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实验复习内容摘要:
( 3)设计一张表格,用于实验时记录数据。 • [例 14]根据实验原理和材料用具 , 设计实验确定细菌质粒的抗菌素基因所抗的抗菌素的类别。 • 实验原理:作为运载体的质粒 , 需有标记基因 , 这一标记基因是抗菌素抗性基因。 有抗性基因的质粒可用做运载体。 • 材料用具:青霉素 、 四环素各 10万单位溶液 、 菌种试管 、 灭菌的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 、 酒精灯 、 接种环 、一次性注射器 、 无菌水 、 恒温箱 • 方法步骤: • 预期: [例 15]在人群中有耳垂与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 ,已知有耳垂是显性性状 , 无耳垂是隐性性状。 某兴趣小组计划调查 A市 100个家庭的父母与子女间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 ( 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 ) , 作为一次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如果你是该小组的一位成员 ,请完成下列任务: ⑴ 请为本次活动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目的。 ⑵ 请设计一张表格 , 用于调查时统计数据 , 并给表格定出一个标题。 标题: 表格: ⑶该研究的一个不足之处是:。 [例 7]某实验小鼠适宜生活在 25℃ 左右的环境中,为探究低于适宜温度的环境(如 10℃ )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能量代谢的强弱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表示),请依据所给的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材料和用品,在给出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探究实验,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室温度: 25℃ 左右 材料和用品:小鼠、冰袋、秒表等 方法和步骤: 步骤 1:将小鼠放入广口瓶的笼子内, 加塞密闭。 打开夹子( A)、( B)、 ( C),片刻后关闭夹子( B), 用注射器抽取 10毫升氧气备用。 关闭夹子( C), 打开夹子( B), 使水检压计液面左右平齐。 步骤 2: 步骤 3: 结果预测和结论:① ② ③ 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和结论应是。 原因是。 [分析 ]本题考查了温度对恒温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相关知识,还涉及了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 考查了实验设计中完善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和能力。 这是一道有关探究性实验的试题,题目已确定实验目的,提供了实验材料、用品、实验装置、实验室温度条件和部分实验步骤,要求考生完成该实验步骤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和推导结论,对最可能的实验结论进行解释。 本题的信息量非常大,既有文字信息,也有图解信息和实验用具的使用信息等。 考生首先要耐心、仔细地阅读和理解。 特别是实验装置部分,涉及物理、化学的一些实验用具和原理,考生可能较少使用或没用使用过,因此,该部分是新情景。 步骤 1示范了图示装置的各种用具的使用方法,要求考生通过提取图文信息理解各种实验用具的作用,学会使用并运用于步骤 3的设计中。 解题突破口是:明确和理解实验目的。 因为运用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预测结果和推导结论等均以实验目的为出发点,为实验目的而服务的。 由题干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低于适宜温度的环境(如 10℃ )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本实验的单一变量(自变量)是温度 (适宜温度即 25℃ 和低于适宜温度即 10℃ ),因变量是小鼠能量代谢的强弱变化。 本实验设计要解决实验目的中的 2个主题问题。 问题 1:怎样控制自变量 温度的变化。 已知实验室的温度为 25℃ 左右,适宜温度条件已具备,那么怎样营造 10℃ 左右的温度环境呢。 题目提供了冰袋和温度计。 问题 2:怎样测量因变量 小鼠能量代谢强弱的变化。 题干要求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表示。 既然需要计算单位时间,所以题干提供了秒表。 如何测定耗氧量。 题干提供了一个较复杂的装置。 首先需要有氧气,所以装置中有氧气袋。 氧气的使用量是多少。 题干提供了两个用具,其一是注入小鼠生活环境中的氧气量,用 20mL注射器测量;其二是消耗了的氧气量,用无刻度的水检压计测量。 由于水检压计是没有刻度的,显然需要秒表来计算单位时间内水检压计液柱的变化。 为了排除非实验变量 小鼠呼吸作用呼出的 CO2 对该实验的影响该实验设计用氢氧化钠吸收 CO2,排除了干扰,保证了实验变量的唯一性。 本实验运用了自身对照实验的方法来控制实验变量。 首先是在 25℃ 条件下测定小鼠的代谢变化,然后其它条件不变,只降低温度,再测定小鼠的代谢变化。 设计时还需要注意使用重复性原则。 本题后半部分考查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结论推导能力和分析结论的能力。 在这里应注意两点:一是必须以预测的实验结果(即单位时间的耗氧量)为依据,分析能量代谢强弱变化的结论,不能主观臆测。 二是根据恒温动物需要调节产热和散热来恒定体温。高三生物实验复习
相关推荐
AATTC序列 B 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和具有特定的酶切位点 C 识别黏性末端 D 切割质粒 DNA的标记基因 BC D课前热身 4 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第一步是 ( ) A 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B 提取目的基因 C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 基因表达的检测 5 获取真核生物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是 ( ) A 写枪法 B DNA扩增技术 C 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 D 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 DNA片段
因 a、b、c分别控制酶 a、b、c的合成 ,进而控制三个连续的化学反应 。 基因 a被破坏 , ,若不加入鸟氨酸 ,则面包霉不能存活。 同理若基因 b被破坏 ,则向培养基中加入瓜氨酸 ,面包霉才可存活。 若基因 b不存在 ,则酶 b不能合成 ,则由。 答案 :A 互动探究 5:下面是几个同学对有关蛋白质和核酸之间关系的总结 ,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 ,不同的体细胞核中 DNA分子是相同的
B 外显子和内含子 C 蛋白质编码基因 D 起调控作用的基因 D AC课前热身 二 、 简答题 1 原核细胞的基因由成百上千个核苷酸组成。 在基因表达过程中 , 能转录为相应的信使RNA, 进而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区段 , 叫做编码区 , 而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叫做非编码区。 2 真核细胞基因结构比较复杂 , 能够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被不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分隔开来 , 而成为一种不连续形式。
dd 纯合子: 杂合子: F1高茎豌豆: Dd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孟德尔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 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Dd D d D d DD Dd Dd dd DD dd 高茎 矮茎 P 配子 Dd F1 D
的时期是 ( )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可知 ,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以男性为例 ,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精原细胞 ,B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 、中 、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C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 、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D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产生的精细胞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故 B正确 。 考点 4 二倍体生物细胞图像的鉴别 1.