表来计算单位时间内水检压计液柱的变化。 为了排除非实验变量 小鼠呼吸作用呼出的 CO2 对该实验的影响该实验设计用氢氧化钠吸收 CO2,排除了干扰,保证了实验变量的唯一性。 本实验运用了自身对照实验的方法来控制实验变量。 首先是在 25℃ 条件下测定小鼠的代谢变化,然后其它条件不变,只降低温度,再测定小鼠的代谢变化。 设计时还需要注意使用重复性原则。 本题后半部分考查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结论推导能力和分析结论的能力。 在这里应注意两点:一是必须以预测的实验结果(即单位时间的耗氧量)为依据,分析能量代谢强弱变化的结论,不能主观臆测。 二是根据恒温动物需要调节产热和散热来恒定体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